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丽的课堂与务实的教学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到xx市某一所小学听课。在那所小学里,有关部门聚集了全市优秀的教师来上公开课,其目的是让全市的教师来学习当今先进的教学教法,领会时尚的教学理念。


据说,那些上课的老师,个个身怀绝技,本事非凡,不是获得市公开课一等奖,就是获得省公开课一等奖、二等奖,甚至还有获得全国公开课二等奖殊荣的。我对教学教法的种类一知半解,略知一二;我对教学理念把握不全,常常张冠李戴。所以,我带着毕恭毕敬的心态来听课,希望能够从中学到一些先进的教法,以便提升自己的能力。


上公开课的场所是在一间多媒体教室里。空间大,设备好,来学习的人也多。


表演开始了,那几个教师次第上场,课上得声情并茂,妙趣横生,课堂气氛非常活跃。那些学生踊跃参与学习过程,热情高涨,师生配合得简直天衣无缝,完美无缺。导入,复习旧课,衔接新课,引导学生质疑思考,教师讲解分析,师生朗读课文,学生发表见解,生生互相评价,教师点拨总结,一环紧扣一环,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真是精彩绝伦,无懈可击。学生配合得简直天衣无缝,完美无缺。然而,我感到那些上课教师的教学流程和教案上的设计相差无几,和我听过的所谓专家的课堂安排也相当接近,新颖之处是使用多媒体,硕大的荧幕,有声有色的画面。不管怎么样,那都是精彩纷呈的一堂课,华丽的一堂课。


每一节课结束后,主持人便让来听课的教师说说听课的感受,抒发见解,由上课的教师回答问题,答疑解难。这个互动,表面温情脉脉,其实暗流涌动,火药味十足。


比如,一位特级教师上的《小桥流水人家》一课。上课之前,她首先告诉学生,她的名字是某某某,然后让学生呼喊她的名字,以此来拉近她与学生的距离。上课了,她以朗读切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主旨,紧紧抓大的要点,用多媒体的画面辅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精彩,感受词句的优美。


对于这位特级教师的教法,有一个乡下的教师提出了两大疑问:第一、让学生呼喊老师的名字,是否必要?拉近距离的方法挺多,为什么选这种?他认为这做法,好像是歌星和歌迷的互动,惺惺相惜又矫情做作;第二、她的这教法,简洁流畅,中心突出,详略得当,可是学生从这样的教学中,能否真正学到什么?记住了多少课文内容,学到了多少词语和句子?这节课,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是良好的,可学生学习的效果如何呢?


我觉得那个教师的目光,好像洞若观火;他提出的问题,简直一针见血。中国的教育教学,总是在讲究创新,创新,再创新,热衷改革,改革,再改革,但是成果却难以启口,不是支支吾吾,就是遮遮掩掩。


那位特级教师说,让学生呼喊自己的名字,是中国某个重量级教师的做法,她是借用这做法。至于学生学习效果,她想通过朗读来引导学生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朗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提出疑问的教师接着问,教学要讲究务实,华丽的课堂,热闹的气氛,怎么实现教学的目标呢?


那位特级教师说,我们的教学要围绕三维的教学目标,紧扣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等来展开……


由于时间的关系,公开课的主持人没有让他们的讨论进行到底,就草草收场了。


对此,我感到很遗憾的。近些年来,我们所谓的课改还在摸索中前进,在讨论中跃进,虽然花样繁多,名目众多,可惜就是无法“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无法定格成型,从而让教师们满意认可,乐意执行。


在写作上,有“文无定法,文成而法立”的论断;在教学上,早就有人提出“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的卓见。那些所谓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专家,何苦要爱折腾爱胡闹呢?


我们的公开课,什么时候,华丽的课堂才能退出舞台,务实的教学才能回归讲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9

标签:课堂   教法   完美无缺   天衣无缝   课文   美文   中国   见解   师生   全市   课文内容   做法   效果   多媒体   教师   学生   华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