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杂谈】陈鹤琴的幼教思想

【教育杂谈】陈鹤琴的幼教思想

甘肃教师学苑 9月10日

花牛红老师转载

陈鹤琴( 1892—1982) ,浙江上虞县人,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我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位把家庭教育实践与科学理论紧密结合的先躯。1914年赴美留学,获霍普金斯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后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研究所攻读教育学和心理学,受教于克伯屈(教育哲学)、孟禄、(教育史)和桑代克(心理学) 等3位名师。上世纪二十年代回国后,他致力于中国幼儿教育本土化路径,研究试办南京鼓楼幼稚园,成立幼儿教育研究会,创办《幼稚教育》刊物等,推进适合中国国情的幼稚园教育发展。深受进步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影响,反对形式主义的教学法,主张做中学的生活教育。他提出了幼儿教育中国化主张、幼儿教育思想体系、幼儿园课程体系、幼儿活教育理论和幼儿教师教育新理念等系列思想,认为:“一切为儿童,一切为教育。”

一、提出办适合中国国情的幼稚园教育

1.幼稚园教育国情的理解

他指出,何谓中国教育国情?概括地说,中国教育国情就是半封建半殖民地、地疆广大、人口众多、国家贫穷、教育 落后、幼稚园教育一片空白。针对这种国情,他疾呼: 创办适合中国国情幼稚园决不能照搬照抄国外教育模式,就其经验也只能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决不能办有钱人的幼稚园,因为有钱人幼稚园穷人读不起。”决不能只在中心城市办幼稚园,面向广大工厂和农村办为劳苦大众服务的幼稚园。只有办这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幼稚园,中国幼稚园教育才能发展,“教育公平才能实现,社会也才能进步发展。”

2.改革传统幼稚园教育

他指出,中国幼稚园教育必须改革,不改革不行,要破旧立新。改革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树立幼儿是教育之主体,是学习主人,尊重幼儿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的新观念;改革以课堂为中心“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树立活动为中心,活动就是学习,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教,在活动中获得认知的新观念;改革以教材为本本雷打不动的课程模式,树立大自然、大社会为教材的大课程观,把幼儿各种活动和一日生活融入课程之中的新理念。

二、创立幼稚园教育思想体系

1.幼稚园教育理念

他在探索和总结多年来亲身从事幼稚园教育教学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幼稚园教育新理念,即以幼儿为本的生命教育理念;以游戏为本的教育教学形式理念;以尊重为本的育人理念;以大爱为本的教师素质理念等。

2.幼稚园教育目标

他指出,幼稚园教育从本质上说就是培养人。幼稚园的教育目标是通过对0—6岁幼儿在体、智、德、美、劳等方面教育,培养其成为身心健康、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 会关心他人等全面发展的新人。

3.幼稚园教育原则

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幼稚园教育原则,即: 独立自然人原则,启发诱导引领原则,教育差别性原则,个性发展原则,教育多样化原则,教学相长原则,全面发展原则,合作教育原则,教育教学反思原则,以游戏为教育基本形式原则,保教合一原则,身体健康第一原则等。

三、建立幼稚园课程架构

1.幼稚园课程定位

他提出,课程是教育目标的内在体现。幼稚园课程定位是指在幼稚园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幼儿呈现的一切学习活动的全部。它不仅包括识字、看图、绘画、唱歌、跳舞等,还包括起床、盥洗、晨练、进餐、午睡等。

2.幼稚园课程内容

他指出,幼稚园课程内容总体上讲有两方面: 从满足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看,包括身体、认知、语言、社会、情感、创造等六个方面;从促进幼儿各方面发展作用看,包括体育、语言、数学、社会、艺术等六大领域。

3.幼稚园课程特点

他指出,幼稚园课程从目标、内容、要素来看都有别于小学课程,有其显著特点:课程目标教育统一于保教合一二元结构中。小学课程目标教育主体是8岁以上单一结构教育, 其职能是统一的;幼稚园课程目标教育主体是婴儿和学前二元结构教育,其职能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在具体实施中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二者互为联系,互为渗透,不可分割。这种二元结构教育是互为依存的关系,确保课程目标教育的一致性和有效性。课程目标教育实施整合于游戏为基本形式中。小学课程目标教学是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试验、操作、探索等形式。幼稚园课程目标教学在教师引领下以幼儿游戏活动为中心,将课程目标融入各种多样性活动和一日生活之中,实现课程目标教育。课程认知习得源于幼儿感官直接经验中。小学课程知识学习是通过教师直接传授获得间接知识,开启大脑记忆功能储存到大脑皮质中心。幼稚园课程知识习得是通过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感官功能,运用观察、接触、操作等方法认识大自然、大社会中的现象和事物,实现课程教育目标。

4.幼稚园课程评价

他指出,幼稚园课程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目的概括地说,促进课程发展,使课程目标、内容更符合教育目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驾驭课程的各种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使课程更加适合成长需要。课程评价内容主要是: 课程目标包括身体、语言、情感和社会等方面;课程内容包括计划、内容、方法和形式;教师行为包括道德、表现、态度、反思、效果等。

四、创立幼儿活教育理论

陈鹤琴先生提出了活教育新原则,即自主原则、思考原则、如何学习、主动发现、积极鼓励胜于消极制裁,大自然、大社会是最佳教材,比较教学法、从竞赛中学习、积极暗示、替代教学法、注重环境、分组学习、教学游戏化等。他创新五指教育教学法,将社会、自然、语言、艺术、健康五大课程领域比喻为人手上的五个手指,每个手指虽然分开,但是与手掌紧紧相连,构成一个整体,缺一不可。幼稚园实施这种教学法要根据幼儿的智力、兴趣特点等编写单元设计,然后进行教学。教法则注重幼儿自主学习,尊重幼儿自主性和兴趣性, 引导幼儿在自由的环境中获得活的知识和经验。这种教学法注重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注重思考创造而非记忆背诵。五指教学法是对陈鹤琴早期提出的整体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早年主张以中心主题构成各科之间的内在联系,课内与课外紧密结合,创设必要环境条件,运用多种教育方法,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他的整体教学法,由于在天津市河西区幼儿园教学改革实验中获得成功,后发展为整体教育活动结构实验,被幼教界誉为“陈氏教学法”。

五、提出幼儿教师教育新理念

幼儿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育中国社会所需的人才,主张幼稚园教师负有指导幼儿的角色功能。必须基于教师本身、职业、教育、社会及幼儿生活认识,从幼儿生活中选择教材。幼教师资培养课程除了幼儿身心发展理论、教学实习之外,民族精神教育也是重点之一。他主张“教学做合一,教师在行动上教、学生在行动上学、社会即学校”等,根据实验成果修订幼稚师范课程标准,以切合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

在中国尤其需要培养忠诚幼稚教育的教师,必须大力发展具有勇于变革旧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注重教学研究的幼稚师范。伴随幼稚园的数量越来越多,需要培养更多幼教教师投入工作。因各地师资品质不齐,急需加强教学研究工作,以提高师资素质。

幼稚师范课程的拟订原则,即“注重专科职业的训练,同时也要注重与职业有关的普通训练和公民训练”。

幼教教师无性别之分,许多知名幼教学者和幼稚园创始者皆为男性,至今缺乏充分证据显示男性不适合担任幼稚园教师。幼稚师范应该招收男生。

幼教教师必须万能,必须具备充分的专业知识和坚定的志趣。最低限度应招收初中毕业生,招收高中毕业生更加理想。修业期限以三年为准。

幼稚师范创办的最大困难,在于师资缺乏。为救急,可请普通教育学校毕业的或大学教育科毕业的人员担任。各专门课程可请资深的幼稚园保姆担任,或请高深教育学识者兼任。另一面在各大学教育科增设幼稚课程。幼稚师范教育应注意的问题有二: (1) 停办各教会设立的幼稚师范,因为教会学校是以传教为主;(2) 每省至少设立一所完美的幼稚师范,幼稚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幼稚教师具有的素质和能力。幼稚教师具有的新素质: (1) 思想品德方面: 热爱幼儿、热爱幼稚教育,全部精力都倾注于幼稚事业;(2) 心理素质方面: 宽阔的胸怀、丰富的情感、开朗的性格、良好的行为习惯;(3) 文化知识方面: 宽厚的学科基础,坚实的专业知识,特有的知识结构;(4) 教育教学能力方面: 驾驭教育教学能力、创新的科研能力、良好的自我反思能力,合作、沟通、组织协调能力;(5) 身体素质方面: 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身体健康素养。

陈鹤琴幼教思想的价值体现在:

1.确立了幼稚园教育地位及其重要性。他一生忠诚于幼稚教育事业,对幼稚教育表现出独特的人文情怀。提出了幼稚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部工作时,面对旧中国保守、落后的教育,以无私的胆识和勇气,一直致力于中国的幼教事业。其间,他将幼稚园教育正式纳入国民教育 学制,亲自创立了我国第一所国立幼稚园,即南京鼓楼幼稚园,组织编写教材和幼儿读本,设计教具和设备,实践中国式幼儿教育。他破除传统教育束缚,批判西方幼教理念,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幼教理论,他的幼教思想在我国幼教事业发展中具有奠基性作用。

2.赋予幼稚园教育内涵及其特质。陈鹤琴幼教思想十分重视中外思想兼容,主张洋为中用。他将卢梭和裴斯塔洛的自然主义、福禄贝尔的持理想主义、杜威的经验主义等思想的精华借鉴到中国化幼教理论体系中。他创造了活教育教学原则;开展教育评量性研究;发明五指教学法,形成社会、自然、语文、艺术、健康五大课程;倡导开展单元教学活动、多元化课外活动;提出体、智、德、美、劳五育发展等思想,同今日幼教思想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承载了历史的延续和发展。

3.探索中国幼儿教育平民化发展走向。教育公平是陈鹤琴一生的追求和梦想。他对旧教育深恶痛绝,提出改革旧的传统教育体制,批判富人办幼儿教育剥夺平民子女受教育的权利。他主张幼稚园教育必须开展下乡、下厂运动,打破外国面纱,放下贵族架子,创办经济实用、全年运作的幼稚 园,把幼儿健康作为第一要务,办老百姓自己的教育。陈鹤琴对教育公平的伟大探索精神,正在当代中国大地上不断阐放,不断激励中国教育人奋力前行。

4.创新家庭教育实践与科学理论紧密结合系列思想。陈鹤琴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把家庭教育实践与科学理论相结合的先躯。他的系列思想代表作《家庭教育》《儿童应有良好教育环境》《怎样做父母》等,可视为家庭教育的宝典。他的家庭教育思想内涵丰富,实践性强,如家庭教育是国家命运的基础,依据儿童心理实施家庭教育,全面提升父母素质等;家庭教育三大目标,即培养良好道德情操和卫生习惯,教导儿童待人接物知识和充实儿童生活经验,培养儿童智力发展等。他的系列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现代幼儿教育思想宝库,引领幼儿教育向更科学化方向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幼教   思想   教学法   幼儿教育   幼稚园   家庭教育   美文   杂谈   师范   幼稚   课程目标   注重   幼儿   原则   课程   教师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