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崇州青年投身黄埔?(二)

——龙文光等第三四五期校友命运小考


文图/樵苏无忌


前文述及崇州籍黄埔军校人士各乡镇人数、学期等情况,把远在千里之外的黄埔军校元素带入了崇州本土。

由于受各种宣传的影响,小时候我对黄埔军校只有两点印象,一是电影《大浪淘沙》北伐军威武整齐的步伐,以及插曲《工农兵联合起来向前进》嘹亮雄壮的歌声,其实电影反映的背景并非广州,而是济南师校、武昌和长沙。二是孙中山办黄埔军校不容易,最后却变成蒋氏家产,并且军中高层派系林立,什么陈诚土木系、胡宗南系、汤恩伯系,还有何应钦系等,这些不过是一群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尔虞我诈的政客。


有多少崇州青年投身黄埔?(二)


真正改变我印象的是十几年前去广州,把黄花岗陵园、广州起义纪念馆、毛泽东广州番禺农民运动讲习所和中山大学参观了,很遗憾,没有时间去黄埔军校。

后来终于弥补了遗憾,又专门去了一次黄埔军校。

军校位于广州珠江入海口边一个叫长洲的小岛边,很偏僻,不过这里离虎门很近。校门口就是那副著名的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1921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建议孙中山“文建中山大学,武建黄埔军校”,高瞻远瞩的孙中山立即着手筹办。1924年,在黄埔港原清军陆军小学和海军学校的校舍上,黄埔军校开始招收学员。

“黄埔军校”是学校一般的称呼,其正式名称依次叫做“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924)、"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926年)、“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931)、“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1946)、“中国台湾地区陆军军官学校”(台湾时期)。


有多少崇州青年投身黄埔?(二)


崇州籍学生早期进入黄埔军校,只有三期四期五期各一人,三期锦江龙文光(龙文光本姓彭,廖家詹家湾人,从小过继给锦江舅父龙作霖,小学在锦江老广寺上的)和四期三江雷清尘及五期陈勋,人数偏少,主要原因是崇州远离当时的政治中心广州。蜀中自古闭塞,出川不易。那时四川成都和重庆也有军校,还有一些本地土军阀置办的服务于地方的军校,诸如政法军官学校一类。龙、雷、陈三人中学或大学毕业后舍近求远,先后千里迢迢奔赴广州,肯定属于心怀"三民主义"救国理想的热血青年一类。要知道,黄埔收生门槛一直很高,不仅不收文盲,而且对新生文化素养、思想倾向、仪表、言谈都有很高的要求,非优秀者不能就读。

黄埔的入学第一关就是笔试,考作文、政治、数学。第二关口试,考察学生对三民主义的理解、个人志趣、意志品质和思维判断能力。入学这套是苏联人的搞法,但黄埔军事科目最初几期是仿日本军校课程设置。


一般来说,黄埔学员一至四期是出名将的,如陈赓、林彪、杜聿明、陈明仁、刘戡、宋希濂、胡宗南、郑洞国、徐向前、刘志丹、张灵甫、胡琏等。东征陈炯明,北伐吴佩孚孙传芳,北洋旧军装备和人员素养,怎么经得起有理想有血性训练有素的北伐学生军摧枯拉朽的战斗力?纯属利刀砍西瓜,操练手艺而已。不过,北伐学生军也伤亡惨重,有资料显示,黄埔一至四期学员阵亡率达20%,活下来的大都成了将星。

龙文光是戴安澜、王耀武的同学,都是步兵科的,龙毕业成绩优异,是当年黄埔军校选派苏联航校的11名学员之一。


有多少崇州青年投身黄埔?(二)


关于龙文光(黄埔档案号为G_2013_黄埔军校_02634),崇州当地和网上介绍他的资料很多,他是红四方面军航空局局长,资料说他如何英勇,甚至称他为"烈士",红军第一架飞机“列宁号”是他从国民党那边开过来的等等。1933年他被老蒋下令在武汉被处决。

但是有一点,包括许多官方材料并没有掌握(包括空军官网、百度词条等)。

龙文光其实是没有被评为烈士的。我想,主要原因应该是1988年5月14日徐向前元帅给崇庆县文史工委写过一封信,信的末尾说“敌人四次‘围剿'时,情况紧张,他(指龙文光)跑回国民党那边去了”,言明其变节投敌。这封信我后来在崇州文史室亲眼见过,用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办公厅”竖式红笺,毛笔书写。以徐帅在党内、军内的地位以及他个人的经历来看,证据是完全可以采信的。徐帅和龙文光有较长时间密切的因公因私接触,徐帅个人又非常谨慎,不会对一个有功于革命的人轻易下这种变节投降的结论。所以,我个人认为,不必对龙文光个人作过于正面的宣传,毕竟有这么一个“历史谜团”存在。我们应本着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来对待这个历史问题。

虽然,对崇州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有多少崇州青年投身黄埔?(二)


三江雷清尘的资料不是很多,知道他是崇庆中学学生,学的是政治科,少将,国民党重庆行辕高级参议,后任成都行辕(驻都江堰)负责人,后来去台湾,50年代中期去世。

  关于雷先生,我说明两点,一是他这个少将衔含金量很高,因为属于国民党中央党部系列,此少将衔至少相当于地方军阀中的中将军衔,蒋先生对中央军及党部人员军衔控制很严格。神秘人物戴笠是少将,胡宗南1947年以前贵为战区司令长官也仅是中将。二是雷先生与复兴社掌门人康泽私交很好,在都江堰时曾参加崇庆县地方党部势力的竞选,作为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及“中华民族复兴社”领导人之一,雷先生于1935年在重庆出任过《人民日报》社社长。此报当时属于进步刊物,后更名《西南日报》。不过该报与13年后在华北创刊的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属风马牛不相及。


有多少崇州青年投身黄埔?(二)


关于崇州籍五期的陈勋先生,资料上记载不多,只是有资料显示,在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刚刚结束后的3月3日,陈勋先生与其他旅沪的黄埔同学段远谋、戴辉中、秦绍恬、陈世昌、汪大鹏等人共同发起,代表252名黄埔生致电蒋介石、汪精卫,对淞沪抗战中增援不力和政府对日纵容态度表示质疑,电文其中四句话是:“在沪抗日之军昨忽全部撤退,考其撤退原因,则为中央日言增援,而按兵不动。消息传来,群情激愤”“乃十九路军抗战经月,公等始终不予充分之应援,即请缨杀敌之军队,政府亦不予征调”“必欲使此大好河山沦于异族”“而古来权奸民贼之末路,公等恐亦终无所逃也”。


有多少崇州青年投身黄埔?(二)


黄埔五期学员毕业时正处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特殊时期,有人说老蒋一直不太重视这一期学生,所以学员最后在国军里成为高级将领的不多。

但是,共产党的许多高级将领恰恰来自这一期,包括许光达、张宗逊、宋时轮、杨至成、谭希林、陶铸、郭汝瑰、廖运周等人。所以说有人戏称,军校这一期主要是帮助共产党培养高级将领的。

一般地说,陈勋先生的命运及后来发展应该在这个大气候之下吧。


有多少崇州青年投身黄埔?(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崇州   黄埔军校   都江堰   锦江   中山大学   崇庆   党部   少将   重庆   军校   广州   国民党   美文   学员   青年   学生   资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