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大牺牲精神”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这是毛主席七律诗《到韶山》中的诗句。


毛主席的“大牺牲精神”


  在中国历史上,虽然大量存在着诸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等私利性文化,但也不乏舍己为人、甚至舍生取义的精神流传。

  正如先秦圣哲孟轲所言: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所言: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道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毛主席的“大牺牲精神”


  中华民族的绵延不绝,全靠着这类中国的脊梁的支撑。

  毛主席曾在延安干部会上做《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他说:

  “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一百年来,其优秀人物奋斗牺牲,前仆后继,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是可歌可泣的。”

  这一类的人们,当着他们前仆后继去奋斗牺牲的时候,他们自己可曾预设过可能失去生命的前提?

  共产党人夏明翰,出身官宦人家,这位“夏府少爷”却追随毛主席参加革命,被捕后历尽酷刑,威武不屈,临刑前执行官问他有无遗言,他大喝道:“有,给我纸笔来!”,他挥笔写下了大义凛然的“就义诗”: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主力红军开始战略转移,陈毅率部在深山老林坚持游击战,在梅岭被围困20多天,生命危在旦夕,陈毅视死如归,手书“梅岭三章”,其一为: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毛主席为了中国革命也多有牺牲,1959年3月13日,他在接见美国著名黑人学者、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杜波伊斯博士和夫人和美国作家斯特朗时,谈到自己的家庭,他说:

  “拿我的家庭来说吧,我们兄弟三个,两个被国民党杀死,我的妻子被国民党杀死,我的妹妹被国民党杀死,我的弟弟的独生子被国民党杀死,我的大儿子在朝鲜战争中被打死。现在,只剩下我自己和另外一个儿子。我的家庭这种情况,说明中国成千成万的家庭有多少人被杀害。但是,共产党是杀不尽的,只会越来越多。我们家里的人少了,但是在全中国却出来了更多的共产党员。”


毛主席的“大牺牲精神”


  毛主席就是中华民族的“舍生而取义”精神所教导出的这样一个脊梁,一座巍峨的山峰。他追寻这种精神,最终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把这种精神弘扬到极致,把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代表聚集在一起,完成了一桩人民解放的大业。

  1915年秋,毛主席发出“征友启事”,署名二十八画生,意欲结交对学问、时政感兴趣,能耐艰苦,有决心,直至能为国牺牲的朋友。他开始在自己周围寻找志同道合的人,一同完成社会改造的事业,“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具有为国牺牲的精神,是他择友的标准。

  1937年11月1日,毛主席在《我们的时局和方针》中指出:

  “我们要造就大批的民族革命干部,他们是有革命理论的,他们是富于牺牲精神的,他们是革命的先锋队。只有依靠成千成万的好干部,革命的方针与办法才能执行,全面的全民族的革命战争才能出现于中国,才能最后战胜敌人。”

  1938年3月12日,毛主席在纪念孙中山逝世十三周年及追悼抗敌阵亡将士大会上说:

  “中华民族决不是一群绵羊,而是富于民族自尊心与人类正义心的伟大民族,为了民族自尊与人类正义,为了中国人一定要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决不让日本法西斯不付重大代价而达到其无法无天的目的。我们的方法就是战争与牺牲,拿战争对抗战争,拿革命的正义战对抗野蛮的侵略战。这种精神,我们民族的数千年历史已经证明,现在再来一次伟大的证明,郝梦麟将军等数十万人就为着这个而牺牲了。”


毛主席的“大牺牲精神”


  1938年4月9日,毛主席在为抗大学员作《在抗大应当学习什么?》的报告时,他寄语广大学员说:

  “在革命的大浪潮中遇到困难便动摇退缩的人在历史上是有的,希望你们中间没有这样的人,你们要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为建设新中国而永不退缩,勇往直前,要坚决地为全国四万万五千万同胞奋斗到底!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全国四万万五千万同胞,不是为了自己的家,而是为了四万万五千万同胞的家,牺牲一切。所以第一个决心是要牺牲升官,第二个决心是要牺牲发财,第三更要下一个牺牲自己生命的最后的决心! 现在你们牺牲升官、 发财及吃小米饭、 爬清凉山的初步决心是有了,但没有最后的决心是不够的,你们更要有为四万万五千万同胞牺牲自己贡献生命的决心!”

  1943年7月2日,毛主席在起草的《中共中央为抗战六周年纪念宣言》中称颂了中国共产党在执行反帝反封建的纲领所进行的顽强斗争,他说:

  “二十二年中,全体党员和全国广大的人民群众在一道,为着实现此种纲领与政策,为着反对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走狗,为着民族解放与社会解放,流血牺牲,前仆后继,举行了轰轰烈烈英勇顽强的斗争。不管敌人如何强大,道路如何艰难,他们总是坚决前进,绝不徘徊,绝不畏缩,终于使全国人民从黑暗中找到光明,从绝路中找到生路。”


毛主席的“大牺牲精神”


  1944年9月8日,毛主席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因炭窑崩塌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发表演讲,他说:

  “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1945年4月开始召开的中共“七大”,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是中国共产党承前启后的历史转折点,它在总结了中国民主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建设新中国的正确的纲领和策略。毛主席在会议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及重要的口头报告,他指出:

  “我们党尝尽了艰难困苦,轰轰烈烈,英勇奋斗。从古以来,中国没有一个集团,像共产党一样,不惜牺牲一切,牺牲多少人,干这样的大事。”

  “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的中国共产党人,相信自己的事业是完全合乎正义的,不惜牺牲自己个人的一切,随时准备拿出自己的生命去殉我们的事业,难道还有什么不适合人民需要的思想、观点、意见、办法,舍不得丢掉的吗?难道我们还欢迎任何政治的灰尘、政治的微生物来玷污我们的清洁的面貌和侵蚀我们的健全的肌体吗?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了他们的生命,使我们每个活着的人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难道我们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牺牲,还有什么错误不能抛弃吗?”

  “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


毛主席的“大牺牲精神”


  在“七大”闭幕词中,毛主席提出了“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口号,这句口号激励着千千万万人,以排山倒海之势,摧毁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没有千千万万勇于牺牲的人们所汇集而成的洪流,没有踏着先烈的血迹前仆后继的牺牲精神,要挖掉那两座大山是永难完成的事业。

  他们都是人民的英雄。

  1949年9月30日,在新中国成立之际,毛主席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起草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

  1951年5月的一个星期六,毛主席同周世钊、蒋竹如谈到抗美援朝战事发展情况时说:

  “我们志愿军的武器不如敌人,大炮都少,飞机更没有上前线,但常常打胜仗。这是因为志愿军战士都是翻身的农民和工人,他们认识到这个战争是为支援被侵略的朝鲜而战,是为保家卫国而战,因此奋勇杀敌,敢于牺牲。可以说,这次战争我们打的是品质战。”

  毛主席所说的“品质战”,就是一种精神之战,就是中华民族的勇于牺牲的伟大精神。


毛主席的“大牺牲精神”


  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来的勇救落水儿童的罗盛教,以胸堵枪口的黄继光,烈火烧身也不违纪的邱少云,抱着炸药包冲向敌群的杨根思,哪一个英雄的身上都有着感天动地的牺牲精神的闪光,抗美援朝能够打败美帝野心狼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舍生忘死的品质。

  中国人的这种视死如归的品质一百年来首次震惊了世界。

  美国历史学家莫里斯.迈斯纳在他的著作《毛泽东的中国》书中给予了这样的赞誉:

  “在一个多世纪里,中国多次受到西方列强的凌辱,但是现在,中国军队第一次打败了西方军队,而且,这场战争是中国与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力量之间进行的一场大规模的常规战争。这场战争也许比现代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事件都更有力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还有许多反对共产党的中国人也怀有这种感情。长期以来受到耻笑和嘲讽的中国士兵在战斗中证明了自己的力量,他们给美军的这一教训也发生了世界性的影响。”

  毛主席时代,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最张扬的时代,几千里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个时代“自我牺牲”的精神会成为一个时代的主流,尤其是在被马克思称之为“最反动最保守的堡垒”的大清朝以来,“牺牲精神”的严重缺失,差一点导致了亡国灭种的民族命运,是中国民主主义的先觉分子,是毛主席那一代时代先锋,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发掘出来,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力挽中国民族于颓势,让中国人民挺起了胸膛,昂起了头颅。


毛主席的“大牺牲精神”


  毛主席时代,是英雄主义时代,人民崇尚英雄,处处响彻着英雄的赞歌。这样的时代,是人民最安全的时代,是民族最安全的时代,因为人人都愿意为了他人的利益做出牺牲,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甘于做出牺牲。人人都是一座高耸的山峰,人人都是一副挺直的脊梁。这样的国家和社会,任何敌对势力都会心生敬畏而不敢越雷池半步。

  美国西点军校曾经这样评论抗美援朝:

  “中国军队在毛泽东的统率之下竟然成了一群狮子。中国军队在韩战中表现出来的战胜困难的勇气、视死如归的气概和精明有效的战术,是非常令人钦佩的。假如有一天不得不打的话,我们只能祈望那时的中国军队不再有太多的毛泽东色彩。”

  从西点军校的这段评论中,一方面可以发现他们害怕的是毛泽东色彩。什么是毛泽东色彩?视死如归的气概就是,自我牺牲的精神就是。

为了“干这样的大事”,毛主席不惜牺牲了较为富庶的家庭,牺牲了在国民党里可能如日中天的“仕途”,牺牲了他深爱的众多的亲人。

父母忠贞为国酬,何曾怕断头?”

无数的革命人为了建立一个新中国的理想,抛头颅,洒热血,不惜抛弃和牺牲一切,他们的牺牲是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大牺牲,没有这样的大牺牲,中国革命一定会在黑暗中摸索不知多长的时间。


毛主席的“大牺牲精神”


  毛主席以及无数的革命人的大牺牲,换来了中华民族的大改变,换来了后世的国泰民安, 因为这些英雄和脊梁的大牺牲、大担当,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挡住了灾难,挡住了风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西点军校   牺牲   精神   前仆后继   视死如归   脊梁   国民党   美文   中国   中华民族   决心   利益   民族   英雄   生命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