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兵记忆|援越抗美生活系列纪实:阵地前的慰问演出

原创:史锡腾

到部队的第一个八一建军节到了。八一,是部队的三大节日之一(其余两个是十一、春节),尽管是在越南前线,但从上到下都很重视。第一,这一天按惯例要放假一天;第二,这几天可能有一些活动,如上级派团慰问啦,连队自编自演节目啦等等;第三,改善改善生活。为此,我们从一个多星期甚至一个多月前就开始做准备,连里到处充满了节日前的气氛。营房四周早已被装饰得漂漂亮亮。各个班排利用业余时间,把房前屋后的地面用土堆砌成斜坡、整平,然后在上面用彩色木片和彩色小石子镶嵌成图案:发出万丈光芒的太阳,戴着军帽的毛主席头像,还有“大海航行靠舵手”之类的大标语。这都是战士们花了好几个星期的心血,一片片、一颗颗镶嵌上去的;还有战士把白布绷在框架上,在上面描画毛主席的头像,然后用花线在上面一针一针刺绣。这就是当时有名的“三忠于”活动。每个战士时间再忙、手艺再差,都要积极参加到这个活动之中去。

实际上,部队里心灵手巧的人才很多,做出来的大量工艺品看上去都很美、很专业化。我的美术字写得可以,画画也有一定基础,就成了班里、连里搞这一活动的设计师之一,每天仅有的一点业余时间,全都用来进行美术设计了。有文艺天才的战士被抽出来编排节目,形式有唱歌、跳舞、相声、快板、对口词,内容都是歌颂党、歌颂毛主席,或者打倒美帝、打倒苏修打倒各国反动派的。当然也有不少节目是反映铁道兵生活的。其中有两种类型的节目几乎是铁道兵的看家节目。一个是隧道塌方了,战士们高喊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口号,展开抢救或自救,反映了铁道兵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另一个是施工号子,六到八个战士抬着一根假想的铁轨或钢梁,喊着整齐雄壮的号子,做出上坡、下坡、走平地的动作,很有特色。在节日的前夜,炊事班前的院子里点亮了几盏马灯,用缴获的美国降落伞当幕布,全连战士和附近的越南老百姓围坐在一起,看着这些由我们自编自演的节目,倒也自得其乐。

八一这天,为了改善伙食,一口气杀了两头猪,还有国内运来的海鱼、鸭子,炊事班里忙了个底朝天。在节假日或星期天,连队一般都会派班排人员到炊事班帮厨,并在伙食方面有所创新。或者包饺子,或者增加菜的花色。包饺子可以说是全连队的一项群众运动,人人动手干,人人动嘴吃。首先,在炊事班由炊事员或帮厨人员把饺子馅绞好调好,然后各班将馅子和面粉领回班去自己包。这时,班里面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和面,有的揉面,有的擀皮,有的包。有的人善于擀皮,只见他手里的擀面杖玩得飞转,擀面杖下面的饺皮也像东北二人转演员手中的手帕一样飞转,一眨眼,手边已经堆了一大摞饺皮,几个人手忙脚乱忙着包也包不及;负责包的也有能手,一个皮子拿过来添上馅,双手一捏就成,眨眼间,擀出来的皮子就供应不上了。由于人多手杂,包出来的饺子也是五花八门,形形色色,有大的,有小的,有漂亮的,有难看的,甚至还有破的。那破的八成是新兵包出来的。要是有人什么也不会,也能找到事干,比方端个盆,递个碗,还有最后端到炊事班那口大锅里去煮,等等。在部队里面混混,要不了两年,迟早也能混出个包饺子专家水平来。不过,今天是连里干部到炊事班帮厨做饭,连长、指导员、副连长、副指导员,甚至排长都来了。他们拿出了各自的看家本领,烧、炒、煎、炸,弄出了一大桌菜,战士们个个吃得满意。这一天,我们炊事班全体同志真正当了“甩手老板”,什么事也没干,休息了一整天。

铁兵记忆|援越抗美生活系列纪实:阵地前的慰问演出

下午,连队突然紧急集合,在连长的带领下,直奔连队前面山头上的炮兵阵地。我们起先还以为有什么战斗任务,或者备战演习,到地方才知道,原来是和高炮部队的战友们联欢,一起看节目。随着美军对越南北方的轰炸逐步升级,包括陆军、空军和海军的中国高炮部队开始入越作战。自1965年8月至1969年2月,前后共有9批、共16个成建制的高炮支队轮流进入越南,总计15万余人,他们半年一轮换,在越南北方与越南人民军共同担任保卫北方重要交通纽及中国施工部队的防空任务。我们不知道守卫这个阵地的高炮部队是哪个部队,也不了解他们的英雄战史,甚至从来没有机会和他们接触。但今天来到山上,第一次到炮兵阵地参观,又加上同胞在异乡相会,就觉得特别新奇,特别兴奋,也特别亲热,将人到阵地前前后后打量了个够。四面观察,发现这里虽说叫做山,其实也就是一个大土包,咱们武汉的蛇山就比它大得多。山上光秃秃的,稀稀拉拉地长着几棵小树。树下,分散隐藏着七、八门高射炮,炮筒都穿着绿色的炮衣,头仰得高高的,警惕地守卫着天空。炮兵同志们的驻地条件要比我们的差远了。就这么屁大点地方,驻扎着一个排的兵力,加上山上树木稀少(据说以前这儿也是树木繁茂的地方,被美国飞机一次次轰炸,被炸成秃山了),营房也没有树阴遮蔽,这么热的天,晚上睡觉的滋味不用说就能体会得出来。


站在高坡上往下看,贯穿南北的河友铁路与一号公路宛如两根飘带从天边蜿蜒而至,时而隐藏在竹林之中,时而出现在村庄之外,又向遥远的天边飘去。铁路线上,时有火车载着货物向南方驶去,机车吐出的蒸汽拖成长长的白色飘带,最后在田野上淡淡消失。公路上,挤满了汽车、牛车、自行车及南来北往的行人,远远看去像大大小小的蚂蚁在黑色的绸带上缓慢地移动,显示出这条交通干线上一片繁忙的景象。假如不是公路两旁遍布着弹坑和东倒西歪的房屋,还让人以为是处在和平的环境之中。在脚下不远的地方,公路与东西走向的桥江相交成一个十字,那交点就是我们连的主要工地——市求大桥。

铁兵记忆|援越抗美生活系列纪实:阵地前的慰问演出

在美机轰炸最激烈的日子里,就是这些炮兵战友,与附近其它几个阵地上的部队一起,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着这座大桥,保卫着在桥上奋力抢修的铁道兵战友。每当美机偷袭目标,对准桥梁、车站肆无忌惮地狂轰滥炸时,我们铁道兵部队及时隐蔽起来,而这时恰恰是他们奋勇战斗的时候。随着敌机进入火力网,忽然间就会万炮齐发,导弹、炮弹、机枪子弹在大桥上空交织成一张密密的火网。刚才还不可一世的敌机慌了神,连忙胡乱丢下剩下的炸弹慌忙逃窜,但还是有一两架拖着长长的火舌栽了下来。应该承认,美国空中力量是强大的,从总体上看,靠我们当时的武器是难以与他们的装备匹敌的。美国在越南北方使用了除核武器以外的所有航空兵器,仅用于作战的各类新型飞机就有几十种,使用的炸弹更是五花八门。有用来摧毁铁路、桥梁的火箭和重型炸弹,有用来攻击雷达的“响尾蛇”、“百舌鸟”导弹,有用来对付高炮阵地和封锁道路的子母弹、菠萝弹、香蕉弹、气浪弹,还有各种全新的先进设备装备在飞机上,用来进行通讯、导航、瞄准、侦察、照相、干扰等。而我空军高炮部队仅有14.5毫米口径的高射机枪、37毫米低空高射炮、85毫米中空高射炮等落后武器,基本上都是原苏联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制造,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抗美援朝时使用的。


因此,这是一场弱小与强大的较量,是一场血肉与钢铁的较量。一场战斗过去,炮兵阵地上常常是一片火海,指战员在各种火力的攻击下伤亡无数,甚至整个阵地被炸平、摧毁。据说,越南老百姓事后含着热泪将战士们残缺不全的肢体收集在一起,集体安葬,其场面惨不忍睹。但是,美国人在这场较量中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大量的飞机被击落,众多的飞行员被击毙、被俘虏。包括我们铁道兵部队的高射机枪连,也经常使用落后的高射机枪打下不少性能优良的美国飞机。


今天和我们一起联欢的高炮部队战友,不知道他们是来自哪个支队哪个团,也不知道他们在越南战场上的战斗经历,甚至也不知道我身边战友的名字。但我相信他们都已经身经百战,都有其曲折的战斗经历和辉煌的功勋。与我们身穿的便装不同,炮兵们的着装很神气,头上戴的是绿色钢盔,身上穿的是紧身夹克型野战装,假如不注意他们也未佩戴军衔和帽徽,简直和越南人民军的打扮一模一样。


由于是集体活动,大家也没有过多的机会单独交流,但是同为中国人的心,互相之间是相通的,大家在一起互相拉歌,互相鼓掌,阵地上一片欢腾景象。我们并肩坐在山坡上。山坡的前面地势低,后面地势高,正好形成了一个天然的露天剧场,舞台的背景就是远处的蓝天,朵朵白云则是天然幕布,身前身后昂首望天的几尊高炮就是舞台上的布景。


今天的节目特别吸引我们,不是因为这台节目的水平如何如何高,而是因为这支宣传队来自高炮支队的医院,在舞台上演出的演员不但有男兵,而且还有女兵。来到越南两个月了,我们远离祖国、远离家乡,每天接触的除了当兵的就是越南老乡,不觉滋生出难以抑制的思乡情绪。今天见到几个女同胞,尽管也是当兵的,但也觉得特别亲切,特别温暖,看着姑娘们在前面轻歌曼舞,感到精神特别愉快。一个个二十几岁的小伙子,内心潜藏着这样朦胧的感情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不过在那个时代、在那个环境里,这一切都只能暗藏在内心里,谁也不好意思表达出来。

铁兵记忆|援越抗美生活系列纪实:阵地前的慰问演出

“下一个节目,独唱……”一个身穿军装的女战士站到面前,身后跟着一个小小的乐队。过门以后,她以优美的嗓子唱出了一首我们无比熟悉的歌曲:“烽烟滚滚唱英雄,两岸青山侧耳听,侧耳听……”看着眼前的表演,我脑海里自然闪现出电影“英雄儿女”中一个熟悉的镜头:在一个被炮弹削平的山头上,一群战士席地而坐,女文工团员王芳左手拿快板,右手执鼓锤,为英雄的战士们高歌……我突然发现,我们今天所处的环境与这一场景何其相似,只是没有见到美国飞机前来轰炸而已。其实就在几个月以前,这儿的战斗比起电影《英雄儿女》里还要激烈,这里的环境比起电影《英雄儿女》里更要险恶,只是我们来迟了一点,这里的战斗已经结束了。我们没有能真实体验到这场残酷的战争,当时说起来也许是一种幸运,但过后想起来也算是一种遗憾。毕竟,这样的机会在我们的一生中是很难遇到的,但它悄悄地与我们擦肩而过了。

(作者原铁道兵二师)

铁兵记忆|援越抗美生活系列纪实:阵地前的慰问演出

来源:老兵原创之家

责任编辑:梦醒

编发:铁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阵地   铁道兵   炊事班   高射炮   高炮   越南   连队   炮兵   机枪   美国   美文   纪实   战士   部队   演出   飞机   记忆   节目   英雄   系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