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嫁女之习俗

江西嫁女之习俗

一个女孩能够在一系列繁琐而庄重的仪式中一步一步地成长为一位女人,无疑是幸福而有趣的。


小时候,我就看到我们村里那些在锣鼓唢呐声中一个又一个出村远去的姑娘们,即使平日里再大大咧咧的人,只要一进入仪式,她们便幸福得一天到晚莫名其妙地羞红着脸。


一个江西女子,由女孩而女人,一般都会经历“三步曲”。


“定庚”,亦即“定亲”,这是一个规模虽小却必不可少的重要仪式。此前,双方自由恋爱也好,由媒人介绍也罢,甚而双方父母也见了面了,但还必须以这么一个仪式来正式确定并公开双方的恋爱关系。


男方会有一个以媒人为核心的小团队,带着礼物带着诚意来到女方家里。女方则会请来家族近亲,共同把关与见证。


“定庚”,有这么几件事是一定要办妥的。一是男女双方互换生辰八字,寓示姻缘天注定,此乃天作之合,事实上有点迷信思想的人家还真的会在私下里找算命先生合一下双方的八字;二是双方共同商议下一步“过礼”“出嫁”的相关事宜,有什么要求和条件直接摆到桌面上谈;三是双方正式确定彼此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关系,亦即准姻亲关系。


一个定了亲的女孩,与其他女孩是不一样的。她会刻意避免与其他男孩有过于密切的交往,以免被村里人说闲话。至于终止双方恋爱关系的“悔亲”“退亲”,就更是想都不敢想的,那不仅会影响两个家族的关系,也会让女孩和家人承受乡邻们的指指点点。


江西嫁女之习俗


“过礼”,是“出嫁”的前奏,男方会根据此前“定亲”时商定的或此后又协商完善的礼单,将礼物和礼金送到女方家里。而女方则在那天大宴宾客,将各路亲戚朋友悉数请来。


“过礼”,表面上考验的是男方的礼数,礼物与礼金会在女方堂屋里一字排开,接受着女方各路亲戚朋友的检阅与评点。而实质上,“过礼”更像是女方正式“出嫁”前的一个任务布置会或动员大会。


女方的每一路亲戚朋友心里都非常清楚,吃“过礼”酒是要领任务回去的。男方的礼物与礼金,那是对应着女方一份份嫁妆的。


女方会根据自家亲戚朋友的多寡及彼此的亲疏远近,将男方送来的礼物与礼金分配出去。这种礼物与礼金的分配,叫“吃水礼”。


有的吃一只鹅,有的吃一只鸡,有的还会额外吃礼金。当年那是真鹅真鸡提回家,后来为了简便亦折算成现金。吃礼金的亦有多有少,多的几百上千,少的十块二十块。


“吃水礼”是要陪送嫁妆的。我姑妈家和我娘舅家的几个表姐表妹们“出嫁”,我家就吃过鹅,吃过鸡,也吃过现金。我娘每回都会根据“吃水礼”的轻重,在征求主家意见后,分别准备诸如一床被子一只箱子,甚至一个大衣柜之类的,也有直接折算成现金提前交给主家去自行采购的。至于兄弟姊妹们,“吃水礼”更重些,大多就要准备冰箱彩电洗衣机之类的大件了。如果没有什么特别亲近的亲戚,主家就要自己硬着头皮去准备大件了。


江西嫁女之习俗


“嫁个女,穷三年”,在江西很多地方可不是一句玩笑话。男方只要准备好空房子,女孩一进门,房子里就会满满当当了,房子小的话可能都会摆不下。江西很多地方嫁女,那个嫁妆是要按照一个完完整整的家庭所需去准备的。当然,而今的男孩女孩们都有些看不上父辈们准备的那些家具家电款式,主家一般也就会准备好一个不少于彩礼数额,甚至在彩礼基础上可能已经翻了一番的存折或银行卡。在出嫁前拿给女孩去置办嫁妆,或在出嫁时塞给女孩压压箱底。


“出嫁”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女方家里早就忙开了。各式各样的点心,或自制,或购买,一坛又一罐的;木匠师傅与油漆师傅刚走,裁缝师傅又进门了,嫁衣,床上用品。


女孩与一帮闺蜜,则时不时地聚在村后的油茶林中或村前的油菜田里。女孩在一遍遍地温习“哭嫁歌”,她的闺蜜们则在一首首地操练“出嫁对歌”。而女孩的母亲,在忙碌之余,亦不时在轻轻地哼唱“哭嫁歌”,毕竟女儿“出嫁”之时,她亦是“哭嫁”的主角之一。这做母亲的终究不能像做父亲的那样,只要象征性地掉几点眼泪,说一句“乖呀,你要听话哈”就行了。



江西嫁女之习俗


“出嫁”的日子终于来了。


接亲的队伍尚在村口,锣鼓唢呐声也听得还不是很清晣,便早有村童飞奔着前来报信“来了,来了,接亲的来了”。


进门前的对歌是重头戏,这也是展示双方才艺的机会。男方迎亲队伍里自然也隐藏了几个模样俊俏且善歌唱的女孩,毕竟这边女孩的闺蜜们可不是那么容易糊弄的。依例,男方先来,而且为表诚意,一般先唱两三首。女方回唱一首,男方又唱一首,来来回回很是闹气。看火候差不多了,媒人便会笑着出来打圆场“好了,好了,等下路上我们再唱,可不能误了良辰吉时”。


这边在热闹的对着歌,那边母亲陪着女孩在闺房里也没闲着。母亲毕竟是过来人,“哭嫁”那是一个荡气回肠,生养的不易,教育的艰辛,小时的乖巧,大时的懂事,件件数来,声声泣,让每一个听了的人都忍不住鼻头酸酸的。


“我咯女是宝宝女喽,读书是老师夸来同学爱喽;我咯女是懂事女喽,体贴爹娘爱护弟妹,煮饭炒菜是样样巧喽;我咯女是福气人喽,从今往后是人家人,你要孝敬公婆,你要夫妻恩爱喽;我咯女喽我咯肉,娘怎么舍得你走喽,你是娘咯心头肉;我咯女呢,娘肚里有女,女肚里冇娘,你要经常回来看看娘呢!”


女儿虽说是头回经历这个场面,但毕竟事先也练习过,倒也有模有样。亲人与亲戚一个一个进来告别,并分别塞给她一个“叫包哩”,也就是须回以哭唱的红包。


“舅舅呢,天上雷公地下舅呢,您要少抽烟来少恰酒,您要保重身体呢,有时间我就回来看您呢”“叔叔呢,我咯亲叔呢,天上落雨您要躲呢,地下滚石您要避开走呢,您要照顾好自己呢”“弟弟呢,姐姐走了,你要听话呢,照顾爸爸妈妈就靠你呢”“爹呢,娘呢,养女难报父母恩呢,女儿出嫁心不甘呢,我怎么放心得下我咯爹和娘呢?!”


江西嫁女之习俗


良辰吉时到了,女孩在堂屋里或祠堂里拜别祖宗正式出门后,一路上的诸般事宜也就由男方的迎亲队伍来主导了,除了女孩的闺蜜们还会时不时给男方的接亲队伍出出对歌的小难题。


送亲的队伍是不会进男方家门的,一般在进村路口就会与女孩道别折返。但有三个人是需要男方待女孩进门后,另行安排锣鼓唢呐鞭炮接进家门的。一个是送提包钥匙的,一般是女孩的弟弟妹妹或侄子侄女,提着女孩的手提包,里面装着箱子柜子的钥匙。另两个则是本家叔叔伯伯之类的角色,谓之“上亲”。


“上亲”那天是要坐首席的(又叫一席),而男方舅舅则要屈居二席了。这种席位调整的安排也就是在公开告知众位亲朋好友,这家新的女主人进门了,历史从此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江西嫁女之习俗


“出嫁”的第二天,女方会派人去男方家,把女儿和女婿接过来,谓之“回门”和“等姑郎”。从女儿的角度来说这是第一次正式以出嫁之女的身份回娘家,从女婿的角度来看这是第一次正式以女婿的身份去岳父母家做客。这也是女婿这一辈子唯一一次在岳父母家坐上席,此后则只有干活和陪酒的份了。


女婿由爱人陪着在岳父母家及重要的亲戚家一餐又一餐地喝着,各家都会有意识地灌酒,甚而以女婿当场醉趴在桌下为最高潮。少则一天,多则数天,待女婿到了闻酒就晕的地步了,男方便会来人相邀。而女方的亲人亲戚一大帮人也就会相约着一起去男方“做亲家”。“做亲家”一般只是象征性地认认门,吃过中饭便会欢欢喜喜地带着男方准备好的礼品返回。


回完门,做过亲家,这嫁女的程序才算是正式走完了。


江西嫁女之习俗

(图片来自网络,谢谢原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3

标签:吉时   都会   唢呐   吃水   礼金   媒人   亲家   嫁妆   江西   男方   女方   女婿   美文   习俗   队伍   礼物   正式   女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