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家60多年的乡音


文/山中岁月


离家60多年的乡音


空气很清冽,街上几个散步的人全都戴着口罩,行色匆匆,互不搭讪,有谍战片里上海滩的意味。一轮上弦新月悬在两幢高楼之间,缓缓地向西沉。一颗很亮的星星挂在它的右上角,让这轮月牙不致于太孤独。

河堤上的健身步道,一排路灯看不到尽头。时间还早,正好给叔叔打个电话。过年期间,给远在西北的叔叔问个安,这是惯例。


离家60多年的乡音


电话那头,叔叔的声音很洪亮,感觉得出他说话也带着笑意,仿佛能看到当年那张帅气的脸,和脸上的“酒窝儿”——那是我父辈三兄弟共同的面部特征。

我最后一次见叔叔是三十年前,他刚办理退休手续,回老家来耍。那时,叔叔还是一个身手矫健的年轻“老头儿”。他感叹道,三十年真是弹指一挥间啊,都不敢相信自己都九十高龄了!谈话很快转入全国性公共卫生危机上,自然谈到了健康。叔叔是目前我们家族里最高寿的人,他在健康方面的经验之谈具有很高的可信度,我毕恭毕敬地听着他的心得。

离家60多年的乡音

叔叔现身说法,把自己健康长寿之道概括成四点:

其一,坚持早起跑步。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叔叔刚二十出头,就拖家带口从天府之国,去到大西北投身军工事业。从那时开始,他每天早上六点必须起床,一年365天风雨无阻,坚持慢跑,一直跑到八十岁。即使现在腿脚不便,已经很久没有出门了,仍然保持着早起的习惯,起床后在客厅里活动筋骨。

其二,懂得一些中医常识,对养生大有禆益。小时候,他的爷爷(我的曾祖父)给病人看病,就让叔叔照着吩咐开出处方,在这种环境熏陶下,叔叔初步掌握了一些常用中草药的药性和用法,自己和家人的一些毛毛病都不需要到医院了。


离家60多年的乡音


其三,掌握一些现代医学知识。上世纪六十年代,他花十多块钱买了一本内科自我诊断的书,作为家庭用,认真进行钻研。他根据自己胃周期性疼痛的状况,诊断出自己患了胃溃疡。到医院,医生要求做胃镜检查,叔叔拒绝了,坚称自己是胃溃疡,请医生直接开药。医生拗不过他,就给他开了“丽珠得乐”,服用不到一个月就痊愈,至今没有复发。这是他十分得意的事。

其四,就是长期坚持用双手干梳头,治好了大脑缺血造成的头痛头晕的毛病。方法是双手从前额的发际线往后梳到后颈窝,每天一早一晚这样梳十分钟。这完全是他自己悟出来的,坚持了二十多年后,才知道这在中医上叫“按摩”。

叔叔头脑清醒、语言条理清晰,讲到得意处,还发出爽朗的笑声,全然不像一位年逾九旬的老人。叔叔的“经验”虽不尽科学,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却是最实用和有效的,对我们及下一代形成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具有示范作用。

电话里,叔叔混杂着普通话的四川乡音汩汩流出,那股浓浓的拳拳爱意,温情而又舒心!

看着已落到天边的那芽新月,耳边久久地回响着叔叔的乡音。


离家60多年的乡音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乡音   矫健   酒窝儿   舒心   上海滩   长寿   胃溃疡   新月   美文   早起   叔叔   得意   双手   中医   多年   医生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