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一倒我家培养孩子的苦水儿(之六)

本文包括六个部分:育儿理论、体育教育、才艺教育、英语学习、数学学习、语文学习。本系列文长达19000多字,不喜慎入!

(续)

六、有关语文

终于要说到语文了。在语数外三科中,其实最难的就是语文。数学很大程度上有智商这个因素,只要智商在线,补起来其实挺快的。英语因为考核难度降低,要满足学校的要求不是那么难,看现在的形势,将来英语这个筛选工具将逐渐弱化。

2021年8月,上海市教委发布《上海市中小学2021学年度课程计划及其说明》,明确规定:“小学生学业评价严格实行等第制;小学阶段不进行期中考试或考查;小学一、二年级可进行期末考查(一年级不得进行书面考查);三、四、五年级期末考试仅限语文、数学两门学科。”要知道,上海市的小学是五年制,这意味着英语已经淡出了上海小学。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呢?明面上是减轻小学生的负担,但深层目的是什么呢?联想到2021年上半年央行工作论文指出的“要重视理工科教育,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这一观点时,我们可以合理推断出,国家是在有意识地提升理工科教育的地位。因为降低了英语的难度,使得那些从小没有机会学好英语但智力不错的孩子,能通过学好理科,考入好的大学。我们都知道,在我们这个国家,政府部门说话都不是无的放矢的。

但是语文是孩子的母语,是思考方式的语言,是逻辑推理的语言。因为是母语,所以并不像英语那样存在听力的问题。一般的孩子,语文说差也差不到哪里去,但要好,却真不容易。一旦家长感觉到了不补语文不行的时候,基本上已经补不了啦,因为语文涉及的面太广了,文史哲都涵盖了。另外,目前的语文实际上差不多相当于两门语言,一种是现代人日常使用的语言,即白话文或现代文;另一种是我们的先人使用了几千年的语言,即文言文或古文。我们中国的语文之所以难,其实难在我们的历史实在是太悠久了,典籍太多了,虽然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丰富的文化遗产总是好的,但是不是也增大了我们继承和发扬的难度?据说,英国人读几百年前的莎士比亚剧作就已经很有难度了,而我们还要学几千年前的《左传》。

当初,大约是小一的时候,我和老大亲子阅读,足足花了快一年的时间,才通读了一遍《论语》原文和译文。因为有拼音,我感觉她虽然能读,但并不怎么懂,我在旁边解释也很费劲,可能是涉及到的内容太过于脱离儿童的认知程度吧。后来我还想陪她通读《道德经》,发现就更加无法解释,所以,只好放弃。

接下来的几年时间,我陪她刷了300来篇《文言文启蒙读本》的文言小故事,也你一句我一句地陪她读完了《骑鹅旅行记》上下册。后来,她自己读了《哈利波特》1-7中文版,也读过《堂吉诃德》上册及下册一半。至于学校规定的一些书目,我并没有看见她从头到尾仔细读过。倒是《穿越报》系列,《儿童文学》过刊合订本等,她看得津津有味。

作文总是不开窍。整个小学阶段,大约就写过一篇比较好的作文,其他的大多胡编乱造。这让我很是忧虑。我想让她写“真人真事真感情”,她偏要学着写一些编造的文字。我说,你就“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就行,但落实到纸面上,仍多矫揉造作之文。

到了初中,七年级上学期,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是混乱的。课程开始增多,考试开始排名,情绪开始波动。想过给她报个语文班,也确实上过一个学期的“阅读理解与作文”,但总感觉这不是正道。我把这个忧虑跟一些相熟的家长进行了沟通,我说我想给孩子讲《古文观止》,我自己亲自来做教案。在几个大学教授家长支持下,五人制小班终于启动了,初期打算一边讲《世说新语》,一边讲《古文观止》,每周抽出两个晚上,每次一个半小时或两小时。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周中的那次取消了,因为孩子们的作业实在是太多了。目前只保留了周末晚上的课,每次两个小时。

在《古文观止》共读班启动以后,我终于不再焦虑了,因为我知道,已经开始了,就不会失去方向感。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即使再慢,离目的地也只会越来越近。整个七年级,孩子们读完了20多篇《古文观止》左传选文和《世说新语》德行第一全部47则。

读了这些文章之后,这五个孩子语文成绩基本都保持在130分上下,但仍不能稳定在135分。不过,通过这一年的学习,孩子们觉得课内文言文很简单,并且,考试时,文言文部分能保证基本不失分。目前,仍有大量失分的题集中在现代文阅读理解和作文。一般而言,他们写考试体作文时,仍然达不到一类文“切题”的水平,通常是徘徊在二类文“扣题”的水平,而如果被判定仅为“扣题”,则至少扣10-12分。另外一个扣分大项是现代文阅读理解,通行的问题是快速阅读材料后,无法从材料中准确提取“关键词”,找不出关键词,就无法正确回答阅读理解问题,无论孩子是否掌握足够的考试技巧。

要提高现代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考试体作文的能力,精读《古文观止》是比较好的一条路。一方面,《古文观止》选文绝大部分是议论文,这些议论文将成为孩子高中写好议论文的范本;另一方面,理顺文章中每一个字的意思,将有助于提高孩子分析文本的能力。

我买了坊间能买到的绝大部分全注全译《古文观止》,但我做教案的时候才发现,这些看起来完备的书却有很大的问题。问题主要集中在,大多数版本对文章虚词的注释极少,甚至遇到难点词汇,总是用意译避过了事。文言文虚词的重要性就不必多提,单单一句“之乎者也矣焉哉,用得成章好秀才”就足以说明。我们知道,文言文的实词和白话文的实词,意思相差是不大的,很多都有继承;但文言文的虚词和白话文的虚词,却大相径庭。如果不掌握文言文的虚词用法,我们难道能用白话文的虚词倒推出来吗?当我暗暗发誓要把《古文观止》文章“字字过关”之后,我才发现这个难度真不是一般的大。

一方面难度大。如果难度不大,那些全注全译版本早就做到了。另一方面初中生要参加中考,时间非常紧张。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习该学习的内容呢?这就涉及到一个学习内容优先选择的问题。

首先,我在《文言语法》一书中看到杨伯峻说:“文言文,是以周秦文作底子的”。这使我意识到,先秦文言文,或者说上古文言文,是优先要学的。因为,只要是正常人都知道,无论学文还是学艺,底子没有打好,将来的成就都不会大。而且,学一些表面文章,是很容易露出底裤来的。所以,《古文观止》中,左传34篇、国语11篇、谷梁传2篇、公羊传3篇、战国策14篇、楚辞李斯共3篇,这些是必须要优先学习的。

其次,我又在《左传撷华》一书中看到林纾说:“仆恒对学子言,天下文章,能变化陆离不可方物者,只有三家,一左、一马、一韩而已”。林纾是近代文言文大家,他的眼光应该是可信的,所以,《古文观止》中,史记14篇,韩愈24篇,这些也是必须优先学习的。因为“太史公牛马走”的司马迁和“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实在是中国写文章的顶尖人物,既然要学,那就学顶顶好的文章吧。

我计算了一下,按照当前的中考制度,初三这一年,我估计孩子都会被淹没在卷子中。孩子在雪片似的卷子面前应接不暇,家长根本无能为力,这一年只能把孩子完全交给老师。那么,中考前就只剩下初一初二这两年,满打满算大约100周吧。如果每周理顺一篇古文观止选文的文义,然后用一周的时间来读熟,两年时间也不过100篇。“周秦文”加上“一左一马一韩”,去掉重叠的,刚好是97篇。读这97篇选文,足够吗?王力先生说:“我看要多读些好文章。可以读读《古文观止》,这书市面上有卖的,其中一共有两百多篇文章,不要求都读,可以少读些,读三五十篇就可以。”由此可见,没读完不要紧,读了就比没读要强。

初中这两年,孩子如果能理顺文义读熟这97篇文章,我都觉得已经是捡到宝了。倘若将来以此为基础,高一能读完剩下的125篇,那就攻克了《古文观止》全部222篇绝世好文了。而如果孩子从小学四、五年级开始就持续学习《古文观止》,也许到初二结束就能学完全部222篇文章。我家老二2021年是三升四,在完成文言文启蒙之后,我已经开始教他读《古文观止》了,因为时间充裕,所以可以慢慢来。目前只上了两次课,从上课情况来看,越小的孩子,记性越好,读10来遍就差不多能背了,但理解上就要差一些。

《古文观止》是一本散文集,但其实是议论文集。《古文观止》个人作者入选文章最多的分别是韩愈(24篇)、苏轼(17篇)、司马迁(15篇),大多是议论文。《古文观止》文集入选文章最多的分别是《左传》(34篇)、《战国策》(14篇)、《国语》(11篇)。《左传》是历史议论文,《战国策》是外交议论文,《国语》是政治议论文,都是议论文。由此可见,《古文观止》就是一部议论文的选集,其实用价值不言而喻。高考作文是议论文,考公务员申论是议论文,就连写个报告也得是议论文,总不能写成记叙文吧?

学完了《古文观止》,会给孩子们带来哪些收获呢?

金克木说:“读《古文观止》可以知历史,可以知哲学,可以知文体变迁,可以知人情世故,可以知中国的宗教精神与人文精神,几乎可以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切。”

巴金说:“我背得较熟的几部书中间有一部《古文观止》。这是两百多篇散文的选集。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能慢慢地体会到它们的好处,也就能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但是当时也只能说是似懂非懂。可是我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脑子里面了。虽然我对其中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地研究过,但是这么多的具体的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可以使我明白文章并非神秘不可思议,它也是有条有理,顺着我们的思路连下来的。这样一来,我就觉得写文章比从前容易些了。”

在学习《古文观止》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很多无奈。比如说,我家老大虽然爱看书,语文成绩也还好,语感也不错,但我感觉她学习上更偏理科一些。何以言之?同样是副科,她的历史、地理、道法学得一塌糊涂,每次考试都挣扎在班级平均分附近。但是,生物就学得非常好,每次考试都在班级前10%以内。所以,她宁肯去写个代码、刷个数学题什么的,也不肯去诵读一篇《古文观止》的文章。另外,她的性格更像男生,而不像一个女生,大大咧咧,无所畏惧。她的作文长年停留在二类文的水平,虽然上初中之后,她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文章审美,很鄙夷那些矫揉造作的作文,但离自己写出好作文还很远。而且,我费尽心机也没办法让她把写日记这事坚持下来。欧阳修说,写作的秘诀就是: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不“多为之”,文章怎么能“工”呢?

写了这么多,倒了那么多苦水儿,心情平静很多了。家长都知道,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不是科学,艺术讲究的是各有各的好,而且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每个家庭都不同,孩子也不同,多一点不算多,少一点不算少,就像五线谱中的延长记号,节奏到底要延长多长呢?全凭演奏中当时的感觉来定。但有没有一些原则呢?我想是有的,我能想到的,就是“不误农时”和“不违农时”。

“不误农时”出自邓小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土改与整党工作的指示》。他说:“必须注意领导人民加紧生产,不误农时,不荒地。”我们家长不就是要领导小孩儿加紧学习,不要耽误光阴吗?荒了“孩子”这块地,以后收获个初中分流到技校,家长都不乐意。但我理解的“不误农时”,更多的是,根据义务教育现状,小学该学语言、运动技能、才艺的时候,我们家长没给孩子安排,到了初中,就来不及了。一句话,就是孩子给耽误了。

“不违农时”出自孟子的《梁惠王上》,他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所谓“不违农时”,说的是,小学阶段,该把时间、精力、金钱更多投入到语言学习上,但我们家长却把孩子摁在书桌前练习数学计算题。该在小学阶段学习运动技能和才艺,我们家长却狠抓学科学习,到了初中该抓理科学习时,我们却又想起运动和才艺的事来了。农民都知道,清明不播种,一年饿肚子。我们家长如果抢先在清明前播种,或者后知后觉清明后播种,都会赶不上时令,到了秋天,该收获的时候,发现谷子要么没长出来,要么长的是秕谷。这个时候,我们不去反思自己是否在合适的时间播了种,反而是去怀疑我们孩子这块地不行,是因为地不行才长不出谷子。于是认命,不是自己的错,是孩子的错,是地的错,地就这样,我也没办法,我尽力了云云。此愚人也,我们家长当避免之。

我们家长都要相信,孩子这块地是块好地,是块宝地,是否能长出好庄稼,端看我们家长有没有耽误农时,有没有违背农时。心中拧紧农时这根弦,时时如履薄冰,谨慎从事,则庄稼总能长好的。至于是不是能长成最好的庄稼,最终还要看种子的基因是否最好、老天爷是否风调雨顺、家长捉虫松土施肥是否最勤等诸多因素,以及这些因素是否都配合得恰到好处。西方人说,Change what can be changed, accept what is unalterable(改变能改的,接受无能为力的),或者说,控制我们能控制的变量,我们不能控制的,大概也只能交给老天爷了。我们家长能做的,大致也就这么多。

倒一倒我家培养孩子的苦水儿(之六)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水儿   不违农时   选文   农时   虚词   左传   议论文   文言文   古文   英语   美文   语文   家长   我家   孩子   小学   时间   文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