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上的老男孩—小镇上的风土(瓢根)

连载文章(131) 小镇上的风土 — 瓢根


街上的老男孩—小镇上的风土(瓢根)

小镇的语言有着独特和自有的体系和特色,青年时代去市区读书,发现小镇的语言有着“与众不同”的发音特点,虽然同属一个地区,但是发音真的不一样,或者说完全不同;都感觉不像同一个语系;

街上的老男孩—小镇上的风土(瓢根)

小镇的方言大部分都是“象形”发音,按照小镇发音的升调,也很好理解,比喻“脚盆”、“脸盆”等,这些都较容易理解,洗脚、洗脸的盆;但是有些方言的发音,能一个外人完全“摸不清头脑”;记得第一次带妻子回小镇,妻子是彻底的懵圈,完全不知道我们在说什么;

街上的老男孩—小镇上的风土(瓢根)

个人感觉,小镇的方言中,对生活物件,尤其是和生活相关的方言都是自创,或者说是祖辈相传下来的,和周围地区有着“继而不同”的区别;

街上的老男孩—小镇上的风土(瓢根)

“炉锅”在小镇上是指:蒸煮米饭的锅,专用煮米饭的锅;

“冼把”是指:刷锅用的一种工具,是竹制品;

“炉碗”指的是:装菜用的碗,比饭碗要大一号;

“霸碗”是喝茶用的杯子;

街上的老男孩—小镇上的风土(瓢根)

等等,以上这些都是小镇特有的方言,或者说,这些方言就是通过字面,也很难和实际物件进行匹配;

在众多的这些特有方言中,我比较喜欢“瓢根”这个物件的发音;

街上的老男孩—小镇上的风土(瓢根)

“瓢根”是对“汤勺”的发音;“瓢”是小镇上对所有盛水物件的统称,如“水瓢”等等;而“汤”是水状,用“瓢”发音具有合理性;“根”是小镇上对具有长度物件的称呼,如“一根棍”、“一根竹竿”等,这个长度可长也可短,只要有长度都会用“根”来描述;而“汤勺”要盛汤,整体来表达“瓢根”也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街上的老男孩—小镇上的风土(瓢根)

小镇上的语言也具有两面性,如上文提到的“瓢”是专指盛水的物件;但把“瓢”运用其他层面,就是完全另外一种意思;如小镇方言“筐瓢”,指的是因某件事,处理不当,而“丢人现眼”,用“筐瓢”来描述;多用于对别人的取笑;“筐瓢”感觉应该是“象形性”方言,“瓢”是盛水的,因处理不到位,导致瓢中的水,撒了出来,而称为“筐瓢”;

街上的老男孩—小镇上的风土(瓢根)

也有些方言,至今我也无法用合理的理由来解释;如“揪死筷劲”,这个词是用来,对方不讲理,或者说“胡搅蛮缠”的状况下进行表达,这个词在很多场景都会有使用,不过至今我依然无法说明白这个词的由来;

街上的老男孩—小镇上的风土(瓢根)

小镇上的方言都有着自有的特色和特点,都和环境、生活、习性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着大部分方言都是由祖辈“口口相传”下来的,没有人能够完全解释明白为什么?反正从小都是这么说,大家都有着相同的共识,这些方言都是老一辈小镇人智慧的结晶;

街上的老男孩—小镇上的风土(瓢根)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员的流动;老一辈的小镇人基本上,或者说大部分都有离开小镇,新一代的小镇人又带着各地的方言来到小镇,又会进一步提升小镇的语言特色,形成新一派的小镇方言,历史的发展永远都是这样的,都会一直往前发展;

街上的老男孩—小镇上的风土(瓢根)

2021年11月05日 于北京 朝阳门

(注:文中内容均为真实记忆记录,原创首发,但会存在迷糊记忆;本文使用的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在此,对图片所有者表示真诚的感谢。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以便随时处理;)

下一篇:连载文章(132) 小镇上的风土 — 当归搽鸡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风土   镇上   汤勺   象形   祖辈   物件   这个词   米饭   美文   方言   发音   小镇   长度   街上   男孩   特色   语言   感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