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大别山之虎一一记大将王树声

《麻城文化丛书》文选二十六:

大别山之虎

——记大将王树声

文/李 敏

李敏/大别山之虎一一记大将王树声

王树声(1905-1974),原名王宏信,湖北省麻城县乘马岗项家冲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与创建了麻城县第一支农民革命武装,参与领导麻城九月暴动和黄麻起义。1928年后历任中国工农红军团长、师长、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兼第31军军长,是创建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参加长征。后任西路军副总指挥兼第9军军长。1937年3月西路军失败后,他一路乞讨,历尽艰辛回到延安,先后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和马列学院学习。

抗日战争爆发后,王树声任晋冀豫军区(后为晋冀豫边游击司令部)副司令员、代司令员。1940年6月改任太行军区专职副司令员兼人民武装力量动员部部长,率领太行军民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参加反“扫荡”和百团大战,同时下大力气抓地方武装和民兵建设,使地方武装同正规军的比例由1941年的77:100上升到1942年的200:100,从而为主力部队输送了大量兵员。1942年秋进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参加整风运动。1944年10月任河南军区司令员,率部深入河南敌后,经过半年多努力,建立起拥有300多万人口的河南(豫西)抗日根据地,与新四军第5师一起,在中原地区打通了华北与华中的联系。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原军区副司令员兼第1纵队司令员、鄂西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鄂豫军区司令员等职务,为中原解放区的创建与巩固做出重要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湖北军区司令员,中南军区副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人民解放军总军械部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第二政委。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九、十届中央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74年1月7日病逝于北京。1989年被评为中国33个无产阶级军事家之一。

一人入党 全家革命

王树声家是四百年前从江西迁徙到大别山深处项家冲的。他是父母的第三个儿子,是奶奶的第五个孙子,称为“五伢”。当大革命来临时,这个家族人人参战,前赴后继,充满了献身精神。

1926年金秋,当北伐军兵临武昌城下时,大别山深处的乘马岗活跃起来。出身小康之家、此时已成为共产党员的乘马岗小学校长王树声一马当先,组织农会。他的两个哥哥王宏忠、王宏恕,党兄王宏文、王宏学、堂弟王宏儒,堂姐夫马友雷等人,都在此期间先后成为共产党员。他们当众烧毁了自家的房产地契,表示与地主阶段彻底决裂,继而带领穷苦农友们闯进土豪劣绅的深宅大院,进行面对面的斗争。汪精卫“七·一五”政变后,反动派到处屠杀共产党员和工农革命群众。王家人毫不气馁,高举大刀长矛,跟随王树声参加了“九月秋收暴动”和“黄麻农民起义”。“黄麻起义”被敌人镇压后,王宏学、王宏恕跟随主力转移到黄陂木兰山;22岁的中共麻城县委委员、县农协组织部长王树声带领一支小分队转入地下打游击。地主还乡团直扑石槽冲、项家冲,将王家烧得一干二净,并将王树声14岁的幼弟吊打致残。

在白色恐怖的日子里,曾担任中共麻城县委委员、县教育局长的王树声伯父的长子王宏文(又名王幼安),因给农民武装运送枪支而被捕入狱,1928年2月高呼“甘心直上断头台”,成为王家为革命舍身赴难的第一人。王树声埋好游击队的长枪,只身离开麻城去寻找主力部队。半年后,王树声带领一支红军主力打回乘马岗,掀起“二次暴动”,开始了创建鄂豫边根据地的伟大斗争。王家男女老幼齐上阵,有50多人先后参加红军,革命队伍中走着王氏家族“泽”字辈、“宏”字辈、“恩”字辈三代人。当时的红31师只有120多人,王家人及其亲戚就占了五分之一以上。

1930年春,中共鄂豫皖边特委成立,25名特委委员中,就有王树声、王宏学两弟兄。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4个主力师撤离鄂豫皖苏区时,4个师长中就有王树声、王宏坤两兄弟。十年土地革命战争,王家子弟一个个战死沙场。王树声家嫡亲兄弟姊妹妯娌13人参加革命,到他带领红军健儿离开鄂豫皖西征时,只剩下他孤身一人。

借力打力 三请救兵

1927年,王树声担任了麻城县农协组织部长。

这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

黑风吹进大别山。大革命时期逃亡到河南新集的大地主丁岳平(丁枕鱼之子)等人,纠集河南光山县的反动红枪会匪上万人,杀回乘马岗,一路砸农协、毁青苗、抢耕牛、烧民房,包围县城。匪徒们以被抓住的革命干部家属为人质,叫嚣要城里放出被县农会拘押的丁枕鱼、王子历等土豪劣绅,否则就“血洗麻城,报仇雪恨”。

这就是闻名全湖北省的“麻城惨案”。

一时间,黑云压城城欲摧。蔡济黄、王树声等党部和县农协的领导人,立即进行全城总动员,组织县城附近农协及县城里的店员、贫民,和从乘马岗顺河逃进县城的农友,一起固守县城,抗击来犯之敌。

围城的第二天中午,一股股头缠红、黑、白布的“红枪会”会徒,操刀矛,抬梯子,念经念咒,喊叫“刀枪不入”,汹涌而来。

王树声不相信这些装神弄鬼的家伙真是“刀枪不入的金刚体”。他端起手中的步枪,只听,“砰”的一声,“教师爷”顷刻毙命。

“五哥打中啦,打倒啦!”一个小青年高兴地喊了起来。

这下可乐坏了王树声及众农友,他们高兴得又蹦又跳。

考虑到匪徒来势汹汹,人多势众,在县党部研究对策的会议上,王树声自告奋勇去武汉搬救兵。

月黑风高,午夜时分,王树声打扮成红枪会会员模样,从城墙上抱着绳索神不知鬼不觉地溜下来,直奔武汉而去。

到了武汉,王树声通过堂兄王幼安引荐,向省党部和时任湖北省政府常委、省农工厅厅长的董必武同志详细汇报了麻城被围的情况。

国民党中央农民部乃于4月17日召集省党部代表孔庚、省农民部代表丁陶庵、省农民协会代表郭树勋(郭述申)、被难农民代表郑大江、伍值圃、王树声、王宏文(王幼安)等,开会讨论麻城惨案的处理方案。王树声作为农民代表,“报告整个惨案的经过情形”,并“向中央提出下列要求:(1)即速派其他军队前往镇压;(2)即速将该土豪劣绅捉拿枪决;(3)武装农民;(4)县长应予惩戒。”(引文见中国国民党党史馆藏《五部档•麻城农协代表报告稿》1927。4。17,档号6573)

会议决定:“由中央农民部、省党部、省农会、省政府、军事委员会,各派代表一人会同麻城被难农民代表一人组织委员会,前往麻城切实办理一切。”(引文见中国国民党党史馆藏《湖北麻城土劣摧残党部与农会卷》1927。4。17,档号4258)

4月23日下午,王树声陪同查办麻城惨案委员会的领导们到达麻城县城。调查情况汇报上去后,中央农民部与毛泽东主办的中央农讲所取得联系,于5月14日派出200余名农讲所学生军和80余人的省府警备营,武装驰援麻城剿匪。

王树声带路,学生军头戴大盖帽,身穿灰色军装,背负竹斗笠,扛着“汉阳造”,英姿飒爽,豪迈雄壮。他们一路上风雨无阻,昼夜兼程疾进。所到之处,反动地主武装望风而逃。救援队伍还没到麻城,围城的红枪会匪就吓得跑回骑路铺山上。

5月17日,麻城解围了!全城内外,一片欢腾!

第二天,麻城县党部书记蔡济黄和王树声等人召开群众斗争大会,对民愤极大的丁枕鱼、王子历、李舜卿等反动分子进行公审,当场处决。

5月19日,学生军、警卫营北上乘马岗打红枪会,成百上千的农民群众随同行动。王树声等县委领导人将农会会员组织为农民敢死队,手持长矛大刀锄头扁担,一路与会匪交战,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打垮了乘马岗、罗家河、丁家岗、朱家冲等地的反动地主武装,摧毁了红枪会所设的许多“香堂”,解救了无数被关押的革命群众。

严酷的现实,血的教训,使王树声和其他同志愈来愈深切地感到:枪杆子是革命的命根子,农民运动要顺利发展,必须建立属于自己的武装。学生军撤回武汉后,中共麻城县委即将农民敢死队的骨干集中在乘马会馆,组建起百来人,3个排,全脱产、专门练武打仗的麻城农民自卫军。

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大别山最早的正规地方武装。中国革命历史证明,麻城县农民自卫军、黄安县农民自卫军,是黄麻起义的主要武装,是红四方面军的最初来源。

王树声第二次请救兵,也是在大别山革命斗争的关键时刻。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叛变革命,武汉三镇笼罩在腥风血雨之中。中共麻城县委与湖北省委失掉联系。王树声和他的战友们撤退到县北群众基础好的乘马顺河山区,成立“麻城县防务委员会”,以王树声为负责人,带领农民自卫军和乡村义勇队继续与反动红枪会作战。

8月15日下午,王树声、刘文蔚等人正围坐在乘马会馆里开会,研究下一步的打算。一个老爹爹跑来报信:西张店的民团团总王芝庭将在农历七月二十日带领三四千人要打回老家来。

众人议论纷纷。

王树声信心十足地说:“我们这回打王芝庭,得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他回来的这条路,地形我都熟悉。”

说时摆弄几个茶盅,“北界河口,是这次敌人进军的必经之路。西边,悬岩陡峭;东边,岗高林密。这里,自卫军在第一线猛打猛冲;这里,把义勇队的梭镖、土炮配合;还有这里,让老百姓都来呐喊助威。至于西边,还是请黄安县自卫军配合一下。”

“就按老五说的干!”农民自卫军大队长刘文蔚一锤定音。

请黄安县支援兵力的差事,自然又是非王树声莫属。

9月20日中午时分,一列长长的队伍吹着喇叭走过来,中间一乘大轿,正是王芝庭坐在里面。待敌人走近时,三声号炮齐响,麻城农军、黄安农军一起呼啸杀出,上万群众奋勇参战,漫山遍野红旗招展,刀矛挥舞,喊杀声震天。敌人被打得晕头转向,先头部队夺路而逃,后面的就自相践踏,来不及抵抗就纷纷当了俘虏。这一仗,农军大获全胜。缴获步枪12支、驳壳枪3支、马6匹,刀矛无数。活捉匪首王芝庭,打死了反动区长王既之的儿子王仲槐等人。

躲在新集的土豪劣绅们见来硬的不行,又变换手法,反动区长王既之利用其守寡在家的女儿,勾引农民自卫军教官熊振翼,唆使他拖枪叛变。熊振翼便拉拢勾结1排长余佩芳,将较好的枪支都集中到1排,以便于他们掌握利用。这些阴谋活动被1排的两名共产党员发觉,秘密报告了王树声。

中共麻城县委开会研究对策,决定由王树声再去找黄安县委求救兵协助平叛。

王树声先用县防务委员会的名义重新布防,将3个排分在3个地方。令1排担任向新集城的警戒任务,布防在靠近黄安的东岳庙。

这天下午,王树声来到黄安麻城交界处的太平寨,向潘忠汝、戴克敏等黄安县委领导人求助。潘忠汝、戴克敏带领黄安农民自卫军15人和100多名革命红枪会群众,连夜随王树声出发。本来,太平寨到东岳庙,抄小路要不了多少时辰。哪知那天晚上无星无月,漆黑一团,走着走着,走迷了路,好不容易赶到东岳庙时,天已亮了。

麻城农民自卫军第1排站岗的哨兵,发现一支队伍跑拢来,立即高喊:“口令!”见没人回答,举枪就打。黄安农民自卫军的一个战士应声倒地,众人举枪还击,顿时枪声大作。这就完全打乱了王树声他们的计划。

听到枪声,附近的群众拿着扁担、锄头、梭镖,围上来给麻城县农民自卫军助战。

这可怎么办?王树声忙和潘忠汝、戴克敏等人商议,决定把部队先撤后一步。他隐蔽在比较靠前的土堆后面,大声喊道:“麻城的农民自卫军和父老乡亲们,我是王树声。熊振翼和余佩芳已经叛变了。这是我请来平叛的黄安农民自卫军兄弟,大家不要再打了!”

余佩芳见事已败露,反诬王树声是叛徒,命令队员继续射击。一排的几个共产党员看到余佩芳惊恐万状,明白了一切,一拥而上把余佩芳捉住了。

战斗结束,却不见熊振翼的踪影。原来,这个奸贼往河南新集商讨拖枪叛变的后事去了。反动头子王既之听说余佩芳事败,骂熊振翼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顺手一枪把他送上了西天。消息传到麻城,大伙高兴得手舞足蹈,王树声智勇锄奸的故事随之广泛地传播开来。

1927年11月13日夜晚,王树声和他的战友们领导麻城黄安两县农民武装同时暴动,一举夺取黄安城。从此,土地革命的红旗,高高飘扬在大别山的上空。

出击京汉路 三战三捷 攻克新集城 以硬碰硬

1930年4月,鄂豫皖红1军成立,原红11军31师改编为第1军第1师。时值蒋冯阎中原大战,红军获得了向外发展的好时机。

王树声团长率部跟着徐向前副军长出击京汉路。红1师首袭杨家寨车站,消灭川军郭汝栋部2个连。次战杨平口,诱敌入彀,4个小时毙俘敌1200人,缴枪1000余支。这是鄂豫皖红军成立以来首次歼敌一个整团,俘虏人数比整个红1师还多。三打花园镇,特务队化装成国军,除掉敌岗哨。王树声率团进入镇中,直扑前后街敌军营房。敌人因夜间救火,多数尚未起床,见红军神兵天降,立刻乱作一团,8挺崭新的重机枪成了给红军的“见面礼”。机枪营、步兵营,一一被红军接管。敌团长只好举手投降。唯独敌副团长不甘就范,驱使炮兵营继续顽抗。王树声率部将其团团围住。徐向前副军长赶来后,见房屋坚固,地形开阔,下令火攻。王树声指挥战士们一面向祠堂周围堆集柴草、棉花,一面向敌军喊话劝降。敌士兵见走投无路,骚动哗变,打死副团长,挂出白旗。这一仗,仅用3小时就歼敌1个整团,毙俘敌1400人,缴获长短枪800余支;而红军除个别轻伤外,无一牺牲。

战后打扫战场,王树声领着战士们专拣长枪短枪拿,每人身上背上三四支,却把机关枪一脚踢到一边去。

徐副军长问王树声:“迫击炮呢?”

“什么是迫击炮?”王树声眨巴着眼睛,愣了。

徐向前边说边比画,命令一定要把迫击炮、机关枪找来,谁也不准破坏。

王树声带战士们拖的拖,抬的抬,把重机枪拖散了架,枪身、枪鞍、枪架配不上套,只得来找徐副军长。没想到,黄埔一期出身、见多识广的徐向前也没见过这种新式机关枪,只好找俘虏来教战士们使用。从此,鄂豫皖红军有了自己的机枪手和炮兵。

战后扩军,新组建了一个机炮混成团,加上两个步兵团,全师兵力由1500人一下子增至3000多人。王树声当团长的第1团兵强马壮,装备焕然一新。战士们唱起新编的战歌:“京汉游击五十天,三战三捷三扩编,红军声势震武汉,革命烽火遍地燃。”

1931年年初,红4军成立,苏区第一次反“围剿”转入战略进攻。军部决定打新集,任务交给了王树声任团长的红30团。

腊月十五夜,红30团急行军50里,将新集城团团围住。只见寨墙有六、七米高,两米多宽,全部是长方青石条砌成。城上枪眼密布,城外有护城水沟环绕,临城房屋被拆得精光,一览无余。

先用炮轰,因距离太远,50多发炮弹不是冲向城内菜地,就是落进城外水沟。第二天组织精悍的爬城突击队,乘夜强攻,又被一阵滚木礌石打退。

王树声请来军部首长,召开战地“诸葛亮会”,决定改用坑道作业方法攻新集。他选择北门外的小店作掩护,带领战士们用四五天时间,挖了一条四五十米长的地道,弄来几百斤黑色炸药,再加上几发山炮弹,塞在大棺材里,用铁丝箍紧,推进坑道。

腊月二十三日黄昏。“点火!”随着王树声一声令下,“轰隆隆!”地动山摇,北门西面的一段城墙坍塌下来。早就憋足了劲儿的攻城突击队一跃而起,冲进缺口,展开巷战。后续部队和农民赤卫军从缺口处源源跟进。乘敌人惊魂未定,30团的另两支爬城队如巨龙扬威,从城西城南腾云驾雾般冲上城墙,与敌肉搏。经过3个多小时的逐屋争夺,全歼敌人。从此,鄂豫皖根据地连成一片,新集成为苏区首府,旧貌换新颜。敢于碰硬、勇于攻坚的红30团和他的团长王树声,由此名声大噪,威震敌胆,誉满全军。

南下蕲黄广 钢团大显神威 雄师唱大捷 黄安城外打援

频繁的战斗,无尽的征程,使王树声成了鄂豫皖红军的一员虎将。强将手下无弱兵,他当过团长的红1团、红28团、红30团、红33团,都是红四方面军里战斗力极强的团队。

1931年盛夏,为配合中央根据地反“围剿”,红4军南下蕲(春)黄(梅)广(济)作战。英山攻坚战一时受挫,王树声挥着拳头进行战斗动员:“小小的英山城,难不住我们钢铸铁打的红33团!我们牺牲的每一个战士,都要叫敌人拿一百条命来抵上!”下午,总攻冲锋号一吹响,王树声亲率2营猛打猛冲,一举攻占紧靠城垣的船形山、凤形山高地,找准敌人火力死角,突击登城,攻下北门、西门。在兄弟部队配合下,两个小时就全歼守敌,将红旗插上英山城。

一个月后,红33团一夜急行军,拂晓时在洗马畈镇西高山上与敌遭遇。敌人控制了两个大山头,居高临下严阵以待。王树声带33团反复冲锋,同敌人拼了7次刺刀,仅一个竹园林子阵地,就反复争夺5次。枪筒打红了,刺刀捅弯了,指战员个个血染军衣,王树声也负了伤,到中午时终于攻占了山头阵地,将敌1个团压到山崖下聚歼。从此,“钢团”的旗帜高高飘扬在鄂豫皖上空。

1931年11月7日,红四方面军在黄安七里坪宣告成立,下辖2个军4个师,总兵力达3万人。

红11师师长王树声担任阅兵总指挥。红军健儿步伐整齐,精神抖擞;兵强马壮,枪多粮足。从这时起至翌年春夏间,为了扩大根据地,粉碎敌人的第三次“围剿”,红军主动出击,进行四大战役,为王树声一展雄才提供了大好机遇。

七里坪大阅兵后的第三天,王树声挥师南下桃花店,先扫清黄安南部敌据点,切断其交通补给线,又在附近大山上挖工事,构筑了三道防御阵地,将红11师师部设在嶂山之顶,严阵以待,等援敌上钩。

负责围城的陈赓率红12师加紧动作,向黄安城步步进逼。敌69师被困在城内,突围不成,飞机空投的物品,绝大部分又落在城外红军阵地。敌上万饥兵嗷嗷待哺,师长赵冠英频频发电告急。

敌人果然来增援了。12月7日,宋埠敌30师2个旅共4个团的兵力前往黄安。王树声定下杀敌妙计,派33团与敌周旋,节节抗击,诱敌深入,挫其锐气,磨其锋芒。“钢团”藏起利爪,先在大小峰山一线阵地阻击一日,夜里撤至五云山一带的第二线阵地。敌军重占桃花镇,得意忘形,第二天又来进攻五云山阵地。王树声指挥33团轻重火力一齐发射,给敌人以重大杀伤后,又佯装败北,撤至嶂山第三线阵地。

9日,敌1个旅抵嶂山脚下十里铺。王树声指挥31团、32团两翼出击,一口气吃掉敌人先头团,余敌夹着尾巴逃跑了。

18日,麻城、宋埠、黄陂之敌又汇集了4个旅8个团,兵分两路,大举北援。红四方面军总部决定大胆放敌深入,而后集中兵力两翼出击,以求大量歼敌。

连续两天,敌人相继占领桃花店、五云山等地,继续向嶂山进攻。

20日拂晓前,敌组织敢死队向11师31团的嶂山阵地偷袭,并突破我军阵地,直逼11师指挥所。天破晓,全线敌人在炮火掩护下发起猛攻。

这里是打援的最后一道阵地。丢了这道阵地,敌援兵即可威胁山后的红军总指挥部,并长驱直入黄安城。

战情急转直下,危急万分。王树声稳如泰山,声似雷霆:“同志们,我们人在阵地在,寸步不退让!”

瞪圆双眼的王树声挥舞大刀,第一个冲入敌群。师政委夺过一敌兵的长枪,与其厮打。师部手枪队、通信队、炊事班、机关后勤人员都抄起家伙,与敌肉搏。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徐向前总指挥率总部手枪营赶到前线参战。河西岸的王宏坤团长听到枪声骤响,急忙率10师30团从事先搭好的桥上过河,插入敌左侧背后,先向南射击,将南敌赶走,再向北突击,兜着敌人屁股后打,连续攻克敌军山头上的两道工事。徐向前总指挥看准时机,命令所有打援部队全线出击。11师33团与12师35团从敌右翼迂回到五云山,驱逐了敌人炮兵和指挥所;王树声率32团协同31团一部,从正面反击进攻嶂山之敌;周围群众及赤卫军、游击队也群起参战。

因敌援兵在数量上超过了打援的红军部队,这是一场拼胆量、拼意志的恶战。刀枪撞击,拳脚相加,血肉横飞,尸体枕藉;山上山下,杀声震天,硝烟四起,天昏地暗。战斗中,徐总指挥右肩负伤,仍坚持指挥。在红军勇猛打击下,敌人溃不成军,弃尸千余具,以炮火掩护逃跑。红军乘胜出击,直追至宋埠城下。这次敌4个旅损失近半,再也不敢复出。

两天后,红军攻下黄安城,活捉敌师长赵冠英。

黄安战役历时43天,总计毙、伤敌五千,俘敌近万,缴枪7000余支,获迫击炮10余门。为纪念这次胜利,遂将黄安县改为红安县。

商潢路边围猎 死人堆里获救 麻城战役搁浅 血战突围离乡

1932年年初,为打击北线敌人,夺取豫南军事重镇商城,粉碎敌人腰斩苏区的阴谋,红四方面军集中主力4个师,发起商(城)潢(川)战役。1月19日凌晨,王树声率11师作为先头部队,急速北进,突然靠近潢川的公路要点北亚港。守敌是12师曾万钟部1个团。王树声命部队从南北两面同时向北亚港猛攻,在寨外歼敌一部,余敌依寨固守,被团团围住,战斗进入僵持状态。为避免重大伤亡,王树声改为强攻与侧击相结合的战法,派一部分兵力进占潢川与北亚港之间的十里头。

布置于商潢公路中段的蒋军嫡系汤恩伯第2师,为确保其与潢川之敌联络线,派1个团于21日晨自北亚港东南的傅流店出发增援12师,该敌在朱寨、周寨地区遭红11师拦截,激战一整天,伤亡400余人后突入北亚港,一并陷入红11师的包围。敌人着急了。22日,潢川、傅流店之敌3个团南北对进,再次增援北亚港。王树声率部顽强阻击,将敌击退,北亚港之敌乘机突围逃回潢川。11师进占北亚港,将敌第2师与敌12师拦腰斩断。与此同时,兄弟部队也切断了商城与固始之敌45师间的联系,并向敌第2师压迫。汤恩伯见势不妙,惧被围歼,匆忙绕道逃进潢川。红军占领了豆腐店地区,并摆出围攻商城架势,果然引出了大批敌军。2月7日,猬集豫南之敌第2师、12师、76师及独立第33旅共19个团从潢川一齐出动,兵分两路驰援商城。敌援军兵力超过红军一倍,且装备优良。战役到了功败垂成的关键时刻。红军总部派12师正面阻击,10师、11师从左翼包抄,调正在围攻商城的73师负责右翼迂回。总体目标是:歼其一部,溃其大部。

8日,天降大雪。王树声令11师32团直插河边,抢占傅流店之白露河渡口。右路敌军被切断后路,军心动摇,向后溃退。左路敌军见势不妙,也慌忙撤退,不敢恋战。身着单衣的各部红军将士顶风冒雪向北一路猛追,势不可挡。敌军兵败如山倒,纷纷夺路北逃,如蜂群蚁阵,向傅流店渡口压来。红32团血战一夜,俘敌上千。红军一直追到潢川城郊,创造了10个红军团打败优势装备的19个白军团的战争奇迹。

战斗结束后,红11师政委甘济时发现师长王树声不见了,急令大家寻找。满身是血的王树声的警卫员结结巴巴地说:“昨晚打着打着,我和师长被冲散了。”

甘济时急得大声吼叫:“快,都去给我找师长,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战士们散开来,在战壕里、掩体内,沟沟坎坎上,查验着一具具尸体。细心的甘政委发现尸体堆里有一只脚摇动了一下,拉开压在上面的死尸一看,正是不省人事的王树声。

王树声胸部受重创,元气大伤,足足在医院住了5个月。这期间,红四方面军在苏家埠打了大胜仗,歼敌3万余人,鄂豫皖苏区一片红火景象。

6月中旬,走出医院的王树声被任命为红25军73师师长,率部参加潢(川)光(山)战役,是役速战速决,短短5天时间,歼灭敌8个团和一部分反动民团,俘敌近万人,缴枪7000余支。其中,王树声率部歼敌3个团,俘敌3000余,缴枪2000多支。

就在潢光战役发起这一天,蒋介石在庐山确定了第四次“围剿”的战略步骤,亲自担任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而张国焘等人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认为目前“从武装力量对比来说,我们已占了优势。” 他否决了徐向前等提出的休整部队,迎接“围剿”的正确意见,先命红军进击京汉线,后又命部队南下打麻城。

红军5个师只好马不停蹄向南开进。7月8日,王树声率73师在麻城西部4公里处攻打敌霸王山,五脑山阵地。两军阵前硝烟滚滚炮火连天。负责城北打援的红10师师长王宏坤见状,急派10师28团和30团渡河西进,从河边平畈中迂回敌背后,连续攻下红石堰、红石嘴、七里桥等村镇,切断了守敌与麻城的联系。王家兄弟各自带领1个师在家乡作战,两面夹击,敌人顿时慌乱,在红军猛烈攻势下仓惶溃退。敌93旅外加1个山炮营全部被歼,旅长章祖卿以下官兵2000余人被俘,5门山炮、40门迫击炮、40挺机关枪、2300多支步枪,都成了红军的战利品。

王家兄弟率领的红73师和红10师首传捷报,揭开了麻城战役帷幕。

夜晚,王树声又派尖刀连乘夜幕从城墙脚下的阴沟钻进城内,骚扰敌人。尖刀连进城后,先向城墙上守敌开火,又转头向敌营开枪,待敌人在黑暗中自己乱打起来后,这个连又从阴沟悄悄撤了出来。城内之敌互打直到天亮。

7月中旬,驻黄陂之敌30师奉命增援麻城。该敌进至宋埠后,害怕被歼,南绕白杲沿公路北进,躲过了红军的打援战场。敌变我变,敌进我进。红军主力乃乘虚南出黄陂,18日攻占离汉口仅六七十里的仓子埠。大批敌军奉命赶来防堵。红军乃虚晃一枪,挥师北进,途经李家集时,王树声率73师与敌30、31师激战,在兄弟部队配合下歼敌1个多旅,缴枪1000余支。余敌溃退宋埠、歧亭等据点。

7月底,红军主力北回,奉张国焘之命二围麻城。8月8日,好不容易攻下城南陡坡山。然而,局部之胜利却无益于全局的改观。正当红军屯兵麻城城下时,国民党30万大军(其中有10多万蒋介石嫡系精锐)长驱直入,杀进了大别山。8月7日,蒋介石下令总攻。10日,敌陈继承纵队逼近七里坪,卫立煌纵队扑向黄安城,张国焘这才仓皇命红军撤麻城之围,昼夜兼程赶赴红安对敌。

红军急如星火,连夜出发。次日中午,先头部队在红安城西冯寿二地区与敌遭遇后随即战斗打响了。王树声率后续部队于下午5时陆续赶到。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的指战员们,爬上阵地就开火,终于顶住了敌人的疯狂进攻。经反复肉搏,溃敌1个旅,毙、伤敌副师长王劲修以下2000余人后,乃撤出战斗,转向七里坪。

15日拂晓,敌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渡过倒水河,以夺取悟仙山为主要目标,发起了全面猛攻。

炮声隆隆,炸弹轰鸣,红军阵地上腾起冲天烟雾。敌2师第5旅耀武扬威地冲上来,每班一挺轻机枪开路,一边利用地形地物步步逼近,专门瞄准红军的干部和机枪手射击。红军以劣势装备对优势装备,坚守阵地,磨敌锐气,拼死相搏。徐向前总指挥亲临73师阵地指挥作战。

午后一时,正面之敌运动到悟仙山大寨,强行仰攻。

王树声立即报告徐总:“敌人从山头上冲下来了!”

“冲下来好啊!”徐总指挥一挥手,冲锋号吹响了。

王树声挥着大刀,一声怒吼,带头冲入敌阵。10师、11师、12师从北面山头上冲出,长驱直下,如群狮怒吼,似虎荡羊群。敌人招架不住,打前阵的敌第5旅2个团,大部被歼。

敌人增调后续梯队进入前沿,加强防线,阻止红军反击。

“消灭敌2师!”

“为死难烈士报仇!”

号角连天,红旗如云。王树声率73师、王宏坤率10师28团、29团,倪志亮率11师、陈赓率12师,千军万马冲下河滩,强行徒涉倒水河,在震耳欲聋的炮火声中突进敌阵。两军厮杀在敌人阵地前沿,白刃格斗,扭打成一团。敌人的飞机、大炮都失去了作用。一股敌人被压制到河滩地里,一面啃地里的西瓜,一面眼巴巴地等待着飞机支援。敌机“嗡嗡嗡”的在空中盘旋了一阵子,突然对准河滩扔炸弹,炸得蜷伏在瓜地里、土坎下的白军和西瓜四处横飞,响起一片鬼哭狼嚎之声。

原来河滩里的敌人忘记展开十字白布标志供飞机识别目标,敌机误将满地西瓜当成红军密集的人头,把炸弹一股脑儿倾泻下来。

见此奇景,有个红军小战士跳脚喊道:“西瓜显灵啰,帮助红军打白狗啰!”

敌人占领的河西岸,地形复杂,一个山头接一个山头,阵地套阵地,有六七里路长。红军寸土必争,一个山头接一个山头的争夺,一个阵地接一个阵地的攻打。

硝烟遮没了阳光,阵地上满耳是刺刀的撞击声和变了音的厮杀声,血在空中飞溅,在地上流淌,河水被染得一片通红。

王树声虽屡经战阵,这样惨烈的场面也是首次经历。

两强相遇勇者胜。敌人顶不住了。敌2师全线溃退,其第4旅第8团和第6旅第11团大部被歼。红军连夜向敌纵深推进8里多,红旗直插白马嘶河,占领了敌第2师指挥所。敌2纵指挥官陈继承见情势危急,亲往第2师督战,调兵增援。红军与敌第2师、第3师血战通宵。倒水河西岸,快活岭上,破窑冲里,血水长流,死尸横卧。敌第2师6名团长毙命,死、伤3300余人。红军也伤亡约2000人。

决胜时刻,敌卫立煌纵队赶到战场,与陈继承纵队形成南北夹击之势。红军主力乃撤出七里坪战场,向北转移。

9月2日至5日,红军主力又在豫南新集附近的扶山寨与敌激战5天,毙、伤陈继承纵队2000余人。但在外围,敌16个师又形成了三道包围圈。

大雨滂沱,天怒人怨。张国焘匆忙带领新集的鄂豫皖党政机关,随红军主力向皖西转移。

鄂豫皖苏区的第四次反“围剿”失败了。

苦战,血战,死战!血染征衣,魂寄楚天!1932年10月12日,是王树声终生难忘的日子。这天夜晚,他带领6000多家乡子弟翻越了大别山的最后一道山岭,跨过京汉铁路,从此远离了家乡。

李敏/大别山之虎一一记大将王树声李敏/大别山之虎一一记大将王树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7

标签:潢川   麻城   大别山   农协   鄂豫皖   乘马   党部   敌军   山头   团长   大将   红军   阵地   美文   部队   敌人   农民   李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