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旅途,闲话我们的爱情

人在旅途,闲话我们的爱情

陈苏锦

“′他那时上团部来看我们,好几个女兵,他请我们去吃饭,他跟谁都很热闹,我那时才18岁,。丽梅坐在尚志这个饺子馆儿里慢悠悠地说,我们围坐在餐桌边听得津津有味儿。

一边是如今儿子都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两年了,作为妈妈的丽梅依然明眸皓齿,个子高高的,属于走在街上容易被人多看几眼的模样,说起话来不疾不徐,想想当年父母从大庆油田来到辽河油田,家庭环境好,又是让人心生羡慕的女兵解说员,该是多少小伙子的梦中情人?一边是不高的个子,黑黑的,来自吉林德惠乡下家里兄弟一帮的其武,首长的司机,不知道将来要去哪里,比丽梅又大了6岁,怎么看,都好像不搭。师哥说我有闺女这条件我也不同意。但这俩人恋爱了,也不知道这其武给丽梅怎么洗的脑,感情非常好,不是一般的好。丽梅的妈是断然不同意的,各种的好言相劝,各种的疾言厉色,能想到的让闺女回心转意的办法都用上了,最后,妥协了,因为,她如果再不同意,她女儿就横下一条心从楼上跳下去了。这世界上还有几个非要逼死孩子的妈呢?前世今生,不都为你好吗?

退伍之后的其武随着退伍的丽梅来到了盘锦,风风雨雨二十多年过去了,丽梅一如既往地相信其武,无怨无悔地支持其武,她没有城里媳妇儿的骄矜,每年回德惠乡下的时候和老的小的都处得很好,她说他们刚处对象的时候其武可啥都没瞒他,家里啥样她都一清二楚的。那我们就对其武有进一步刮目相看的兴趣了,丽梅又不是傻子,凭啥死心塌地地和其武矢志不渝呢?她说他实惠,实惠的人多了去了,这不能算主要理由。她说他仗义,在社会上混仗义的人不少啊!她说他心眼儿好,善良。嗯,这理由不错。她说他干啥事儿能吃苦爱钻研,他到小车班没俩月自己就把修车那一套都学会了。她说他动手能力特别强,独立性强,是那种不依靠父母就能把生活安排妥贴的人,她说你跟他在一起心里托底儿,踏实。她说他懂得体贴人照顾人,心细,就一个劲儿地对你好,你有啥办法?是啊,人家在人家的眼里已经有那么多难能可贵的品质,还就一个劲儿地对你好,足以打动任何一个女孩子了。这时,无论你漂不漂亮了,无论他外在的条件好不好了,他,已经征服了她。

他,令她不仅心生爱慕,更有从心里往外的祟拜。

他,到今天,依然,没有让她失望。而当时那个跳起脚来反对这一桩婚事的丈母娘,早已在岁月的更迭中认定了这女婿的好,对这姑爷的好甚至超过了对自己亲生的儿。

我很喜欢这段爱情的结尾,彼此相亲相爱地经营着一个幸福的家!这让我更愿意在现如今人心浮躁的世界里相信有完满的爱情:不一定门当户对,超越钱财之外超越颜值之外彼此因为个体的相互喜欢。

不过,其武之于丽梅有点狡黠哈!毕竟大了6岁,干饭是白吃的吗?就是现在到了这个年龄,还会有人问其武你咋追到你媳妇的呀?后来我偶然想起在一本书里读过一段话:“靠自己的人命最好!这世上从来就没有横空出世的运气,只有不为人知的努力!”这话和其武对对丶号,也许答案就不那么难了……

这一晚,好像这个话题随着一杯一杯的啤酒有点星火燎原起来……

波哥和波嫂也唠起他们俩闪婚的当年。

那一年,波哥作为波嫂老爸的下属被相中为女婿人选,波哥去波嫂家第一次吃饭,得来回倒车才能进到本溪市内,波哥满心欢喜地来,波嫂这个家里的“”长公主”很不以为然,老爹也真行,啥人都给我介绍?波哥年轻时就一副瘦瘦的样子不咋占堆儿,第一眼说老实话“”不打人儿”,可架不住我们波哥诙谐幽默不说,有眼力见儿,还勤快,会做饭,没几次就把小姨子小舅子都结成统一战线了,老丈母娘那是顶顶相信老丈人眼力的,眼面前的招你喜欢呀,不嫁他你嫁谁?后悔药可没处买去!过了这村可没这店了哈!

仨月?真的,心气多高的波嫂咋的?闪嫁波哥!

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波哥波嫂验证了听老人言的幸运:三十多年过去了,波哥波嫂快乐的生活感染了身边的很多人,看看再有仨月就跨入60周岁门槛的波嫂那天天美美的劲儿你就知道啥叫幸福的模样!“”波哥在我家说话老好使了,尤其我爸去世之后,我老妈说咱家以后主事儿的不是我,是你大姐夫,有啥大事儿都要听你大姐夫的。”嗬嗬,不管是在本溪的小舅子还是在杭州的小姨子,有事儿得征求他大姐夫意见。波哥在外人缘好,在家里还这么有份儿?一路相随,责任心在那摆着呢!白天晚上的,不服不行!

这,是一个乖乖女听了父母话的最好结局,没有车,没有房,没有天南地北地去拍一张婚纱照,从过去到现在,幸福依然在!明天,依然快乐!

师哥建平和小伟、小辉和亚娜、先生和我不约而同地笑了,三家先生同为六三年出生的人,那是国家刚刚经历六0年大饥荒的年头儿。我们没有其武丽梅爱情的“”轰轰烈烈”,也没有波哥波嫂那种首先来自父母的认可。我们都走了那种最传统的“”媒人介绍一一固定地点相亲一一慢慢相处一一父母会亲家定日子一一结婚”,波澜不惊,平常,家常,和睦,温馨,温暖,这是我们的日子。

师嫂小伟说姆那时处对象哪像现在这些年轻人东去一趟西去一趟的,连手都不敢拉。我记得我和先生第一次见面是在八七年初秋“”串红儿”开得满街的时候建平陪着去的,那年冬天冰哥和张姐找了票带着还没上小学的冰心和正在处对象的师哥建平和小伟、先生和我在“”大洼电影院”看当时流行的轻歌舞,遇到熟人我都不好意思说跟谁来的。亚娜说到年龄了家里托人帮你介绍对象你看看合适处处就结婚呗,哪那么多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的,亚娜别说年轻时的样子,现在也够得上“”美女奶奶”呢!

日子在不紧不慢中就过去了几十年,风雨无阻!

我想起二零一一年三月,那个中午,我和亚娜在成都机场候机,溜达到“”蔚蓝书店”,偶然看到那本《左手右手》,封面提示它讲夫妻相处之道,当时有一个小品里正流行那句插科打诨的话“摸着老婆的手,就像左手摸右手”,意为天长日久的夫妻在一起熟稔得没有了任何新鲜的感觉,我亳不犹豫掏钱买下这本《左手右手>,不看任何内容,打开空白那页直接写上“都说摸着老婆的手,就像左手摸右手,砍掉一只,试试?”若干年后,我再回想当年,冲动?意气?凭心而论,我的骨子里传统的东西占了主流。

美国心理治疗专家朱迪思.维奥斯特在《必要的丧失》中说:“”我们在与朋友相处时,通常不会像我们幼年那样,以一种原始的方式表露自己的性格和大多数的基本需求,然而,回想一下自己和配偶在一起的情景:我们会懒散地穿着睡袍与TA共进早餐;我们会在自己得了重感冒的时候,在家里到处找碴儿;我们会在与TA一起进餐时,毫不客气地把食物从TA盒子里叉走;在吵架时,我们会疾言厉色地跟TA针锋相对。我们和配偶在一起时,除了有喜悦,还有其他原始的回归行为。”我反复在读这段文字来和我的生活比对,今天这个社会很宽容,很进步,也很现实,人们不一定非得走进婚姻,不一定非得谈以结婚来确定亲密关系的恋爱,不一定谁对谁有那么一生的承诺,但我想,我在适当的年龄走进婚姻是我随了大趋势的相对个体的正确选择。

我选择了一种长久的幸福!我们在座的五家人都是!

没有那么多花前月下的许诺,也许至今也没有听到一句“”我爱你”的深情款款的表白,没有那些神秘耀眼的能拿得出手的礼物,但,递过来的一杯水,端过来的一碗粥,岀门在外捎回来的一件御寒的棉袄,疲惫时靠一靠的肩,心里难受时握一握的手,几多风雨,几多岁月,经年累月,沉淀下来的可眼见可手摸可心知的情分,是不是也叫爱情?

也许有人会说这岁数了,都过了这么多年,老夫老妻了,还啥爱情啊?那是一种亲情,好不好?我问你,亲情,啥时候让你在两个人的闭环里忘乎所以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德惠   建平   本溪   疾言厉色   爱情   师哥   人在旅途   姐夫   闲话   美文   劲儿   事儿   左手   右手   家里   对象   父母   幸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