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在古诗词里的南岳衡山,风景五岳独秀,文化蕴含福寿

果爸小启:

南岳衡山,位于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衡阳市境内。

据战国时期《甘石星经》记载,因其位于星座28宿的轸星之翼,“变应玑衡”,“铨德钧物”,犹如衡器,可称天地,故名衡山。

衡山对应星宿28宿之轸星,轸星主管人间苍生寿命,衡山故名寿岳。


隐藏在古诗词里的南岳衡山,风景五岳独秀,文化蕴含福寿

自古以来,无论是朝廷大吏,还是墨客诗人,纷纷慕名而来,与南岳僧人交往,赋诗论道,唐朝为盛,历代不绝。

下面,请大家与果爸一起,“云游”五岳独秀的南岳,在古诗词里感受衡山的福寿文化。

杜甫: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

《望岳三首·其三》(唐)杜甫

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欻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则亡。洎吾隘世网,行迈越潇湘。渴日绝壁出,漾舟清光旁。祝融五峰尊,峰峰次低昂。紫盖独不朝,争长嶪相望。恭闻魏夫人,群仙夹翱翔。有时五峰气,散风如飞霜。牵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冈。归来觊命驾,沐浴休玉堂。三叹问府主,曷以赞我皇。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


隐藏在古诗词里的南岳衡山,风景五岳独秀,文化蕴含福寿

杜甫的《望岳》组诗一共有3首。第一首吟咏东岳泰山,写于杜甫青年时期;第二首吟咏西岳华山,写于杜甫中年时期;第三首吟咏南岳衡山,写于杜甫晚年时期。这首《望岳》首尾抒发议论,中间写景叙事。

“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欻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开头几句写历代帝王皆设职官崇礼南岳衡山。

“在德非馨香”句,寓有讽喻之意,以微婉之词道出,劝勉君主要以德治国。

“洎吾隘世网,行迈越潇湘”两句,作者自叙因世乱所驱投奔潇湘大地,所以才有在衡阳望岳的机会。

接下来自“渴日绝壁出”至“散风如飞霜”写衡山景色,乃全诗中心所在。

“曷以赞我皇”一句,杜甫爱国之心,强烈地洋溢于字里行间。

最后以祀岳之意作结,呼应起笔“秩礼”。


隐藏在古诗词里的南岳衡山,风景五岳独秀,文化蕴含福寿

这首《望岳》通篇皆流露着作者忠君爱国的情怀,即使飘泊江湖,仍是关心朝政,无日或忘。

杜甫的潇湘之旅也是其生命终结之旅。此后杜甫一路辗转长沙、岳阳,虽然生活困顿,又已在生命垂暮之年,但仍然留下了《登岳阳楼》等不朽之作。

韩愈:祝融万丈拔地起,欲见不见青烟里。

《游祝融峰》(唐)韩愈

祝融万丈拔地起,欲见不见轻烟里。

山翁爱山不肯归,爱山醉眠山根底。

山童寻着不敢惊,沉吟为怕山翁嗔。

梦回抖擞下山去,一径萝月松风清。


隐藏在古诗词里的南岳衡山,风景五岳独秀,文化蕴含福寿

在古语中“祝”是持久永远之意,“融”是光明之意,“祝融”是永远光明。祝融峰是衡山的最高峰,“祝融峰之高”为南岳风光“四绝”之首。此处为览群峰、看日出、观云海和赏雪景的最佳去处。

由于常年烟云缭绕的烘托,和大小群峰的叠衬,加之祝融峰矗立于地势相对低洼的湘南盆地之中,更显得它峻极天穹。

韩愈的七律《游祝融峰》,记叙自己游览祝融峰流连忘返,痴迷山景乐此不疲,归去路上仍然飘飘欲仙,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山居生活的憧憬与热爱。

无独有偶,北宋苏门四学士之一黄庭坚,也曾经这样吟咏过祝融峰:“万丈祝融插紫霄,路当穷处架仙桥。上观碧落星辰近,下视红尘世界遥。”

贵为“江西诗派掌门”的黄庭坚,和“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两人跨越朝代“唱和”衡山祝融峰的诗歌,有异曲同工之妙。


隐藏在古诗词里的南岳衡山,风景五岳独秀,文化蕴含福寿

齐已:壮堪扶寿岳,灵合置仙坛。

《回雁峰》(唐)齐已

瘴雨过孱颜,危边有径盘。

壮堪扶寿岳,灵合置仙坛。

影北鸿声乱,青南客道难。

他年思隐遁,何处凭阑干。

回雁峰居800里衡山72峰之首,每年秋季北雁南来,至此越冬,待来年春暖而归,故名回雁峰。

古代以《回雁峰》为题创作的诗歌不胜枚举,宋朝一位叫曾丰的诗人就曾经写不厌其烦反反复复写过N首,其中至少有5首流传至今。


隐藏在古诗词里的南岳衡山,风景五岳独秀,文化蕴含福寿

“天下名山僧占多。”唐朝著名诗僧齐已,《全唐诗》中以814首排名第5。齐已本是湖南益阳人,由于年幼父母双亡,只好出家谋生。在寺庙里,齐已不仅饱读经书,还“自学”了不少诗词。还真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齐已在诗歌上的才华很快显现出来,他云游四海的同时,佳作频出。

这首《回雁峰》,应该是齐已年轻时的得意之作,诗中禅意佛境还没有明显的痕迹。“他年思隐遁,何处凭阑干。”前半句有了看破红尘四大皆空的意味,后半句却又还没完全超凡脱俗,依然有儿女情长般的抹泪涕零。

当然,与回雁峰有关的名句,首推宋代著名文学家范仲淹千古名词《渔家傲.秋思》,里面一句“衡阳雁去无留意”,令回雁峰闻名遐迩。


隐藏在古诗词里的南岳衡山,风景五岳独秀,文化蕴含福寿

徐照:衡山七十二,高是祝融峰。

《游衡山》(宋)徐照

衡山七十二,高是祝融峰。

下界蛮方近,中天岳势崇。

四维皆佛占,绝顶正秋浓。

翼宿平垂地,雷池暗起龙。

简书曾禹授,燔祭自周封。

拜庙巡阴石,看桥入古松。

雪深居板屋,日转动厨钟。

片水清如镜,洞庭微见踪。

徐照(?~1211)南宋诗人。字道晖,一字灵晖,自号山民,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徐照家境清寒,一生未仕,布衣终身,以诗游士大夫间,行迹遍及今湖南、江西、江苏、四川等地。宁宗嘉定四年卒。

徐照这首《游衡山》,记叙了他在暮秋初冬游览衡山的所见所闻。


隐藏在古诗词里的南岳衡山,风景五岳独秀,文化蕴含福寿

“简书曾禹授,燔祭自周封。”这两句用了两个典故。相传,夏禹制“夏历”也在南岳,南岳山上的禹碑,即是大禹运用天文气象指导农耕和水利建设的记载,故云“简书曾禹授”。

周朝时在山顶建祝融庙,山下建“明堂”,故云“燔祭自周封”。“片水清如镜,洞庭微见踪。”这两句显然是无限夸大了“登高望远”的效果。

秋高气爽的时候,站在高高的山上,也许真能看到山下远处的湘江或者蒸水,清澈如明镜,但要想看到数百里以外的洞庭湖,没有传说中的“千里眼”是不可能实现的。


隐藏在古诗词里的南岳衡山,风景五岳独秀,文化蕴含福寿

果爸思诗:

与南岳衡山有关的古诗词,实在是不胜枚举。唐代诗人李白、柳宗元、温庭筠、刘禹锡、刘长卿,宋代诗人朱熹、张栻、黄庭坚、陶谷、张孝祥,明代罗洪先、王阳明、谭元春均有诗赠南岳僧或寺。

古往今来,人们不畏路途艰辛,纷纷慕名前往南岳大庙进香,了却生平心愿之旅。不知道他们来千里迢迢来到了“远方”的南岳衡山,还记得出发前曾经牢记的那些“诗”么?

欢迎大家在果爸文末评论区,说说你还记得哪些与南岳衡山有关的古诗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南岳   衡山   古诗词   黄庭坚   阑干   群峰   绝壁   福寿   不胜枚举   光明   江西   湖南   杜甫   美文   潇湘   诗人   诗歌   风景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