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上的老男孩—小镇上的风土(霉豆腐)

连载文章(133) 小镇上的风土 — 霉豆腐

街上的老男孩—小镇上的风土(霉豆腐)

儿时的小镇,饮食也具有独特的特点;聪明的小镇人,都会利用气候因素和地方特产植物等,制作各种各样的食材,来满足、补充各种所缺;

街上的老男孩—小镇上的风土(霉豆腐)

小镇上的各类需加工制作的食材,有“晾晒脱水”“无氧腌制”“有氧发酵”三种类型的制作工艺,每种工艺都有代表性的食物;

街上的老男孩—小镇上的风土(霉豆腐)

小镇地属江南地带,常年多雨,加上土地肥沃,比较适合蔬菜的生长,小镇的边缘地区都是以种菜为主要产业;在每年的春、秋两季会有大量的绿色蔬菜集中上市;而到冬季,小镇气候潮湿寒冷,不利于蔬菜的生长;因此聪明的小镇人在很早以前,就掌握着如何将春、秋两季新鲜蔬菜保持到冬季进行食用的方法;“脱水晾晒”就是保持蔬菜的最佳方案,小镇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干豇豆”和“梅干菜”,制作方法也比较简单,将新鲜的豇豆过滚烫的开水,然后进行晾晒,晾晒至豇豆变褐色,并干枯;密封保持就可以了;在冬日里,用水泡开一把“干豇豆”或“梅干菜”,和“腊肉”一起蒸煮,“腊肉”的香味及油脂,全部渗透至“干豇豆”里,堪称“人间美味”;每年的冬天,尤其是在春节前后(注:腊肉需在腊月里制作),家中的大米是消耗再快的时候;

街上的老男孩—小镇上的风土(霉豆腐)

小镇上“无氧腌制”的食品,更多的都是“咸菜”,小镇上冬日严寒潮湿,小镇人都爱吃辣椒,辣椒在冬日里对增温和驱寒是有帮助的;“无氧腌制”代表的食品是:“辣椒萝卜”;将小镇上盛产的本地白萝卜,这里有个技巧,是母亲教我的,一定要用降霜后的白萝卜,因为这时的白萝卜是最好吃的,没有辣味,有充足的糖分;将降霜后的新鲜白萝卜,切成条,晾晒干水分;将小镇本地产的新鲜红辣椒,用“剁”的方式,将辣椒“剁”成小块;和晾晒干的白萝卜干加上食盐,一起放入能够密封的“坛子”里;约30-40天,即可直接食用;鲜艳的红辣椒缠绕着萝卜条,吃起来既有辣椒的鲜辣,也有萝卜的清脆,而且还能常年食用,随吃随取就行,“辣椒萝卜”陪伴着整个冬天的一日三餐;

街上的老男孩—小镇上的风土(霉豆腐)

“有氧发酵”的制作工艺,比较复杂;说实话,我也就见母亲做过,比较难掌握,这个真的需要很强的经验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食品就是:“霉豆腐”,以新鲜的豆腐为原材;各地基本上都有这种食品,只是存在叫法和制作工艺不一样;普通话应该是叫:“豆腐乳”,也有叫“酱豆腐”;小镇的做法是:将新鲜的白豆腐,切成小块,用干枯的稻草垫底,将小块豆腐放入稻草上,上面铺上干净的稻草;让新鲜的白豆腐能够和空气接触,并进行“有氧发酵”,在一段时间后,豆腐会长出一层“长长的白毛”;然后将“长白毛的豆腐”和食盐、辣椒面进行混合,装入具有密封效果的“坛子”里;过上一段时间,奇迹就会发生,原来长满白毛并松软的豆腐,表面会变的光滑,辣椒面全部粘附在表面;内部也由原来的松软变的紧实,同时食盐的鲜味完全渗透至豆腐里;吃饭时,随时从“坛子”里取上几块“霉豆腐”,用筷子沾着米饭吃,十分的鲜美,小镇人都酷爱吃这种“霉豆腐”;

街上的老男孩—小镇上的风土(霉豆腐)

2021年11月05日 于北京 朝阳门

(注:文中内容均为真实记忆记录,原创首发,但会存在迷糊记忆;本文使用的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在此,对图片所有者表示真诚的感谢。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以便随时处理;)

下一篇:连载文章(134) 小镇上的风土 — 烟熏火燎、无所不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风土   镇上   豆腐   切成   豇豆   腊肉   食盐   坛子   稻草   美文   代表性   辣椒   小镇   萝卜   街上   新鲜   男孩   食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