泰宁大金湖甘露岩寺游记之佛法因缘

泰宁大金湖甘露岩寺游记之佛法因缘

甘露岩寺位于福建泰宁旅游景区内大金湖的一个小岛上,是一个建于丹霞山壁洞穴中的悬空寺,需要乘船才能抵达。寺庙的主体建筑以木制为主,混凝土的部分是后来修建的。

在小岛上清幽的林子中穿行十几分钟之后,穿过一个石门,抬头就可以看到山崖洞穴中的甘露岩寺。寺庙的主体部分是由一根粗大的木头支撑的木制平台。

支撑平台的木头只有一根,我打趣地对小伙伴们说:“就这么一根木头,支撑起了所有,承受了所有的重量。”

木头被游人抚摸得十分光滑,甚至都出现了包膜,于是我们也过去摸了摸。我还用手扎了扎:果然被压之后密度更大,更结实了,一点痕迹也没有。

旁边的小伙伴说,如果不结实就不会在这儿了。好像也对,也许它本来就很结实。

我看了看远处,这是一片森林,可能是就地取材的,要不然这么大,这么高的木头,要运到这儿也是极为困难的。

甘露岩寺上的经书是随缘布施的,有心的游客可以免费带走。

恰好我喜欢佛学,就带了许多,同行的小伙伴也喜欢,我们一起装了满满的一大袋。在门口管理的小哥哥让我们拿小的,说是入门的容易看懂,厚的那些比较深奥,要有师父带才可以,他就有在寺庙的师父带着。

脑子里想问他你是怎么找到师父,能不能也让我向他学习下。转念,我是来这儿的游客,在这个小岛上只能待50分钟,然后就要离开了。于是,就没有开口,默默地在那边拿书,拿厚的。

这位小哥们还告诉我们,别着急,山下还有,你们还可以拿。

到了山下,果然还有许多书的,我们又拿了许多。为什么拿这么多呢?因为这样的书是买不到的,平时要得到十分困难。此时看到,即是缘分,缘分既到,何必纠结呢,何必在乎他人眼光呢?

我们也没有多想其他的,只是单纯的喜爱佛教和佛学。

拿得有点多了,一个袋子装不下,门口有个穿着出家僧服的阿姨,便问哪里还有袋子?那个阿姨看我们拿的书多,就问,你们捐善款了没有?

我说,没有,怎么捐啊?

她说:“二维码在那个桌子的角落,本来你们应该要自觉捐善款,其他人都是自觉捐的”一面念叨着,一面带我们去找二维码,也给我们找了两个袋子。

我转了十块钱的善款,另一个伙伴转了二十块钱,我说看来我的诚心没你大啊。

他说:最大的诚心应该是把自己所有的财产都捐了,不过应该没人做到,十块千块一个意思。

若我是信教的,看到自己热爱的佛法有人喜爱,欢喜都来不及,哪里还记得要他们给我布施呢?

我抬头看看头上悬空的甘露岩寺,要都像我这样,估计就没有这寺庙了。没有这寺庙也就没有我今日来此拿书了。佛法可能就因此而断了。

所以说不得什么,一切皆有因缘。此时此刻的状态,都是过去的因缘聚合而成。只是每一个善的结果,它的因缘中总是有恶的因。

救起一个落水的人的善果,包含了使这个人落水的恶因。渡一个人,这个人必有需人所渡之处,这所渡之处若为善,就无所渡,所以渡人包含了所渡之处的非善之因。

善果的前面总是有恶因,恶果的前面也总是有善因。

一个恶徒杀死了另一个人,这是一个恶果,然而这个恶徒母亲当初悉心的抚养,使之长大成人则是这个恶果前面所包含的善因。一场地震带走无数生命,这是一个恶果,然而当初一群人努力建设家园则是这个恶果前面的善因。

所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本质是无论善因或者恶因,必然有恶报也有善报。

而其更本质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善恶是面向人的,但天地是面向万物的。

佛教和佛学终究还是世俗间之物,若不是世俗间之物,便不会存在于世俗间,随历史早已烟消云散了。

一切此刻的存在,必定聚合了所有过去了的因果。过去了的因果中必然有善也有恶,所以凡是此刻存在着的必定不是纯洁的。

没有什么佛门清净之地,只有遗失在历史长河中的佛法真谛与我的正念与正见。

出了甘露岩寺,我有三个电话,一个诉苦,一个争执,一个悲伤。

放下电话,站在湖中前行的游船上,看着眼前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我一声叹息,这芸芸众生啊,什么是“苦”呢?

湖中的鱼儿何时才能舍弃湖水,登上彼岸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泰宁   佛法   因缘   甘露   佛教   恶徒   恶果   佛学   岛上   寺庙   师父   袋子   美文   结实   木头   世俗   游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