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听相声


在北京听相声


北京似乎天然就是个剧场,一个人只要在这里呆上几年就会自然而然地具有了某些说相声的禀赋。


自打很多年前第一次上北京,一趟出租车坐下来,我就对这些在北京城里讨生活的人佩服得不行,那口才,那知识面,那幽默劲,杠杠的。从首都机场到天安门,一个多小时,这哥们从国外聊到国内,从政治扯到经济,从军事说到科技,从文艺绯闻侃到婆媳关系,口若悬河,妙语连珠,比电视里的单口相声还带劲。中间,这哥们还时不时一口一个“哥”地与我互动一下,即或堵车,也不觉得烦闷。我下车一回味,好家伙,这北京城里一辆辆出租车简直就是一部部流动的相声舞台呀。



在北京听相声


再后来,北京去的多了,我更是发现这北京城里几乎满大街都是相声演员。抛开出租车司机不说,那早点铺里的大爷,公园晨练的大妈,甚而商场超市里购物的大叔大婶,人家随便站着闲聊几句,都是那么的有板有眼,风趣十足。我偶尔斗胆往里凑两句,这感觉,六月天吃了冰棍似的舒坦。真是奇了怪,这平平常常的一则旧闻或一件传闻,似乎只要从北京人嘴里那么一过,就立马艺术了。



在北京听相声


北京是个不太适合欣赏夜景的地方,它经常肃静得有些拘谨,庄重得有些压抑。但,一位京城友人于某夜领着我走进德云社的“北京相声大会”,却让我领略到了北京之夜那真实相声的另类魅力。这是一种让人轻松得有些放肆的独特享受。


这是德云社的晚间剧场之一,地点在宣武区虎坊桥的北京湖广会馆。说起来,这湖广会馆可不是个简单的地方,年代久,名人多,影响大。明朝万历年间,张居正捐私宅所建。此后,纪晓岚在此居住过,曾国藩在此办过六十大寿,孙中山在此主持过国民党的成立大会,毛泽东也在此留下过身影,至于谭鑫培、余叔岩、梅兰芳等在此登台献艺就更不用说了。这剧场乃一戏楼,博古彩绘,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戏台上方,“霓裳同咏”匾;抱柱楹联,上联“魏阙共朝宗气象万千宛在洞庭云梦”,下联“康衢偕舞蹈宫商一片依然白雪阳春”;观众席,分上下两层,一式古香古色的八仙桌。



在北京听相声


人坐定,一壶茶,两三碟瓜子、蚕豆与山楂。晚八点整,舞台帘起,闪出一胖乎乎憨态可掬的年轻演员直接报了相声名目,既无开场合,亦无响器配合,直接了当,简洁简单。



在北京听相声


活儿一开场,两人真世界。熟人闲扯似的,于不经意间,抖出一个又一个包袱。逗捧之间,雅俗相兼。掌声、笑声、尖叫声,声声相连,更有年轻妙曼之女子往舞台上送去了两抱鲜花。这相声的内容与取材,其实并不玄妙,细品之下,皆是我等普遍百姓的日常生活,以及当下社会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一些小事件,甚而,演员就地取材。其间,一演员竟将我一个玩手机的动作也现场好好开涮了一把,逗得全场哄堂大笑。



在北京听相声


这个郭德纲真是不寻常。在上世纪九十年中期,相声寒意深深,被小品挤兑得只有出气没有进气。于此渺茫之时,郭德纲凭一己之力,网罗了一批真正喜欢相声且愿意为之付出的同道中人,艰难维持,奋力开拓。据说,最惨的一场,十五个演员,却只有一名观众。但,他的坚持,终守得云开雾散。德云社的相声,既是古都市井文化,又融现代风情,人们认可了;“面向百姓,服务工薪”,最低二十元,最多不过两百元,人们领情了。如此,相声自然又重新焕发出了它应有的生机与生气。



在北京听相声


相声活了,郭德纲、于谦、岳云鹏也火了。在那晚的舞台上,虽说并未看到他们三位的真容,但那天在台上表演的这六对十二位演员,水平与他们仨也差不太远。只是,人有时出名并非全靠实力,机遇与运气也很重要。


在北京听相声


只要有了笑声,哪怕硬板凳也会越坐越舒适。六个节目,两个半小时,场内几乎就没有沉寂过,不好说一个比一个精彩,至少是每一个都有每一个的笑点与绝招。捧腹畅笑之余,我倒似乎有些发现,或许可以印证德云社“北京相声大会”之活力所在。演员,年轻人多;观众,年轻人多;节目,新内容多。试问,有了这“三多”,相声岂能不活不火?


走出剧场,夜深风寒,我喉间痒痒,竟也有了某种与人说几句的欲望。



在北京听相声

(本文已发表于《散文选刊.下半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博古   湖广   白雪阳春   梅兰芳   云梦   北京   康衢   首都机场   宣武区   会馆   美文   剧场   相声   城里   演员   年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