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说我学习虚词“也”字的经历

从孩子上初中之后,我因为陪读的缘故,每天要去8公里外学校附近租住的房子里,给孩子做晚饭。晚饭之后,孩子整晚写作业,我只能陪着她。整晚很无聊,我必须找些事情来做。加之,我想在文言文上给孩子一些帮助,所以,孩子甫一上初中,我就试着自己先行读《古文观止》,以期读过之后能讲过孩子听,节省她一些时间。

孩子下午六点放学后,一般吃完晚饭后就开始写作业了。不仅有课内作业,也有一些课外作业,一般要写4-5个小时。我不能先睡,要等她,所以,我每晚也会在电脑前,读《古文观止》4-5个小时,迄今一年多了。

“也”字大家都认识,现代文就有,文言文中更多。在文言文中,“也”字主要作语气词,表判断、表肯定,表感叹等等,不一而足。大家也都在初高中的文言文中学到过,想必不陌生。但就是这么一个“也”字,在实际读书过程中,却屡屡让我觉得脑壳疼。

我们查虚词词典,仅以陈述句为例,往往能查到以下典型答案(见北京大学出版社《古汉语虚词词典》P400,其他大多数虚词词典皆类同):

1、 用于判断句末,表示对主语与谓语间同一关系的确认语气。

2、 用于判断句末,表示谓语是对主语所述事实原因的解释。

3、 用于陈述句末,表示对所述事理的肯定语气。

4、 用于祈使句或感叹句末,表示祈请或感叹语气。

这个解释确实不错,很标准。但是,当我面对活生生的句子时,我就开始蒙圈了。到底我正在读的句子中,这个“也”归属到上述哪一条啊?怎么来区别啊?似乎在句子中,这些“也”字都长得差不多啊。所以,在《古文观止》卷一卷二的解读中,我大都写上“表判断,译时要加‘是’”。看看,我这个大人尚且如此,我们的孩子又怎么能分得清呢?

所以,我每次碰到陈述句中的“也”字都很心虚,怕孩子们穷究到底,总是草草一句话带过。成年人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直接承认自己也搞不清楚得了,何必装着自己很明白的样子呢。故此,“也”字这根“刺”,就一直留在肉里,每每见到“也”字,就疼那么一下,同时,心里隐隐不安。

最近,一直在修订卷四战国策文,发现“也”字更加多了,不安的感觉就越来越强烈了。可是,每次翻查字典,碰到的解释都类似于上面这几行字,查了,读了,我仍然分不清。

昨晚,孩子上XES网课后赶作业到12点,我只好也陪她到12点。所以,当我昨天继续读卷四又碰到“也”字时,我还是随手拿起一本字典,觉得无论如何要想办法再明确一下。这次我拿起的是韩峥嵘的《古汉语虚词手册》。当翻到陈述句“也”字的解释时,我顿时困意全消。韩峥嵘先生是这样解释的:

1、 用于名词之后,表判断语气,译为“是”。

2、 用于动词或形容词之后,表肯定语气,译为“是…的”或“呢”。

3、 用于祈使句或感叹句之后,表祈请或感叹语气,译为“啊”或“吧”。

4、 用于复句的后一分句之后,解释前一分句这个结果的原因,表解释语气,译为“是因为”或“是”。

看官,看到这里,任何一个成年人,有了这样的知识,是不是基本解决了“也”字在陈述句中如何区别是哪一种语气的问题?任何一个中学生,只要这样教给他们了,他们也是一定能够掌握这个“也”字的。而孩子们之前之所以没有掌握,不是孩子们的问题,是教他们的人的问题!韩峥嵘先生这样做学问,才是真正的做学问!

这一发现,害得我重新把卷一和卷二所有有关“也”字的注释都修订了一遍,一直到凌晨两点。学然后知不足,此之谓也。

说一说我学习虚词“也”字的经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虚词   祈使句   感叹句   分句   陈述句   谓语   主语   作业   峥嵘   文言文   古文   美文   词典   语气   晚饭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