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轻易指责勤换工作的年轻人

80后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就算一个月只有两三千块钱,也不会轻易跳槽,虽然那时候没有996,没有加班加到吐,但在岗的每一天,都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做着,对于领导的要求有求必应,拿出去的方案也都超过期待,并且总在deadline之前。父母辈都是工厂里的工人那一届过来的,思维也很传统很踏实,也不赞成子女频繁地跳槽,只要有一份工作,那就勤恳地干着呗,既没想过发大财,也没觉得非要实现什么大理想。似乎按部就班地打卡上班,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生活配置。


相差10年的90后就不一样了。他们的父母不是在多子多女的大家族里挨饿受穷长大的,也不是在一家公司卖命到终身的人,经济上有点底气,承担得起孩子的迷茫期和摇摆的心。孩子做得不开心,不痛快,那就换一个呗。身边同龄朋友的孩子也一样,无论工资多少,反正工作得勤换,人生多一点体验也没什么不好。对于他们来说,职场不是老板单向地考核员工,而是双向考核。无论是对公司文化,还是对直属领导,他们的心里都自有一杆秤。


年轻人也直言不讳,他们并不是单纯的为了收入而跳槽,而是在跳槽中,会越来越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会越来越接近自己理想的职业。虽然频繁的跳槽会给人一种不靠谱的印象,但对他们来说,没什么比自己的人生浪费在不合适的地方更悲催的事了,所以,一年跳个两三次不稀奇。


比起为了涨薪而跳槽,为了离开而离开,这种目标定位为趋近于理想职业的跳槽,初衷还是好的。只要在跳槽的过程中,不要忽略掉一些核心的问题,比如:文化的契合程度,气场不合,融入起来就很困难;高薪背后承担的责任与风险,雇主的绩效评估方式和你想象的是否差距很大?有没有让你背锅?把自己的小岗位放到大行业的背景下去观察,把时间线拉长到以年为单位,看看这个组织是否还能稳健的运营。否则,就算得到了心仪的offer,也怕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跳槽就像看风景一样,潜意识里,总认为好的风光在别处,这种潜意识其实毫无根据,很有可能,你沉下心来欣赏,身边也处处是美景,机会就在自己的手边。别人的成功和安逸也无法被复制。无论是留下还是跳槽,选择的目的应该是有没有帮你解决当下的问题。


你可以选择你喜欢的,然后去喜欢你选择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杆秤   目的   竹篮打水   工作   有求必应   直言不讳   美文   频繁   年轻人   父母   身边   理想   领导   孩子   职业   人生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