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方言,才是外来人成为新土著的最佳考核标准,没有之一

方言,每天都在死去一点。这份镌刻在我们基因中的惊艳与默契,正在日渐式微。


记得前几年,我去香港迪士尼游玩,游客当中突然听到一句杭州话,不由得转头穿过人群,搜索那个说话的人。人在异乡,只要听到或者看到带着故乡味道的印记,哪怕一点点,感慨也会延绵不绝。当时听到那句方言,连排队的心情都豁朗了很多。即便是未有交集的陌生人,也恨不得上前搭一句:“朋友,你也是杭州人哪!”


方言虽然上不得台面,却是一方风土的钟灵毓秀的集大成者。提醒着每个人的归属,默默地影响着你。与其说是身份的认同和文化的传承,不如说是情绪的感染、情感的靠近。


试想一下,生气骂人的时候,是不是用方言才更畅快淋漓?用普通话吵架的话,事后你一定会觉得自己没发挥好。和一个陌生人套近乎的时候,方言又是第一时间可以祭出的神器。一下子拉近了距离,有了热乎乎闲聊的正当理由。而当两个人的对话不想被在旁的第三人知晓的时候,方言又成了你们的天然保护屏障。这种“自私”的美,只有沉浸其中的人才能享用。


现在很多小城镇的方言都已经慢慢的流失了,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地方,还保留着自己傲然独立的语言,印象最深的是闽南的客家语。带着古老的腔调,在那里兀自多姿多彩着。也恰恰是因为它的小、它的不发达、它的闭塞,才成全了它的流传。隔村就有语言差异,还顽强地绵延于今。虽然听不懂,但却能感性的理解一方人的脾气秉性,那分明是一种自在且悠扬的生活主张呐!


沿着口音的端倪,我们可以相互猜对方在哪里长大。所以,分享方言是种快乐。缺者为贵,比千人一面的普通话更有趣味。


虽然,大家都知道方言有它存在的意义。但要说到保护,却是任重道远。说到底,方言必须要使用,才会有真正的市场。如果下一代的孩子,学外语的热情超过学语文,方言又哪有容身之地。非物质的财富,都是弱不禁风的。想要留住方言,就要营造氛围,如入幽兰之室,细嗅其之高雅和清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方言   土著   豁朗   钟灵毓秀   闽南   外来人   集大成者   秉性   任重道远   弱不禁风   风土   幽兰   闭塞   美文   普通话   陌生人   说是   语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