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是一种智慧

英国伟大哲学家培根在《论养生》一文中说:“养生是一种智慧,非医学规律所能囊括,在自己观察的基础上,找出什么对自己有利,什么对自已有害,乃是最好的保健药品……在吃饭、睡觉、运动的时候,心中坦然,精神愉快,是长寿的最好药方”。

我国中医传统养生医药宝典——《黄帝内经》有云:“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

他们所遵循养生智慧,即《黄帝内经》:“法于阴阳,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人要想长命百岁,须养生。养生必须做到,生活有规律。

中医的养生涉及甚广,“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这是历代医家公认的养生总纲。

具体养生原则:“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指导人们四季养生。

强调人体必须顺应自然界,即: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

“四时调神”学说,即:春风、夏暑、秋燥、冬寒,人应该适应天气变化,釆取相应措施。


养生是一种智慧


养生是一种智慧

中医养生,顺应四时,《内经》称之为“天人相应”以自然界四时阴阳气候变化,即风、寒、暑、湿、燥、火,能顺应之,方能化害为利。生病缘于“过用”。

《内经》反复强调,保持情绪安定。人之喜怒哀乐皆为正常生理表现,但当变动过剧或违反常度,就为“过用”,此时七情即为致病因素。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因此,《黄帝内经》多次提出独立守神。即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中医养生,强调调理饮食,五谷为养。

饮食的吸收运化,贵在脾胃健运。中医称脾胃为“后天之本”。

养生十分重视脾胃。饮食大饥大饱,过寒过热,挑食,偏食皆为养生大忌,皆属“过用”。

《黄帝内经》认为“饮食有节”是“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必要条件。

中医养生强调饮食多样化。《黄帝内经》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这样才能滿足人体需要,达到养生智慧。


养生是一种智慧

中医养生强“动以养生,动而不劳为原则”。《吕氏春秋》曾提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内经》提出:“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黄帝内经》警戒说:“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养生是一种智慧

中医强调,修性养生。肾为“先天之本”。

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主人体生长、发育、衰老等一系列生理变化。养生关键是保养天真。

即:“静则神藏,躁则神亡”。


养生是一种智慧

综上所述,自我克制对养生健康极为重要。

《论语.季氏》中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末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渐衰,戒之在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黄帝内经   化害为利   贼风   户枢不蠹   智慧   内经   血气   脾胃   起居   自然界   美文   阴阳   规律   中医   饮食   精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