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玲莉 ▏父亲胡敏的传记人生(十六) 请缨种粮

文/胡玲莉

胡玲莉 ▏父亲胡敏的传记人生(十六) 请缨种粮

请缨种粮

三年困难时期,父亲心里总在琢磨着一件事:新疆这么多的荒地,又有天山的雪水,怎么老百姓的餐桌上总是杂粮多,细粮少,而且还有人饿肚子,吃不饱饭。当年在南泥湾大生产时,第二年就吃、穿、住啥都有,做到自给有余了。思来想去,决定弃工务农——去种地。

1962年,建成投产四年后的新疆水泥厂,已步入稳健发展之路。父亲主动请缨要求去最艰苦的地方,为祖国种粮。

8 月初,父亲带着我们全家,告别了我们乌鲁木齐的家,来到了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第七师(以下简称农七师)驻沙湾县下野地镇的第一管理处,任副政委。

农七师是由新疆起义部队改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二兵团二十五师及一兵团二军六师、二军教导旅抽调的300多名政治工作干部组成。1959 年发展到 28 个团场,为更好地管理,在师、团之间又设立三个管理处和三个总场,管辖 28 个团场。1958年10月成立下野地管理处,是年12月改为第一管理处。

父亲调到第一管理处时,经历了贯彻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时期以及 1966 ~ 1970 年的第三个五年规划的执行时期。父亲按照每年的分工,经常深入团场、连队一线检查计划落实、执行情况,调查研究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察看水情、苗情,了解职工群众工作中的问题以及生活中的困难,以此推动工作的扎实、深入地展开。父亲主要的工作如下:

1.加强管理,继续整合团场。

2.改良土壤结构取得成效:水利改土、拉沙改造低产田、扩大苜蓿种植面积。

3.重新规划,改造条田。

4.实现条田林网化。

5.积极倡导科学种田。

6.畜牧业养殖持续增长。

7.农副产品加工业稳健起步。

8.团场办社会,造福百姓,改善职工居住条件和生活水平。

9.宣传、教育扎实有效。

20 世纪 60 年代,在农七师下野地第一管理处的几年生活,是我们六个子女最快乐的一段童年生活。那时,六个子女中最大的十几岁,最小的只有几岁,是一段思想单纯、上进心强、处事幼稚,又总是爱出点“乱”的人生时光,我们的童年和青春期的美好记忆都留在了这里

胡玲莉 ▏父亲胡敏的传记人生(十六) 请缨种粮

1967年春在第一管理处春播动员大会讲话

种土豆

1963年春,第一管理处党委号召各团场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用以改善职工生活。

我家平房西边,有一处鹅卵石夹杂着芦苇的荒地。一个星期六的晚上,父亲对我们说:“明天咱们去种地。”第二天清晨,我们很快吃过早饭,兴奋地向荒地走去。父亲指挥着我们把石头搬到地边垒起一道 30 厘米的矮墙,然后用枣刺枝儿扎在地边,父亲说这样可以防止小鸡吃大家种的瓜、菜。很快就把石头清理完毕,我们将提前准备好的羊粪扬到地里后开始翻地。翻地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土里夹杂着大小石头,挖不好就挖到石头上,手震得生疼。到了午饭时分,还没移开那一米长的地带。下午,父亲改变了翻地方案,他带老四、老五在东边儿,三个大的在西边,同时向中间翻,老六负责捡石头。父亲拿出南泥湾日开荒地两亩的干劲,太阳落山时分,终于完成十几平米的翻地任务。

晚上回到家里,这个喊手疼,那个喊腰疼。母亲心疼地拿着在火上烧过的缝衣针给老二挑着手上的水泡说:“把水放掉,明天就好了。”又拿出碘酒对着老三出血的手说:“你忍着点,抹点碘酒,防止感染。”老三流着眼泪说:“不疼。”我硬是不让看手上的水泡。

第二天晚上,父亲说:“赶紧把长满芽的土豆切成小块儿种进去,不然是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咱们一鼓作气吧。”我们提着一水桶土豆芽,每隔 20 厘米往坑里埋进一个芽向上的土豆块。人多力量大,刨坑的、放芽的、培土的,不到一个小时结束战斗。

我们怀着期待的心情,每天放学的第一件事就是绕到地边儿,看看出苗没有,苗长啥样?一个星期过去了,终于见到绿点,接下来是两片小叶、长茎、四片小叶……十天后,父亲又带着我们,手拿着桶、盆,舀出河沟的水往田埂中间的小沟里灌。几天一个样,土豆秧越长越高,叶片越来越多。地肥水足,两个月后,土豆秧有一尺多高。夏季到了,土豆秧开满小白花。晚饭后,我们几个孩子在议论着,有的说土豆结在白花上,有的说土豆结在大叉、小叉中间,引得父亲哈哈大笑:“傻孩子,你们都错了。你们不是学过《落花生》吗?土豆不长在顶上,也不长在茎上,它和花生一样是长在土下面的根上……”

金色九月,是个收获的季节。一个星期天,父亲对我们说:“拿上袋子、铁锹,收果实去。”我们兴奋地拿着铁锹顺着秧根往下踩。我刨出不少,铲破也不少,父亲见状忙说:“你们那样刨不对,把土豆铲烂了,糟蹋了,看我的。”只见父亲在离根十几厘米的四周把土刨掉,然后双手抓紧秧子往上一拽,全出土了。有的拳头大,有的核桃大,根上吊着大小十几个土豆。孩子们惊叫着,一个芽长这么多土豆呀!父亲说:“这就叫作‘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十几平方米的地,竟然收获了整整四面袋土豆。父亲叮嘱子女们把大的分出来,由老二、老三负责送到处部托儿所,小的留下自己吃。

春华秋实,硕果累累。种土豆的经历,使我们对“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的含义有了深刻的感性认识。

作者简介:

胡玲莉,胡敏长女,1950年11月生于新疆轮台县,大学本科毕业,统计师职称。1969年下乡,197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计划部统计室主任,于2005年退休。

退休后整理父亲的回忆资料并走访父亲的战友、同事,于2018年出版父亲的传记:《魂归天山——长征老红军胡敏的传奇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南泥湾   天山   团场   父亲   碘酒   铁锹   野地   荒地   新疆   小叶   管理处   美文   传记   土豆   石头   时期   晚上   人生   胡玲莉   胡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