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回家叫过年


文/杨虎


有一种回家叫过年


张元有一部片子,叫《回家过年》。电影很多人都说好,还在国际上拿了奖,我没看过,无法说些什么。不过我很喜欢这个名字:回家过年。喜欢的理由只有一个:这个名字很中国。尤其当下,有多少次,在电视新闻上看到拥挤在铁路、公路上春运回家的滚滚人流,忽然念到“家”这个字,顿时泪下。

就想:年是什么?家是什么?

为什么我们千里万里,风餐露宿,无论如何也要奔回家去过年?

是否越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路狂奔,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乡土情结、家园情结就越来越强烈地在内心呼唤我们?……

细细数去,曾经与年一样很中国的节日还有很多:清明时节雨纷飞、端午悼屈原、中秋对月吟颂人有悲欢离合、重阳登高……还有平常日子的杏花春雨江南、简单生活的小桥流水人家……然而,是从什么时候起,那柔柔暖暖的中国情怀离我们一年年远了,一天天淡了。


有一种回家叫过年


幸好还剩下年,在一年的终点和来年的起点等着我们,幸好还有年,在家里,在团圆的地方等着我们。

家里,有已经白发苍苍的母亲,有小时候拿鞭子狠狠打你而现在却默默地递一支烟给你抽的父亲。院子里的天空依旧高而远,你离家时亲手栽下的那一棵枫杨,一年不见,它的叶子落了,树干更粗了。

离年还有一段距离,母亲就早早来到村口,满怀希望地盼望村路尽头出现你的身影。然而你还远在异乡,冷风中,年迈的母亲只得一次次伴着自己瑟缩的影子独自回家。


有一种回家叫过年


我们和西方人不同,西方人也会在赶着在圣诞的时候和家人团聚,然而他们更多的时候是在路上: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他们不会像我们那样念念不忘“家在山西洪洞大槐树下”,他们也会思念家乡、亲人,然而“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却只能是少小离家老大回的中国游子代代相传的伤感情怀。

我们过年,我们千里万里不辞辛劳赶回家过年,只因为我们血液里的根。

这根,从乡土中国一路行来,与我们代代相伴,使我们疲惫不堪的灵魂有所归依,有所依靠。

我们,有的姓王有的姓张有的姓李……也许贫穷也许富裕,也许显贵也许布衣,可是在年到来的那一刻,我们都是平等的:我们就只是一群在路上狂奔,渴望在除夕之夜回到母亲怀抱的中国人。

我们是故乡放出去的风筝,线在年手里。


有一种回家叫过年


年,不声不响地跟着我们,到了岁末,它就使我们的内心隐隐作痛,使我们的脚步不由自主奔向回家的路。

我知道城市化的进程不可逆转;我也知道,今年大雪,有那么多的人滞留在车站、路途,困在异乡;我还知道,公元十世纪的时候,杨四郎每个深夜都在内心遥望故乡,泪落滂沱:

母亲啊,千拜万拜,赎不过儿的罪过来……

我宁愿把杨四郎落泪的那些夜晚看作是中国年的起源。和每一个过年都要回家的人一样,作为一名底层写作者,我生活在一个县城,写作之余,常爱闲步的是一些老街。有时候,走着走着就停了下来——心上泛起静谧已极的情绪。我很惊讶这静谧是从哪里来的,就四下里张望:楼们都退在远处,不高,且隔了一线高低起伏的灰白瓦脊。葱郁的梧桐枝叶从街两边密密地交织过来,到街心却细细地漏出一线天。到黄昏,下了潇潇雨,从华灯闪烁的大街里躲进来,在滴答滴答的声音里穿行,时有雨滴沁在脸上,散发着木质气息的老屋,亲人般紧挨着你抚慰着你,感觉有老家春节时安详的气氛。

鼠年的最后几天,我又一次来到老街,那里远远就看见了一簇簇淡黄的梅花,是老人折了自家园子里的腊梅,在街头静静地等侯买主。“年来尘事俱忘却,只有梅花万朵香”。

我闻着这清香,穿过老街,回到了乡下鬓发已白的母亲身边,这辞旧迎新的时节,我只想和爸、妈在一起。


有一种回家叫过年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洪洞   屈原   老街   乡土   西方人   这个名字   静谧   美文   异乡   中国   梅花   时节   情结   故乡   内心   母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