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后四十回是怎么丢的?是传播的商业性,还是曹雪芹贫穷典当了

据相关史料不完全记载,《石头记》是曹雪芹的巨著,这本书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具有很强的文学性、思想性、历史性,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可这本书籍有很多的未解之谜和遗憾,张爱玲也说过,三恨红楼未完。

红楼后四十回是怎么丢的?是传播的商业性,还是曹雪芹贫穷典当了

那么红楼梦这本书究竟写完了没有?

曹雪芹漂泊北上,近似于流亡,家境贫困,生活寒酸,无聊之时,写写东西打发时间,可写着写着就恋上了写作,于是十年如一日,不断创作,以苦和写为乐,不轻易间就写出了这本旷世之书,曹雪芹三删五减,后来脂砚斋让曹雪芹把书名取为——《石头记》,从此开始传播并逐渐成名。

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曹雪芹写得好,且没有能力保护这本自己的心血,当时的出版机构和知识产权不完善,起初只靠亲朋好友抄写传阅,并未公开发行。

脂砚斋怕朋友们看不懂,误解书中内容,于是对这本书指指点点。

后来有很多的文人开始走起了商业之路,觉得抄写一本书可以换一点粮食,也比较轻松,于是干起了这样的生意。当他们抄写的时候,就发现脂砚斋说的不怎么完美,于是自己也写上几句,或者提出一点观点,达到蓬荜生辉的地步,尤其是脂砚斋的好朋友,连《石头记》这本书的名字都觉得不好,改来改去,什么《红楼梦》、《金陵十二钗》、《风月宝鉴》。

还有一个名字更为奇特,叫做《缘梦石》,当然这只是民间传说,并无史料考证。

红楼后四十回是怎么丢的?是传播的商业性,还是曹雪芹贫穷典当了

那么好好的书,为何就缺少了后面的内容?到底是多少回?

1、《红楼梦》文字太多,抄写的人急功近利,赶时间,觉得先抄写80回,赶紧卖出去变现,需要的人先看前80回,剩下的慢慢抄写,久而久之,也就不了了之。这些抄书人开始耍滑头,拖延时间,导致市场供不应求,越来阅读的人缺少后面的,时间一长,由于缺少,被抄写的后面内容被看烂了,丢弃了,新抄写的又没有出来,恶性循环。

这也是后四十回不见的一大因素。商业化模式是红楼梦书籍丢失的一大原因。

2、曹雪芹在1754年左右,也就是乾隆十九年完成了创作,传阅一度火爆,尤其是后面的结局,很多人希望看到,越是这样,商业中就越有利可图,然后物以稀为贵,慢慢变得很少了。

曹雪芹后来也觉得不对劲,为何自己的书被人抄写半部,剩下的且没有了,赶紧把自己的底稿拿出来,抄写了几本,想着交给好朋友保管,并且让继续传抄,曹雪芹的好友大多都是文人墨客,对曹雪芹也有些嫉妒羡慕恨,当然处于私心,自己留了下来,等待时间,寻找出头之日,往后也一举成名。

那个时候曹雪芹还年轻,除了贫穷,人生并未走到绝路,还算基本维持生计。可是好景不长,曹雪芹蒙难,孩子夭亡,痛不欲生,在为儿子治病的时候,因为缺钱把仅有的底稿抵押给了当铺,从此再无机会赎回,不久曹雪芹梦回故里。人走茶凉,当铺老板不是文人,要不高价出售,要不丢弃在一旁。

红楼后四十回是怎么丢的?是传播的商业性,还是曹雪芹贫穷典当了

3、曹雪芹死后,朝廷开始重视这本《红楼梦》,这就是盖棺定论,然后搜集全部书籍献给朝廷,当时朝廷的文人一看,后续有些内容不太现实,缥缈而梦幻,什么末世,乱七八糟的,可《红楼梦》的社会影响力广泛,不能打压,于是招集像高鹗这样的才子名义上续写,实际篡改内容,形成了现在的后40回。

一直在模仿,至今也无人超越。

早在乾隆年间和以后的时期,直到目前,有很多人为《红楼梦》这本书写续集,也有很多人为研究《红楼梦》付出了一生的心思,可到最后都是不解其中味

红楼后四十回是怎么丢的?是传播的商业性,还是曹雪芹贫穷典当了

可以说这本书是经历了很多的劫难和众多文人的修缮,才有了今天的红学研究价值,是众人所为,非曹雪芹一人之功,何况这本书的作者至今也无人知晓,万一曹雪芹也是个修改着呢?

对于文学我们一定要从文学的角度分析,对于历史,我们要用历史的概念去阐述,对于丢失,必要的时候也可以臆测,因为红楼梦的主旨也是“梦”和“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红学   乾隆   金陵   蓬荜生辉   红楼梦   底稿   江山   好朋友   当铺   典当   商业性   史料   朝廷   文人   美文   贫穷   红楼   书籍   时间   内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