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里的小小青果,本是药食同源,为何如此令人痴迷

果爸小启:

有这么一种小小青果,在湖南没有一棵这种青果的果树,可湖南偏偏成了这种青果的王国。

它在人类历史上出现甚早,在13000多年前,东南亚的东帝汶海岛上就有人发现了。

从三国时期开始,南洋、中南半岛各国向中国进贡的物品中就有它。

隋唐之后,中国人吃它的习惯更进一步扩及各个地区及阶层,甚至用来炫耀身份和财富。

宋朝时,它便已是我国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

它作为一种另类美食和传说中的“提神神器”,拥有铁粉无数。古往今来,从达官贵人到黎民百姓,纷纷视它为舌尖上的诱惑。

庾信、韩愈、李白、白居易、苏东坡、黄庭坚、朱熹、陆游、刘基和梁启超等文人名士,也都曾经热衷食用,为它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

古诗词里的小小青果,本是药食同源,为何如此令人痴迷

庾信:绿房千子熟,紫穗百花开。

忽见槟榔诗

(南北朝 )庾信

绿房千子熟,紫穗百花开。

莫言行万里,曾经相识来。

行文至此,大家应该恍然大悟。原来这个神奇的青青小果,就是湖南人见人爱的槟榔呀。

“高高的树上采槟榔,谁先爬上谁先尝……”这是风靡一时的流行金曲《采槟榔》,大家一定对这优美的旋律记忆犹新吧。

古诗词里的小小青果,本是药食同源,为何如此令人痴迷

让时光机穿越1000多年,回到我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大分裂——南北朝时期。《忽见槟榔诗》的作者庾信,就出生在这个时期。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写《忽见槟榔诗》的作者,再来细细品味诗中槟榔,看能不能望槟榔诗止瘾?

庾信(513年——581年),字子山,祖籍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南北朝文学家。

庾信早年曾任梁湘东国常侍等职,陪同太子萧纲(梁简文帝)等写作一些绮艳的诗歌。梁武帝末,侯景叛乱,庾信时为建康令。

三国吴、东晋与南朝宋齐梁陈均以建康为京县,以建康令及丞为正副主官,属丹阳尹。

建康失陷,滞留长安,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故又称“庾开府”。 庾信被强留于长安,永别江南,内心很是痛苦,再加上流离颠沛的生活,使他创作出来赫赫有名的《哀江南赋》。

《忽见槟榔诗》虽然远不及《哀江南赋》千古流芳,但它精彩雅致,饶有情趣。

《忽见槟榔诗》貌似是庾信即兴发挥,一蹴而就。它其实是一首谜语诗,诗的内容是谜面,诗题就是谜底。

这首短短的五言绝句,对槟榔的外形、产地都有生动形象的描叙,绘声绘色,栩栩如生,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对槟榔的热爱之情。

古诗词里的小小青果,本是药食同源,为何如此令人痴迷

皇甫松:槟榔花发鹧鸪啼,雄飞烟瘴雌亦飞。

竹枝(一名巴渝辞)

[唐] 皇甫松

槟榔花发鹧鸪啼,雄飞烟瘴雌亦飞。

木棉花尽荔支垂,千花万花待郎归。

芙蓉并蒂一心连,花侵槅子眼应穿。

筵中蜡烛泪珠红,合欢桃核两人同。

斜江风起动横波,劈开莲子苦心多。

山头桃花谷底杏,两花窈窕遥相映。

皇甫松,字子奇,自号檀栾子,睦州新安(今浙江淳安)人。他是中唐工部侍郎皇甫湜(777年——835年)之子,宰相牛僧孺之外甥。

“槟榔花发鹧鸪啼,雄飞烟瘴雌亦飞。”该诗开头两句大意是:槟榔花开的时候,鹧鸪到处鸣叫,飞离瘴疠多发之地。

鹧鸪的叫声嘶哑,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它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所以,鹧鸪也就成了一种哀怨的象征。

还好有槟榔,让瘴疠无处可逃。

古诗词里的小小青果,本是药食同源,为何如此令人痴迷

槟榔作为一种中药,使用源远流长。据传到处寻找仙药的秦始皇、汉武帝曾吃过槟榔。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槟榔说:“槟榔释名:洗瘴丹,闽中称为橄榄子”;“南方地湿,不食此果无以祛瘴疠也。”

皇甫松父辈的同龄人韩愈(768年——824年)曾经被贬为潮州刺史,潮州系瘴疠多发地区,写有“好收吾骨瘴江边”的诗句,以示自己对当地疫情的恐惧。

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怕什么就来什么,韩愈果真因水土不服染上瘴病,于是当地的百姓拿出槟榔相赠。

韩愈吃了之后不仅神清气爽,身体也很快康复了。高兴之余,韩愈开始大力倡导种植和食用槟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槟榔业的发展,因此也被尊为槟榔祖师。

古诗词里的小小青果,本是药食同源,为何如此令人痴迷

陆游 :人生饥饱初何校,一斛槟榔笑汝痴。

蔬食 (宋) 陆游

肉食从来意自疑,斋盂况与病相宜。

老羝昔作春蔬祟,断稿今无晚钓诗。

陌上烟苕谁采采?墙阴风叶正离离。

人生饥饱初何校,一斛槟榔笑汝痴。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头衔很多,他不仅是中国古代写诗数量的冠军,而且还是美食家兼养生大亨,他写的很多诗歌都与美食和养生有关,《蔬食》即是其中之一。

俗话说:“鱼生火,肉生痰,粗茶淡饭保平安。”其意思与陆游《蔬食》不谋而合。

鱼肉、牛肉、羊肉等这些富有蛋白的物质,正常食用可以提高身体的抵抗能力,但是过量食用会出现咳嗽、咳痰、上火的表现。特别是有部分患者对鱼肉,牛肉过敏,反而会诱发咳嗽、胸闷、气喘、呼吸困难的症状出现,因此要适量食用。

如果吃得太饱,肠胃就可能出现问题。如果咀嚼口槟榔,就可以促进胃液分泌,从而化食行滞。这样的话,吃槟榔一举两得,能不讨人喜欢么?

陆游既然对槟榔说爱了爱了,那自然会多次创作与槟榔有关的诗歌,比如《读史四首.其四》即是:

自古功名亦偶谐,胸中要使浩无涯。

可怜赫赫丹阳尹,数颗槟榔尚系怀。

丹阳尹,即丹杨尹,官名。西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改鄣郡为丹阳郡,治所在宛陵(今安徽省宣城)。

三国吴移治建业(今南京市),吴、东晋与南朝宋、齐、梁、陈均建都于此,设丹阳尹以治之。

果爸大胆推断,陆游诗中的丹阳尹,可能就是做过建康令的庾信,因为前文提到过,建康令及丞为正副主官,属丹阳尹。

也就是说,丹阳尹就是六朝古都南京的一把手,他对槟榔也念念不忘,印证了槟榔的诱惑力。

古诗词里的小小青果,本是药食同源,为何如此令人痴迷

果爸小结:

与槟榔有关的诗词还有很多很多。

比如李白就对槟榔赞不绝口:“何时黄金盘,一斛荐槟榔。功成拂衣去,摇曳沧洲傍。”诗仙原来不仅嗜酒如命,爱槟榔也是爱到了骨髓里。

吟咏槟榔的宋诗特别多。比如郑域直抒心意的《槟榔》:

海角人烟百万家,蛮风未变事堪嗟。

果堆羊豕乌青榄,菜饤丁香紫白茄。

杨枣实酸薄纳子,山荼无叶木棉花。

一般气味真难学,日啖槟榔当啜茶。

大文豪苏轼除了写有七律《咏槟榔》,还创作有洋洋洒洒的数百字的古风体《食槟榔》,仿佛千言万语也道不尽他对槟榔的无比热爱。

古诗词里的小小青果,本是药食同源,为何如此令人痴迷

由此可见,我国槟榔的美食文化,源远流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槟榔是风靡千年的超级零食。

与此同时,汉代长沙太守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明朝药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都有对槟榔药用价值的记载。槟榔作为药食同源,使用十分广泛,我国目前有两百余种药品也含有槟榔。

更值得一提的是,槟榔与多味中成药一起,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槟榔,不仅在古诗词里熠熠生辉,还将谱写一曲雄伟壮丽的史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青果   李时珍   新野   本草纲目   烟瘴   瘴疠   丹阳   百花   潮州   正副   木棉花   鹧鸪   古诗词   东晋   江南   南北朝   美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