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汝成/忠臣义士梅之焕

《麻城文化丛书》文选三十六:

忠臣义士梅之焕

文/周汝成

周汝成/忠臣义士梅之焕

梅之焕,字长公,亦字彬父,湖北麻城城东七里岗人(今鼓楼办事处枫树村)。兵部右侍郎梅国祯是他的伯父。他的父亲梅国森是一位举人,在梅之焕十岁时就去世了,梅之焕随母亲住在沈家庄。他幼年聪敏好学,是一个“日课盈寸”的拔尖学生。他十四岁时就生得雄俊倜傥,异于同年人。一次在众多武生会聚、御史奉命在教场阅武之时,梅之焕单骑冲入场内,主持人大怒,命他与材官比试箭法,若胜则免予追究,若败则按扰乱武场秩序论处。梅之焕不慌不忙下得马来,拈弓搭箭,张开力臂,嗖嗖嗖连发九箭,箭箭皆中靶心。主持阅武的御史不觉啧啧称奇,全场喝彩声响成一片。梅之焕遂向主持者及诸武生作揖、行礼后翻身上马而去。

梅之焕在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秋闱中与应山人杨涟同中荆楚科举人,他俩情同手足,共同以功名节义作为自己的人生坐标相期相许。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春闱时与麻城田生金中同榜进士,他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由于他的学识渊博,工作细致认真,事业进取心强,深受院内长者们的喜爱,对他寄予厚望,期望他日后一展雄才。

梅之焕脚踏实地、默默无闻地在翰林院工作七年,成绩卓著,奉调担任吏科给事中,负责一个方面的监察职能。当时,东厂太监李浚诬拷商人、乱纲扰民,危害极深。梅之焕不惧权势,即向皇帝朱翊钧上奏章弹劾他的罪行。梅之焕在奏疏中指出:“今天下民穷饷匮,寇横兵疲,言官舍国事争时局,部曹舍执掌建空言,天下尽为虚文所束缚。有意振刷者不曰生则曰苛求。事未就而谤兴,法未申而怨集。豪杰恢心,庸人养拙。国事将不可为矣。臣请陛下严综核以责实事,通言路以振纪纲,别藏否以惜人才”(《明史.梅之焕传》)。梅之焕怀着忧国忧民的一腔热血和浓厚的家国情怀仗义执言,对明王朝当时的弊政和朝政中的假丑恶现象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一针见血的鞭挞,并诚恳地提出了革除这些时弊的见解。明王朝已现途穷没落之势,朱翊钧只管沉缅于洒色,整日里醉生梦死,哪里还听得进这剌耳的忠言,对梅之焕的忠言不予理会,掷之脑后。

当时朝廷中部党角立,势如敌国,不相上下。梅之焕忠心为国、不结私党。他常说:“附小人者必小人,附君子者未必君子。蝇之附骥即千里犹蝇耳”(钱谦益著《梅长公传》)。时人常有追论已故首辅张居正的。梅之焕说,今天若有综名实、振纪纲如张居正那样的人就好了,那些在背后评头品足、搬弄是非的人敢象我这样堂堂正正地发表时论吗?他在给事中的职位上忠于社稷、矫时救弊,努力地工作了六年时光。鉴于他的耿耿忠心和不凡的仕绩,奉调任广东按察司副使分守岭南。

梅之焕到任后,感到积弊甚多,有的积压了十多年的案件仍然拖着无人问津。于是他就闭门调阅宗卷,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定期升堂一一如实办理停当。当时岭南多盗贼,梅之焕不被他们的穷凶极恶所吓倒,一一将其捉拿归案,依法严惩,同时依法打击地方豪强势力。有某官宦家子弟仗他兄长的权势横行乡里侵占人家田产、搜刮老百姓的钱财、强占良家女子,危害一方,梅之焕根据民众的诉状,分头找当事人查证核实,然后通知他的哥哥说:“你是把你的弟弟交出来接受处罚而好好地过日子,还是要将他藏匿着等待死路一条呢?”他的哥哥听了这掷地有声的忠告,深感只有按梅公之言行事才有出路,遂将其恶弟交送到梅副使的大堂上接受冤民的申诉和对质,待查清事实后又亲手将他的弟弟捆绑起来,痛打一顿以谢乡邻。通过这次教训,此人改恶从善,成为方圆一域的善士。经过梅之焕的一番精心治理,岭南地区出现了官清民顺、政通人和的新气象。

由于梅之焕治理社会政绩卓著,朝廷即派他前往改视山东学政。他在学政的任上,力除学政方面的弊政,劝告父母教育子弟思贤上进;告诫先生要端于师表、教书育人;开导学馆对学生要因才施教,上进者予以奖励提携,不肖者严明学规馆纪,促其苦读。使得山东的学馆风气为之一新。

天启元年(1621年),梅之焕被召回京师任通政司参议,随即调任太常寺少卿。在任三年后,以仕绩升任都察院佥都御史,受命巡抚南赣。

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正当梅之焕仕途顺畅、蓬勃向上之际,先是他的母亲去世,他只好离职依规回家守孝。没过多时,阉党乘皇帝年幼而兴风作浪。梅之焕的官场好友、耿直刚强的东林党人兵科给事中杨涟上书弹劾魏忠贤谗言误国的罪行,结果反被阉党群起而攻之,将杨涟逮捕入狱,拷打致死。某趋炎附势的言官上书要求清查杨涟的同党,凭空捏造罪名,说是罪臣杨涟被捕解京途中路过麻城,梅之焕与之执手恸哭相送,要求以“伙同罪”相惩办。并且还诬告梅之焕在省里工作时曾经犯有贿赂罪。其实,杨涟被捕押解京城时并未经过麻城,完全是奸臣梁克顺等人造谣生事、残害忠良所挑起的祸端。梅之焕闻言,气得捶胸顿足,怒气冲冲地要带上两个健壮家丁骑马北上,赶往京城找皇帝把事情说清楚。家里人知道在东林党人受迫害的境况下去京城理论,无异飞蛾投火,万万去不得,可他在气头上,谁能拦住他?万般无奈,他的表弟李来卿奔上前去,拉住马的缰绳哭诉着说:“你千万不要去哟,眼下阉党当道,到处都是他们派出的东厂爪牙,你这时前去岂不是送肉上砧板吗?”经李来卿的哭诉劝阻,梅之焕才按下了上京面圣的怒火,长叹作罢。

好在明熹宗朱由校天祚不长,峰回路转出现转机。明思宗崇祯帝朱由检即位,再未追查所谓“杨涟余党案”。梅之焕于当年(1628年)得以被召回重任旧职,并派他去巡抚甘肃。甘肃孤悬于敌虏周边,边军绝饷多时,敌寇常来侵犯边塞,而军无存粮、士无斗志,形势十分危急。梅之焕一到任上,紧急召集边关官吏商议,从淮商手中得到盐引银三万两,购来粮食,让驻边将士能有饭吃,稳定了军心。不久北虏派出数支兵马合计千余人侵入长城以内,抢掠边民的羊群。梅之焕即派总兵杨嘉谟作前锋追敌,他亲率精兵从侧后夹击,炮弩齐发,大败贼寇,斩首700余级,并生擒银定酋王子绰木索,生擒部首领级贼首3人,收降卒600余人。所缴获的兵器战马都用来装备明军的边防部队。从此,甘肃前线的守军由此振作强盛起来。

第二年春天,敌兵又大举入侵。刚巧入侵时敌部痢疾流行,只好驻留在大黄山下与我军相望。诸将主张抓住这大好战机,掩杀入敌营,教他有来无回。可梅之焕有更加长远的打算,他说,“杀退这小小的外番哪里用得上这种‘乘人之危’的战法呢?”即派翻译向敌营喊话:“我们大明天朝不杀病卒,你们速去找避风向阳的沙丘驻扎调治,我们决不搞突然袭击,待你们病好了再同你们作战。”敌军将信将疑,但又别无良策,只得胆战心惊地就地调养。直到调养好了,信守承诺的明军果然秋毫无犯。敌首敌兵都被梅大帅的仁义之举感动了,拔师之际,向我边城泣泪拜别,同时,派虏酋小王子带着珠宝及骏马、箭矢等军用品前来拜谢。梅之焕璧还金玉珠宝,只是取出送来的贡箭,连射十箭,箭箭皆入靶心中的同一个洞眼。虏酋小王子感佩得咬着指头说:“您真我的天王老子呀!”就这样,梅之焕用威德化解了这场兵刃相见的血光之灾。

同年冬天,腐败没落的明王朝已是内外交困,京城宣布戒严,危急中诏令边防部队入卫京师。梅之焕接旨刚率部踏上回京的路程,外寇听说梅大帅领兵还朝,即乘虚进犯河西。梅之焕只好以大局为重,派遣精兵埋伏在贺兰山下以断敌人的归路,亲自指挥大部队出水泉峡痛击来犯者,共斩敌首840余级。在取得御外胜利的情况下,复引军东归。

此时,边防驻军王进才认为梅之焕一走,边关就要不保了。于是,他在军中发动哗变,杀死将领孙怀忠,率部叛逃到兰州自立为王。刚刚踏上东归之路的明军又不得不停下脚步。梅之焕临危不乱,当即率大军西转兰州去平定叛乱。几经浴血奋战,好不容易剿灭了王进才叛军,然后领军东还。部队跋山涉水、反复往来,且战且走几个月,从甘肃边城至京城相距七千多里,梅之焕率部往返盘桓一万二千多里,于次年五月平安到达京畿。

然而,在昏君谗臣当道的明朝末期,梅之焕以国事、大局为重的平叛功绩非但得不到肯定和褒奖,反而以“违期迟归”为借口,先欲治其“罪”,在忠勇爱国志士们的抗争下,不好将建奇功于国家的文武奇才梅之焕治罪,而将其罢官回乡。

崇祯时期,明王朝气数将尽,崇祯刚愎自用,谗臣充斥朝野。象梅之焕这样的忠臣良将在朝堂上亦无立足之地。他建奇勋反被诬陷罢官回乡后,再无启用之机。

梅之焕被撤职回到麻城时兵连祸结,大别山一域盗贼蜂起,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当地地方政府常处于“真空”状态。为了拯救黎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他在沈家庄修筑寨堡,屯养兵丁,威震一方,为老百姓力除匪盗侵扰,在乱世中保障了一方平安。

当兵匪来犯时,老百姓纷纷逃往沈家庄避难,先后达数万之众。遇到匪盗抢劫,梅之焕发兵丁剿灭驱赶。有时,他“亲领家丁跨马追剿,黑夜往返数十里”(《梅长公传》)。官府衙役借机敛财扰民,梅长公闻报即赴现场,人赃俱获,报送有司处治。明朝时期,麻城的进士、举人多,达官权贵亦多,这些世豪家族蓄养有大批奴仆,他们横行社会,欺压百姓。梅之焕先从自家做起,严加约束。民间若有控告恶奴的,他必找其主子论理,予以惩诫。所以,梅之焕成了当时方圆百里百姓心中的“救星”,就连张献忠部入麻城,亦向梅之焕投书信要求给予抚慰;他们过沈家庄时也不敢轻举妄动,全体将士脱帽稽首而去。到了崇祯十七年(1644年)梅长公已逝去两年多,张献忠部攻陷麻城,号令部队要绕开沈家庄,并备酒至梅长公墓前祭拜祷告。

梅之焕家居常叹息不能为国家尽大力,郁闷中于辛巳年(1641年)农历八月二十日病逝,享年67岁,几乎是与他所一心一意护卫的大明王朝相随相伴而去。

在麻城科举人物中,梅之焕在朝廷的官阶虽不高,但在麻城百姓中的名声最响亮,对他的事迹代代人津津乐道。古往今来许多高官名士名垂青史,可惜其中绝大多数人湮没在故纸堆中少有人问津。象梅之焕这样活在当地老百姓的心目中的人少之又少。他的故事无须汗青成册,也无须影视剧传播,仅凭“肉口”就能一代一代传播开来。这正好应念了“名由实生,久而益大”的名言。

改朝换代,时光流逝数百年。来到七里岗沈家庄,梅之焕当年修筑的保一方平安的寨堡遗痕犹存。沈家庄河东,梅之焕墓穿越时空清淅可见,墓前松柏叠翠,桃林河碧水长流,护卫着一个永不消逝的英灵。麻城人以麻城出现了这样一位忠肝义胆的人士为荣,邑人誉之为麻城“人文蔚起,梅占春先”。梅公应以邑人的景仰赞誉为慰,他的高风亮节必将继续造福于故里。

周汝成/忠臣义士梅之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翰林院   麻城   崇祯   匪盗   纪纲   阉党   京城   义士   忠臣   御史   平安   甘肃   边防   国事   岭南   美文   老百姓   部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