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里的李白,纵有千秋万岁名,毕竟寂寞身后事

小启:

李白是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才华横溢,又狂放不羁,写下了许多光照千古的诗歌名篇,赢得世人好评如潮,韩愈、杜甫等纷纷交口赞誉,涌现大批卓越诗篇。

古诗词里的李白,纵有千秋万岁名,毕竟寂寞身后事

采石矶,原名牛渚矶,在安徽省马鞍山市长江东岸,为牛渚山北部突出江中而成,江面较狭,形势险要,自古为大江南北重要津渡,也是江防重镇。相传采石矶为李白醉酒捉月溺亡之处,今有太白楼、捉月亭等古迹。

李白死后,初葬龙山,元和十二年(817年)正月迁葬青山,今安徽马鞍山南采石山下采石镇,犹存诗仙墓址。古往今来,过往诗人到此多有吟咏,鱼目混珠,泥沙俱下,当然也不乏脍炙人口的佳作。

今天,就请大家随我一起,云游李白墓,重温历代文人墨客们对一代诗仙的评价。






古诗词里的李白,纵有千秋万岁名,毕竟寂寞身后事

杜甫: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饮中八仙歌》(唐)杜甫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饮中八仙歌》,是杜甫描写当时活跃在唐朝文学艺术界的八位“酒仙”的诗歌,其中有“四明狂客”贺知章、草书达人张旭,当然诗仙李白不可或缺。

李白和杜甫合称“李杜”,是中国诗坛泰山北斗级别的双子星座,他俩一共有过3三次相会。

在744年的时候,杜甫和李白第一次相遇,那时杜甫32岁,李白43岁,两人相差11岁。

当时的李白已经名扬天下,而杜甫在诗坛还只是崭露头角。在杜甫与李白相遇之前,杜甫不仅早就听闻过李白大名,而且熟读过李白很多的诗句。杜甫第一次见李白,大有如今粉丝见青春偶像的激动。

杜甫保存至今的诗歌作品中,跟李白有关的,共15首,其中多数作品充满了对李白其人的真挚思念和对李白诗歌艺术的热烈赞美。

古诗词里的李白,纵有千秋万岁名,毕竟寂寞身后事

比如杜甫《寄李太白二十韵》:“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又比如杜甫《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

还比如《不见》 :“不见李生久, 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 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 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 头白好归来。”

不过,李白保存至今的诗歌作品中,跟杜甫有关的,不过区区四首,思念与赞美的没有杜甫对李白那么多,赞美之词更是付诸阙如。

李白之所以没有和杜甫“礼尚往来”,并不是李白与杜甫“文人相轻”,应该是他的诗歌大量散失的缘故。






古诗词里的李白,纵有千秋万岁名,毕竟寂寞身后事

白居易 :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李白墓》 (唐)白居易

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

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这首七言诗《李白墓》约作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年),白居易28岁,在宣州(今安徽宣城)。白居易所见,当是范传正未迁葬时的旧墓。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八月至元和十四年(819年)三月,时值白居易左迁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时期。

就任江州司马期间,白居易创作了千古流芳的《琵琶行》。也是在此期间,元和十二年(817年)宣歙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的遗愿把李白墓从龙山迁至青山。

这首诗的大意是:采石江边有一座埋着大诗人李白的坟墓,围绕坟地的野草向着天边肆意蔓延。可叹默默静置于这荒芜高坟深穴中的枯骨,曾经留有惊天动地的诗文。但凡是诗人,大多命运多舛,然而其中失意落魄的,没有一个超过李白。

此诗采用七律变体形式,六句包孕丰富,感慨深沉,言有尽而意无穷。





古诗词里的李白,纵有千秋万岁名,毕竟寂寞身后事

韩愈: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调张籍》(唐)韩愈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对李白和杜甫的才华推崇备至。

李白和杜甫的诗歌成就,在韩愈生活时期,盛行王维、孟浩然和元稹、白居易诗风的中唐时期,往往不被重视,甚至还受到一些人的贬损。

韩愈在这首诗中,热情地赞美李白和杜甫的诗文,表现出高度倾慕之情。在对李、杜诗歌的评价问题上,韩愈要比同时的人高明许多。  

《调张籍》,意为调侃、戏谑张籍之意。张籍虽然远不及韩愈名声大震,但他和韩愈是志同道合的生死之交。

张籍(768--830),字文昌,贞元十四年(798)进士,历官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终国子司业。

张籍最有名的诗是《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调张籍》全诗较长,可分为三段。前六句为第一段。韩愈对李、杜诗篇作出了极高的评价,并讥斥“群儿”抵毁前辈是多么无知可笑。

韩愈基于诗人的惺惺相惜和提倡“古文运动”宣扬自己文学主张的需要,所以会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古诗词里的李白,纵有千秋万岁名,毕竟寂寞身后事

梅之焕: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题李太白墓》(明)梅之焕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梅之焕(1575年—1641年)黄州府麻城人,字彬父,号长公、信天居士,梅国祯侄。

梅之焕有文才,能骑射,万历三十二年进士。。明朝崇祯初,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有靖边功。

清兵入关,梅之焕奉诏入卫。至京后期,温体仁以旧怨令落职候勘。后得复官,但终不召。

梅之焕与唐朝边塞诗人王之涣“齐名”,王之涣仅存诗5首,却在群星璀璨的唐朝诗坛占据一席之地。

梅之焕生活的年代虽然近了很多,但即使在寂寞的明朝诗坛也几乎没有什么名气,《题李太白墓》是他唯一存世之作,却写得别开生面,对那些自不量力又沽名钓誉的人予以无情嘲讽。

这首诗的大意是:长江边上的采石矶有一代诗仙李白的坟墓,因为李白的名气大而使人人都知道。可是经过李白墓的人,都喜欢附庸风雅、故意卖弄,在诗仙的坟头刻自己写的诗,简直就是在班门弄斧。






古诗词里的李白,纵有千秋万岁名,毕竟寂寞身后事

赵翼: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诗论》(清)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是清朝著名诗评家,《诗论》是其著名的作品。他这样说是因为清代很多人作诗只是一味模仿古人,没有新意,所以提倡创新。

李杜诗篇固然很好,不过太多模仿,当然就不新鲜了,这并不是贬低李白杜甫。赵翼只是拿过来做例子,批评当时模仿成瘾的诗风罢了。






古诗词里的李白,纵有千秋万岁名,毕竟寂寞身后事

思诗: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诗圣杜甫的《梦李白》,几乎是一语成戕。

不管李白生前是如何才高八斗,也不管李白的诗作是如何惊天地泣鬼神,曲终人散、人走茶凉,是不可避免的人生结局。

一代诗仙,斯人已逝,其卓越诗篇,永放光芒。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诗风   李白   光焰万丈   太白   龙山   千秋万岁   司马   明朝   诗坛   古诗词   杜甫   诗篇   江边   唐朝   惊天动地   美文   诗人   诗歌   寂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