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方言撷趣 | 好家伙,我们平时说话带了这么多的“唧”

文 | 王东超

烟台方言撷趣 | 好家伙,我们平时说话带了这么多的“唧”

“唧”为象声用字,多指细碎的声音,后多形容虫叫声。蝈蝈,黄县(今龙口)话称为“唧唧”(母的称为“乖乖”),即以其鸣声名之。蟋蟀又叫蛐蛐,黄县话称为“土唧唧”。

烟台方言撷趣 | 好家伙,我们平时说话带了这么多的“唧”

在黄县话里,“唧唧”也指小孩因不适等哭哭啼啼,比如:孩儿不舒服,直唧唧。也指斤斤计较,比如:别和他交往,他这人太能唧唧喽。

“打唧唧”指吵嘴,比如:他两口儿成天打唧唧。“哭唧唧”就是欲哭未哭的样子,说话带着哭腔,称为“哭唧哕哕”,比如:你好好说话,别哭唧哕哕嘞。

“骂骂唧唧”,指在说话中夹杂着骂人的话。“唧唧嘎嘎”,形容说笑声,比如:隔儿老远就听见她俩在乜唧唧嘎嘎嘞。

“唧唧歪歪”形容说话做事啰唆烦琐,不干脆,黄县民间有首儿歌,“小老鼠儿,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唧唧歪歪叫奶奶,奶奶一棍打下来”。也简作“唧歪”,比如:一让你干活你就唧歪。

“歪唧”的意思差不多,但更多了点辩驳之义,比如:说你两句你就老老实实听儿,歪唧什么!

“哼唧”指低声说话、歌唱或诵读,也作“哼哼唧唧”,有点吞吞吐吐的意思。

“哝(黄县话有时“ong”“eng”不分,此处“哝nong”读成“哝neng”)唧”,也是小声说话,但多了点央求的意思,比如:你别在我跟前哝唧啦。也作“哝哝唧唧”。

“哇唧”则是求而不得,恼羞成怒,声音也大起来,比如:你哇唧什么!

狗叫称为“汪唧”,小羊叫称为“妈唧”,小孩带哭声吵闹称作“赖唧”。“赖唧狗儿”指稍微不顺心就啼哭的孩子,也指过分斤斤计较的人,吃一点亏就到处诉说的人。

“无理绞三分”,黄县话称为“赖唧歪嘞”,比如:他这人赖唧歪嘞,没人愿意搭理他。

“磨唧”指一再恳求,唠叨不休,“吭唧”指孩子似哭非哭的样子,“咯唧”形容咬生的或不太熟的食品时发出的声音,比如:你这肉煮嘞不熟,一咬一咯唧。

“唧咯”指口角,比如:你别和他唧咯。黄县话称腌萝卜为“瓜唧”(有人写作“瓜齑”,欠妥),也带有象声的成分在里面。

带象声成分的还有这些:大家给他呱唧呱唧(鼓掌)、吃饱饭他吧唧吧唧嘴儿、他吧唧两口烟袋、一下雨街道就成了烂泥塘,一走咕唧咕唧直响。

这些用法比较常见,不赘。

《集韵》:“唧,子悉切,音堲。咇唧,言多也。”黄县话现在仍这么用,比如:这下不咇唧了吧。也作“咇咇”,比如:你成天瞎咇咇什么!

在中古汉语向近代汉语转变的过程中,一部分象声词逐渐变为形容词后缀,多带有描摹性状的意义。“唧”作后缀时,表示动作重复或状态持续,往往带有轻松或随意的感情色彩。

“箍唧”指用手反复抓握,比如:你别箍唧面啦;你快把小鸡箍唧死喽。

“固唧”有浑身沾满之意,比如:他固唧嘞一身泥。

“研唧”指摆弄、揉搓,比如:你别研唧恁妈妈啦。

“糜唧”指很烂,比如:土豆炖糜唧喽。

“能唧”指炒菜时火不旺,炒出的菜不爽脆,水分多,比如:菜炒能唧喽。也指浸泡时间长,吃水多,比如:手泡能唧喽。

“拧唧”指拧来拧去,比如:她长儿个水蛇腰,走起道来直拧唧。

“造唧”指摆弄着玩,比如:你看儿造唧吧;收音机一气儿让他造唧坏喽。

“另唧”有彻底的意思,比如:他嘞胳膊断另唧喽;他这回死另唧喽。

“乱唧杠”指人不按规矩做事,例如走亲戚时要带礼物,主人家要回礼,客人“撕儿捰儿”不要,主人会说:“你别和我乱唧杠嘞。”

“水唧歪”指水多,也作“水唧唧”。“酸唧歪”也作“酸唧唧”,指比较酸,或是身体疲累的感觉。也作“酸唧丫”“酸唧丫丫”,或用来形容言谈举止轻浮、矫揉造作,比如:她说起话来酸唧丫嘞,不招人待见。“臊唧唧”指味道有点臊,比如:黄瓜腚臊唧唧嘞。

“唧溜”作为后缀,用在某些单音形容词之后,含有不喜欢的口吻。“酸唧溜”和“酸唧丫”意思差不多,后者贬义色彩更浓一些。“滑唧溜”形容很滑,或指人的油滑,比如:这地瓜面条吃起来滑唧溜嘞;这份瓷砖不好,沾点水就滑唧溜嘞;他这个滑唧溜嘞,不好对付。

“不拉唧”作为形容词的后缀,也带厌恶意味感情色彩,“不拉唧”作后缀,表示厌恶之意,如酸不拉唧、苦不拉唧、骚不拉唧、红不拉唧、灰不拉唧、黄不拉唧、水不拉唧、潮不拉唧。“巴唧”亦是如此,如傻拉巴唧、胎拉巴唧、软拉巴唧、虎儿巴唧、驴拉巴唧。

“咕唧”也可作后缀,“蔫儿咕唧”指人性子慢,说话做事不爽利,比如:他就是蔫儿咕唧嘞性儿,火上房也不着急。“鬼儿咕唧”形容人心眼多,奸滑,比如:他鬼儿咕唧嘞,一磕巴眼一个猴儿。“熊儿咕唧”也作“熊儿嘎唧”,形容人软弱无能,比如:他这个熊儿咕唧嘞,烂泥扶不上墙。

“呱唧”也可作后缀,“澥漓呱唧”形容糊状物变得很稀,比如:卤儿放时间长喽,变嘞澥漓呱唧嘞。

“郎唧嘞”用在某些名词、形容词后,表示略有该名词、形容词的一些特征,多少含一些贬义,比如:他还近视眼郎唧嘞。

《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将“唧唧嘎嘎”“唧唧歪歪”“唧唧喳喳”的规范词形写作“叽叽嘎嘎”“叽叽歪歪”“叽叽喳喳”。在普通话里,二者都读jī,而黄县话分尖团,“叽”读如基,“唧”读如积,读音是有区别的。

此外,“叽里咕噜”形容听不清楚或听不懂的说话声,也形容物体滚动的声音,或指因饥饿而腹鸣。“叽里咣当”形容胃或容器里的液体多得晃荡,“叽里呱啦”形容大声话话的声音。在这几个词语中,“叽”也不可以用“唧”代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拉巴   之义   象声   小羊   龙口   说话   烟台   烂泥   贬义   斤斤计较   后缀   形容词   时间长   美文   方言   形容   平时   色彩   声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