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洗吧,独倚望江楼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______温庭筠《望江南》

在课堂上讲授温庭筠的《望江南》时,提出的问题往往是:这首诗刻画一个怎样的女子?这首诗写出这个女子由什么到什么的心理过程?按照初中考试的标准答案,这首诗刻画一个盼望亲人归来的孤独寂寞的女子,她从早盼到晚,“斜晖脉脉水悠悠”,最终“过尽千帆皆不是”,她失望之极,伤心至极,“肠断白频洲”。

梳洗吧,独倚望江楼

我一直就这么先入为主地讲授给学生,按照标准答案框住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学生也习惯了标准答案,习惯了考试权威,我不敢给他们多讲一点答案以外的理解,怕错误引导了他们,因为他们做题时写了标准答案以外的内容,是得不到分数的。他们恨恨不已,我更恨恨不已,只好每次讲授诗歌鉴赏都按着标准答案讲授给学生,按着标准答案要求学生。习惯成自然,标准答案成了我讲课思维的归宿。

梳洗吧,独倚望江楼

读了叶嘉莹的《唐诗词十七讲》,读了叶嘉莹对《菩萨蛮》的解读,我突然联想到温庭筠的《望江南》,同样都是客观刻画一个人物,没掺杂一点作者的主观感情,刻画的这个人物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呢?《菩萨蛮》能很感官地看出就是刻画了一个女子,一个从“懒起画峨眉”到“弄妆梳洗迟”,再到“照花前后镜”的自我欣赏的女子。“画峨眉”“照花”“新帖绣罗襦”这都是女子的妆容。可是《望江南》刻画的人物,并不能很明显地看出是女子,因为就是一个“梳洗吧”,难道男子出门就不梳洗了吗?我们习惯了认为女子爱打扮,其实男子出门也不能蓬头垢面呀!所以《望江南》中的人物也可以理解成男子,一个独居楼上的男子也行,一个客居他乡的男子也可,男子或许在盼着自己的心上人归来,或许盼着自己家乡的音信,也许是一个怀才不遇的男子在盼着识货人的到来,盼着能发现自己,重用自己的周文王。

梳洗吧,独倚望江楼

其实就是把诗中的形象理解成女子,可作者是温庭筠呀,是一个中晚唐的男子呀,一个受过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古代才子,按着儒家的思想,哪个男子读书学习不是为了“成家立业平天下”呢?哪个读书人不是为了功名利禄呢?哪个男子不想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自己的人生理想呢?“学而仕”是读书人的唯一途径,也是终极目的。

当这些读书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时,当他们求仕无门、投奔无路时,他们往往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心声,表达自己或悲伤、或逃避、或期待的内心情感,那种忧幽怨悱,那种人生的不得志,那种潜意识的中国传统思想就通过文字,通过诗歌表达出来。

梳洗吧,独倚望江楼

有直接抒情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怅然而涕下”;有托物言志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有寄情山水田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有含蓄用典的“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有托情于美人的“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温庭筠在《望江南》中用“美人”言志,用“爱情”言志,不更含蓄,更优美,更温婉吗?本来诗词就是最含蓄、委婉、曲折、优美的文体,温庭筠表达的感情,你说它是爱情也行,说它是亲情也行,说它是人生仕途的曲折遭遇也行,你说它期盼明君也行。

最美的诗词就是应该在给读者美感的同时,引起无限的、韵厚、曲折的想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才是更让人回味无穷!

梳洗吧,独倚望江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峨眉   斜晖   怀才不遇   读书人   美文   菩萨   曲折   标准答案   诗歌   悠悠   习惯   男子   女子   人物   人生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