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跑线”挺荒谬,但说的人多了就成了真理

所有的教育焦虑都来自于择校和竞争。既是全民性的,也注定了年龄越来越下探,因为从幼升小开始,就已经有了择校。所以,学历军备竞赛,已经不是从高考开始,而是从幼儿园就开始了。


我们过去的择校标准是:离家近、伙食好、有晚托。这样,工薪阶层的父母接送方便。现在择校的标准是:有没有外教?有没有音体美劳课程,拓展课是不是与国际化接轨?学校的三六九等就是这样分出来的。即便九年制义务教育范围内的公办,内在也是竞争主导的暗流涌动。


在择校竞争的带动下,有了重点学校,又有了重点学区房,均衡就成了一句空口号,一切都在讽刺义务教育。既然是五花八门。那有能力有条件的,自然想挑一个最好的,作为孩子的起点。但“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本身就挺荒谬,只是遗憾的是,荒谬的话喊的人多了也成了真理。你去问问成年人,有哪个记得住并且很在乎自己小学的排名?教育是马拉松,就算没有两万米,也有2千米,又不是100米的冲刺。一个三岁的孩子学什么**思维?难道不应该先把吃饭睡觉、拉屎拉尿学学好吗?


这一届的家长,普遍学历也都不低,而且自己都是独生子女。所以更是把自己的宝贝当成天才在培养,要考上比自己还要好的大学,要找一份比自己还要好的工作。


在这一届的上一个年代,还是多子女家庭。孩子多了,父母反而容易接受现实,因材施教,适合什么就做什么,不适合读书也不强逼你。基本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不是人为强化的结果。


另外一方面,中产和准中产的队伍正在日益庞大,这些人对自己的地位其实是恐慌的,好不容易努力奋发着踮起脚尖够到了这一阶层,生怕后代没有这个本事接得住,一不小心又掉下来,回到解放前。


大城市走的都是精英主义的培优路线。我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除了整改课外教培行业以外(因为课外培训机构的体量,已经远远超出了小学的数量,这肯定不正常,这相当于在公办的体系之外,又打造了一个教育体系),一个更重要的方向,还是要改革现有的公办学校体系,使它真正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要求实现均衡发展。别让培训机构绑架了家长,影响了正常教学(培训机构多是超提前学,等校内接触到的时候,大家都在炒冷饭吃,还能唤起多少听课的效率和有趣的互动?)


家长也不要太过于排斥职高。社会需要有人进入高精尖领域做研究。也需要熟练的技工和专业的职业人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大学。但你忽略了一个现实,那就是,你没有问过学生他自己的选择,如果他有选择权,我相信很多学生并不愿意选择学术性、研究型工作,而愿意选择符合自己特点的操作型、技能型或者动手的工作。就算你真的如愿以偿让孩子去了大学,也不乏很多人四年下来把自己养废了,不愿意面对求职的现实,眼高手低。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而同期的职高同学可能已经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岗位上发光发热很久了。


人生来就天生不同,适合读书的人,我认为在总人数里面其实占比并不高。未来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性,你现在看好的工作也不一定今后就好。


一个人真正成功的评价是什么?是幸福,人生能自洽——当然,这个目标已经很高很高了,不是每个人都理解得了的,难度远在奥数和高考之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荒谬   中产   全民性   炒冷饭   职高   起跑线   课外   义务教育   美文   真理   要好   学历   家长   父母   现实   竞争   孩子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