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考考,宝宝宝


考试制度的建立,在中国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从隋唐开始的科举考试,缠缠绵绵坎坎坷坷地延续到清朝末年,为中国封建社会输送了数不胜数的优秀人才,也为封建社会的辉煌打下了基础。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人对科举考试的弊端进行严厉的抨击和无情的批判。不可否认的是,科举制度比推荐制度更优秀,更公正,更有利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我曾经接触一些过来人,谈起文革时期的“推荐”制度,他们都感到愤愤不平,满腔怒火,又无可奈何。那时候,一个人是否被推荐上大学,重要的一点就是出身。贫下中农的子弟,苦重仇深的儿女,哪怕资质平平,文化不高,也有可能被推荐。倘若是黑五类的后代,即使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也是没有用的。幸亏,那段黑暗的岁月没有维持多久,就惨淡收场,扫进了历史的垃圾桶。

如今,考试之风又飞扬起来了。无论是决定命运的高考,还是决定钱途的公务员考试,或者是寻找工作的公司面试,寻觅饭碗的工厂笔试,都纷纷闪亮登场,闹得不亦乐乎。多少人为考试熬尽心血,多少人为考试苦苦拼搏,那其中的滋味,也许只有当事者才一清二楚,才深有体会。

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古今中外,还没有发现有什么比考试更能发现人才,选拨人才的制度。所以说,考考考,宝宝宝。这是谁也无法否定的事实。

然而,我们生活中,泛滥成灾的考试,流于形式的考试,屡见不鲜,挡也挡不住。有些考试是为了应付上级政绩的检阅,有些考试是领导有意无意的折腾,有些考试是遮人耳目的勾当……

于是乎,考考考,宝宝宝,便沦为了“闹闹闹”的戏剧。组织表演的人,参加表演的人,观看表演的人,大家都瞧得清清楚楚,心中也都弄得明明白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遮人耳目   宝宝   贫下中农   当事者   流于形式   泛滥成灾   愤愤不平   科举   封建社会   美文   中国   制度   发现   人才   考试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