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出台,能否真正减负取决于个人

双减政策出台,能否真正减负取决于个人

“减轻校内作业负担,减轻校外培训负担。“最近,“双减”政策正式出台,意在为学生和家长共同减负。

个人认为:相关部门管控校外补习真正的原因,国家调控需要的是真正学习能力强的人,在同样的教学条件下那些学得好的孩子才是真正需要的人才。课外补习是一种外部助力的行为,是人为的结果,学习一般的孩子通过补课得来的高分将替换掉别的孩子、那些不需要补课也能学得好的孩子的升学机会。

教育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也关乎社会人才需求、更与国家的前途与未来息息相关,教育强则国强。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教育是向国家输送人才。国家培育出来的一些优秀的师资力量,在学校能认真教书育人,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这是我们喜闻乐见的。

但校外培训的过度发展会变成,老师在课堂上不讲重点,课外辅导将重点作提分秘技。

一些教学经验好的优秀教师被私人培训机构高薪挖去做补习班老师,这些老师只是服务少部分人群,这是对师资力量的一种浪费,必竟这些优秀的老师在学校能发挥更大的价值。

几百元一节补习课的补习的天价收费,也让家长们大出血,这是学费以外的额外经济负担,对家庭来说是沉重的负担。

在一个双减出台的帖子上,我评论“孩子统一在学校学习,不给补课,就啥问题都没了。”有很多人赞同这一观点。也有人持不同意见,他们在底下评论。

评论1:在我观点孩子智商、专注度本来就不一样,有些就是一遍不明白需要讲几遍的怎么办

评论2:这种情况从小就别瞄准大学,老老实实上职业专科,才是对孩子好!

评论3:有钱人请家教没差的,穷人只会越来越补不起,有钱人就怕遇到又穷又聪明的,现在好了!

评论4:你自己的孩子,你有能力会不会助他一臂之力?人性本就如此,取消教培,让那些精英人士的子女一骑绝尘?

评论5:你用你孩子的单一个例来判断普世法则这本身就不合理,绝大部分普通智商孩子如果家里有钱给他尽量提升。

读书本是孩子的事,然现在却变成了焦虑的父母,下血本给孩子课外补习,这是典型的皇帝(学生)不急,太监(家长)急的助力。

有句俗语“烂泥扶不上墙”,并不是所有的助力都能有用,也要当事人有“立”的能力,助力才能真正成为助一臂之力。

课外培训是家长的助力,但学不学得了却是孩子的事情。如果孩子不肯学不愿学,家长用钱也未必堆得出孩子的优秀。这种情况下,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父母钱花了,孩子得到的助力有限。

另外学习本应该是孩子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努力认真学习就对了。

如果家长给孩子课后辅导班的助力,会让孩子有依赖性,反正上课听不好,还有课后补习,自己不学好自己的本分,反正有父母善后,孩子不急急死家长!

当然,不可否认也有真正想让自己的学习更上一层楼的学生,他们通过课外辅导班,学得一些答题公式或学习技巧,让自己能得到更高分。

学习是孩子的事情,孩子本应该自己努力去学得更好,读书时父母可以用钱去助力孩子,孩子走上社会后父母能给孩子多少助力?到父母不能助力的时候,孩子若遇上挫败感,那对孩子是很大的打击。

真的是家庭条件好的孩子学习就会更好吗?未必!去看看身边吧,真的会读书的人,什么样的条件下都能读出书来。

我身边有几位孩子,父母是卖猪肉的,卖鱼的摊主,他们根本没时间管孩子,孩子也未上辅导班,但孩子成绩足够优秀,他们被名校抢着要,非但不要交学费,学校还补贴生活费,学习好的孩子考上重点大学,这足以成为学校的招生招牌。

看吧,会读书也能赚钱,省下的学费就是赚的,会读书的孩子不用上补习班,照样学得好。

双减政策出台,能不能真正减负取决于家长、孩子的认知与配合。不想补的有了充分的依据,想补的终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还是会走在校外辅导的路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补习班   辅导班   条件下   课后   校外   助力   课外   美文   负担   家长   事情   父母   老师   优秀   政策   孩子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