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徙中的西杨镇杨氏族人


《麻城文化丛书》文选102

迁徙中的西杨镇杨氏族人

文/杨合平

迁徙中的西杨镇杨氏族人


西杨镇古称西阳镇、西阳郡、西陵等。康熙十二年,杨氏十一世儒士百龄公四修族谱时,易阳为杨,始名为西杨镇。据史载,西阳镇曾一度为古西阳国、西阳县所在地。

西杨镇位于中馆驿镇晏店村,浮桥河国家湿地公园,麻城“凤凰湖”凤凰起飞的地方。现已埋藏在浮桥河水库之下,遗址得以永久保存。

一、始祖杨仲祥 敕封万户侯

杨氏族谱中《明洪武壬戌敕封万户侯杨仲祥府君叙》及有关文献记载,杨仲祥(1300~1384)的祖父杨林安(1240~1299),是南宋至元朝初人。由华阴徙居弘农郡北乡(现河南灵宝县黄河南岸)。为避蒙古人南侵,杨仲祥之伯父杨伯一(约1264~?)与父杨伯二兄弟俩先期南迁到江西庐陵(现江西吉安市新淦县)居住结婚生子。叔父杨伯三(1287~1371)成年后南迁庐陵,侄杨仲祥率军驻麻城时期,便慕居于麻城数载。杨伯一子孙留守庐陵。

杨仲祥父杨伯二(1267~1316),于庐陵兴学育人,“江右文人皆宗为师焉”。有二子杨伯祥(1295~1323)、杨仲祥,兄弟均生于庐陵。“仲祥公生而颖异,深通子史,胸隐甲兵,其倜傥不羁之概,自少已然”。后父母亡故,兄被盗害。杨仲祥将嫂及两个侄子托付给友人吴伯宗(明洪武辛亥开科状元)照料,1338~1356年,杨仲祥在扬州因作战勇敢,智勇双全,屡立战功,当上地方将军。续三房夫人,养育十三子。1357年,杨仲祥随扬州主官张明鉴义旗,追随朱元璋。

1358至1362年,杨仲祥率部驻防于蕲黄(麻城),其间进入朱棣慕府班底,并歃血为盟。1363年,杨仲祥率部参加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水军大战。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杨仲祥所部为随后清剿队,到安徽、山东、河南、山西、河北等地清剿元军残部。两年后回扬州。未获朝廷封赏。

1372年,杨仲祥为避不测,率家眷从扬州隐居于麻城西阳镇,躲过了因胡惟庸等数起大案株连,对明太祖没有构成政治上的威胁。从后来朱元璋诛戮开国功臣来看,杨仲祥的行为是智慧之举,令人钦佩。洪武十三年(1383)后朱元璋天心转念,想起旧部,加封他万户侯,其子封十三太保。

迁徙中的西杨镇杨氏族人


二、内阁首辅杨廷和

杨廷和(1459—1529),字介夫,号石斋,成化十四年进士,(1478年)殿试居第三甲,官至内阁首辅。先世江西庐陵人。元代末年,杨廷和的祖先杨伯三,青壮年时期读书习武。于(1357--1363)期间来麻城慕居。后因杨仲祥奉命前往鄱阳湖参战,1363年杨伯三携家人入蜀,定居于四川成都新都。

《明史》中杨廷和列为传七十八,篇幅多达4641字。杨廷和自幼聪明过人,喜好诗文,四岁知声律音韵,“十二岁举于乡,年十九,先其父成进士”,修撰《宪宗实录》和《会典》,革除旧政,针砭时弊,对明朝有除难定策之功。《明史》评廷和为相期间,“流贼炽而无土崩之虞,宗藩叛而无瓦解之患”及“武宗之终,卒安社稷者,廷和之力也。”正德三年(1507)初由詹事入东阁,因与宦党相抗,得罪司礼监大太监刘瑾,改官南京户部尚书;不久因修书功成召还,授文渊大学士参理机务,迁吏部尚书,及至刘瑾伏诛,于正德七年(1512)进谨身殿大学士;继李东阳出任首辅。

正德十六年(1512)武宗朱厚照崩,无子,杨廷和引《皇明祖训》“兄终弟及”为据,请立武宗从弟兴献王长子朱厚熜继流,得到皇太后准许,由其以发“遗诏”,迎候朱厚熜自封地安陆(今湖北应山县)回京继位。于新皇帝尚未抵京的一月之余,杨廷和借遗诏行事,励行新政,打击宦官秉政当权恶势力,遣散平虏伯江彬矫旨改建威武营。资遣锦衣卫擅调用的各边兵及其进献的美女,取消“皇庄”、“皇店”等九项工程。收纳宣府(河北宣化县)行宫金银珠宝,入于内库、释放南京大狱冤囚等。还说服皇太后,计擒欲拥兵反叛的奸侫将领江彬,于世宗即位后当众处决,榜示天下,同时将其死党一一缉拿,分别惩办。杨廷和总理朝政三十七日,改革之举,意义深远,恶势力遭到打击,正派力量得以增长,人心大快,国家从危弱转臻初治,史称“中外倚以为安”。

杨廷和,身经四朝,对大明王朝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以首辅之职为世人所知。《献征录》卷十五《杨公廷和行状》记载杨廷和注重对杨慎的教育,尤其是注重思想素质方面的点拨:“读书登科是第二事,修身齐家乃第一事也。”杨廷和致仕回家后,还曾写《水仙子·八月十六日有怀 寄京师两儿》,意在告诫杨慎为官要谨言慎行,三缄其口。“百般忧念百般难,一度书来一度宽,经年间阻经年盼。利名途、祸患端,做闲官只守闲官。常守三缄口,常怀一寸丹。怕人情翻覆波澜”。 杨廷和一生以“立身四字,正直忠厚”为做人的准则,为儿孙树立了榜样,使得儿孙没有因为出身官宦之家,首辅之子孙而成为纨绔子弟,而是沿袭了杨家经世致用的传统,以父亲“好考究掌故、民瘼、边事及一切法家言”为目标,成为一代博学之人。

世宗朱厚熜即位时,杨廷和奏准颁发拟定的新政纲领,借以精兵简政,减免税赋,清理盐政,漕运等,谨慎刑审,广开言路,举荐人才,使“天下翁然称治”,朝野大悦,皆称颂新天子圣明并杨廷和之功德。因此进为左柱国,兼《武宗实录》总裁。“大礼”议起,杨廷和受到排斥。所谓“大礼”即议论世宗朱厚熜父亲的主祀和尊号,世宗帝意欲舍去原有宗法制度抬高本支身价,尊自己父母为帝为后,杨廷和以首辅之位据理规劝,以为应“继统继嗣”,尊武宗之父亲为皇考,与世宗议想不合。帝终按己意强行确定新帝系,重新培植亲信,进而打击阁臣,废除“新政”。将已取消的“皇庄”、“ 皇店”重新发展。杨廷和痛心疾首,全力抗争,上奏章三十余道,然世宗无视,乃于嘉靖三年(1524)二月将其罢归故里。杨廷和去位后,世宗用大狱、廷杖、罢黜等暴力镇压了二百多位朝臣,勉强定了“大礼”。嘉靖七年(1528)世宗《明伦大典》成,重定议礼诸臣之罪,杨廷和被定为罪魁,削籍为民。嘉靖八年(1529)六月二十一(7月25日)杨廷和病故于新都,享年七十一岁。于穆宗隆庆初年得以复官,赠太保,谥文忠。

迁徙中的西杨镇杨氏族人


三、明代才子 状元杨慎

明正德辛未状元杨慎在西阳镇杨氏族谱《升庵公序》中记,“自伯彦公入籍江西,传之太祖十七世矣。太祖同胞有三。伯一公之子孙,安守故土。伯二公之子,即仲祥公也。伯三公当仲祥公镇麻之日,慕居数载,旋已相与家焉。因元季余乱,避而入蜀,遂庐于新都,后以武功封益州侯,即慎之太祖也……”

那首脍炙人口、千古传颂的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空头,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就是明代才子杨慎的作品。它原是杨慎编纂的《历史史略十段锦词话》中“说秦汉”的开篇词。清代毛纶、毛宗岗父子将它置于《三国演义》卷首,作为小说的导语。这首词朗朗上口,精辟总结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成为千古不朽的名篇佳作。

杨慎(1488~1559),明代才子,文学家,杨廷和之子,字用修,号升庵。先祖为湖北麻城籍。据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朱韬在《成都新都区出土明代杨恒墓志考释》(四川文物2007年第1期)、《中国通史》第九卷中古时期(下册)记载,杨慎祖籍江西庐陵,六世祖避元末乱徙湖广麻城,再徙四川新都。杨慎少年时聪颖,11岁能诗,12岁拟作《古战场文》、《过秦论》,人皆惊叹不已。入京作《黄叶》诗,为首辅李东阳所赞赏。正德六年(1511),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他禀性刚直,每事必直书。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众臣因“议大礼”,违背世宗意愿受廷杖。杨慎谪戍云南永昌卫,居云南30余年,死于戍地。

杨慎存诗约2300首,所写的内容极为广泛。因他居滇30余年,所以“思乡”、怀归的诗,所占比重很大。他在被谪滇时,妻子黄娥伴送江陵话别,所作的《江陵别内》表现离情别绪,深挚凄婉。《宿金沙江》描写往返川滇途中的感慨:“岂意飘零瘴海头,嘉陵回首转悠悠,江声月色那堪说,肠断金沙万里楼。”以今昔行旅思情相对,衬出离愁的痛苦。他临终前所作《六月十四日病中感怀》诗:“七十余生已白头,明明律例许日休。归休已作巴江叟,重到翻为滇海囚。迁谪本非明主意,网罗巧中细人谋。故国先陇痴儿女,泉下伤心也泪流。”叙述自己因病归蜀,途中却被追回的憾恨,深切感人。

他也有一些诗作表现了对人民疾苦的关怀。《海口行》及《后海口行》揭露豪绅地主勾结地方官吏,借疏海口占田肥私。他在诗中指出,“疏浚海口银十万,委官欢喜海夫怨”,并呼吁“安得仁人罢此宴,亿兆歌舞如更生”。他在《观刈稻纪谚》中托老农之语说“乐土宁元咏,丰年亦有歌。惟愁军饷急,松茂正干戈”。表现了农民遇上丰年却因军饷赋敛沉重而仍然不得温饱的贫苦生活。

西杨镇有一巨石酷似卧牛,卧伏在光黄古道,守护着过往行人,一伫望就是几千年。在入川渝移民家谱中多有记载,它也是西杨镇的地理标志——卧牛石。“慎今奉命入河南、过湖北,特录世谱以志之,庶令传之不朽云。”杨慎到西阳镇撰写《升庵公序》时,经过卧牛石,写下了《石牛诗》:“怪石生来恰似牛,不知经历几千秋。风吹遍体无毛动,雨洒周身似汗流。细草平铺难下口,金鞭任打不回头。牧童吹笛枉入耳,田地为牢夜不收。”

杨慎的著作很多。据《明史》记载,明代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惟慎为第一。除诗文外,杂著多至100余种。四川省图书馆所编《杨升庵著述目录》达298种。他的主要作品收入《升庵集》(81卷),又称《升庵全集》。《四库全书》收录其作品39种之多。

迁徙中的西杨镇杨氏族人


四、人文厚重 贤才辈出

千百年来,西杨镇杨氏家族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族人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勤耕苦读,自食其力。秉承“勤俭持家久,诗书继世长”的祖训,一代又一代的杨家儿女奋发图强,从而具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基础。不少人步入仕途,为官后仍贯穿着家族文化的精髓,进一步升华家族文化的内涵,促进家族兴旺,贤才辈出。

据民国三十五年《杨氏族谱》记载,西杨镇本支族人(不包括外迁)有科举人物十余名。

近现代还涌现出一批杰出人物,如杨业龙(别名张汉丞)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部部长、少將。杨业奎,广西军区政委。杨士山,河南省军区司令员。杨志雅,河南省军区司令员。杨恢太,中南民族学院院长等。在大革命时期,西杨镇杨氏族人纷纷投身革命。仅乘马岗农民协会杨姓会员就有一千多人。参加红军有六百多人。在《乘马顺河革命史》一书红军英烈名录中计有杨家英烈一百五十二人,其中有十二人立传;红军流落人员五十七人;县团以上的革命烈士七人。

历史的车轮进入二十一世纪,西杨镇杨氏族人恪守祖训,刻苦学习。在历届高考中,成绩优异,又涌现出一批杰出人才,他们考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等国家重点大学。一些子弟在取得硕士、博士学位后,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为国争光,为民效力,为杨氏家族增添光彩。

迁徙中的西杨镇杨氏族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族人   麻城   鄱阳湖   正德   江陵   海口   明史   扬州   族谱   嘉靖   江西   河南   明代   大礼   美文   家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