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崇州青年投身黄埔?(五)

——77名黄埔校友见证崇州人血性


文/樵苏无忌


四川是一个特殊的移民省份,大部分移自中原和湖广地区,心怀天下的民志遗风传承了几百年。抗战十四年,四川人爆发出巨大的牺牲精神也就不足为奇了。

崇州,如梦如幻“四山一水五分地”的风景里,反分裂抗外辱爱国传统自古蔚然。远且不说,近现代有乾嘉道三朝忠武杨遇春,还有接受道光皇帝陛见、鸦片战争中死难于英军的参将王国英。后来,保路运动推翻帝制、国内革命战争、打鬼子、解放战争,崇州人从不作壁上观。


有多少崇州青年投身黄埔?(五)


从目前统计在黄埔名册上的崇州人分析,有许多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和感慨。比如叶霭青先生,属于比较晚的黄埔十三期,按理说官拜将军是非常困难的(目前统计,只有他的同学范绍增是地方军中将),之所以能成为汤恩伯部抗日纵队司令、97军参谋长兼师长,除了个人足智多谋、骁勇善战外,他还具有异于常人的个人品格和魅力。

他有原则,不爱钱,不喝兵血,有时还用自己部队积余资金周济友军;他爱恤兵士,以致于有士兵立下遗嘱,要用自己去世后的骨灰为他守护灵园;他治军严格,不允许“灯下黑”,据说有一次发现某卫兵贪污军饷,盛怒,叫卫兵站在指挥室中央,立即扯下窗上挂的马鞭,把卫兵的屁股抽得稀烂。他自己经历的七年抗战,所率的31集团军七纵战斗力很强。受他的影响,他的二弟是24军少校连长,三弟叶治钧先生走向抗日前线,成为中校军官,在隆兴当地留下“一门一将二校官”的佳话。


有多少崇州青年投身黄埔?(五)


篇幅所限,三点说明:

一、能够招考进入黄埔就是了不起的。黄埔招生竞争非常激烈,以第一期为例,招收500人,从上海、长沙、成都、昆明、武汉、西安等各地经过初试合格后的大学生和中学生,又带着介绍信去广州参加复试的有1000多人(毛泽东曾在上海担任过黄埔初试考官)。1927年黄埔长沙分校(时称三分校)招生1000人,从全国各地慕名前来的有志青年达10000多人。有学员在“入学原因”一栏是这样写的:“为学习军人知识,锻炼军人体格,以冀将来推翻列强帝国资本主义,打倒国内军阀,完成革命主义之目的。”据笔者统计,崇州籍黄埔军校先后有77人,足见本地人才素养。


有多少崇州青年投身黄埔?(五)


二、就读黄埔军校不是威风而是艰苦。今天看到的黄埔校舍的后来复原的,以前是破破烂烂的,但很整洁。那时,时间紧迫,学生兵训练任务重,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训练,除了军事操练、阵中勤务、射击教范等课程,还要学习战术、兵器、交通、筑城等。战时物质匮乏,常吃不饱饭,一身夏装一身冬装,非常艰苦。曾经见过一张黄埔学员在云南急行军后休息的照片,从着装看,简直就是乞丐,哪里像顶级军校的军人?但是在爱国意志的支撑下,他们坚持下来了。


有多少崇州青年投身黄埔?(五)


三、崇州人的爱国情结是与生俱来的。老百姓心中一杆秤,面临义战,国家需要,当仁不让。在整理资料时,发现某一地、某家庭进入黄埔往往是多人同时参加,除了前述隆兴叶家林,还有金带街"一门三黄埔"的唐家大院(今一品江山位置)。大院主人唐仲山先生系崇州籍同盟会会员龙应铭先生次女婿,龙先生自己两个儿子龙科殿和龙科士均进入军校,一个步校,一个海军。唐仲山先生五子四女,长子唐子槙,又名唐庭毓,黄埔军校毕业(很遗憾没有查到他的资料,所以暂时没有列入名录),曾任四川兵工厂参谋长,三子唐子成、四子唐子亨同时进入了那个著名的黄埔十四期二总队。在廖家、三江和大划,或许也还有类似情形。


有多少崇州青年投身黄埔?(五)


在资料的搜集整理过程中,遇到许多热心人,他们要么积极提供线索,要么请求帮助查询家人,特别让人感叹。比如要寻找江源籍一位叫严继绪的抗战老人,其家人提供线索,黄埔长沙分校,参战时在27集团军20军任连长,参加长衡会战,茶陵之战受重伤。从时间上推算严先生应该属于黄埔十九期前后。但尚无材料支撑,故未列入名录。

类似情况好几例,如金鸡籍郑守元、向云林等老人(两人应属"中央军校特别训练班",驻地在永川女子中学)。

斯人已去,了无痕迹。不由想到屈平子的《招魂》。

当年壮别天涯,舍弃父母妻子儿女,最后血洒疆场的崇州志士,今却杳无音讯。感觉特别对不起这些老人家。

不能不说,这是一种深深的遗憾。虽是憾事,却又能感受到大家浓浓的家国道义和黄埔情结。


有多少崇州青年投身黄埔?(五)


可以说,那二十多年的黄埔军校前期历史,就是一部中国现代史的忠魂之篇。单是在抗战中,20万黄埔生,战死19万多,幸存不足一万。

据国民党研究资料丛书《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战场史料选编》载:抗战期间国军132万人殉国,其中阵亡黄埔军官占14.4%。也就是说每阵亡100人,至少就有14人是黄埔军官。


有多少崇州青年投身黄埔?(五)


1965年8月15日日军战败20周年之际,日本退役的吉田中将在东京发表纪念文章,他说:“中日之战中,日军之败,是由于统帅部对中国20余万受过黄埔教育之军官的英勇爱国力量,未有足够的估价。” 

黄埔在广州四年,南京十年,成都十一年。沉重而辉煌的历史已经远去。但是,黄埔的爱国精神将成为中华民族永不消褪的价值核心。碧血映丹青,生生不停息。



在崇州,这种积极向上的黄埔精神,无论过去,还是将来,永远是这片深情土地上昂扬的主旋律。(全文完)


有多少崇州青年投身黄埔?(五)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崇州   茶陵   黄埔军校   隆兴   爱国   集团军   参谋长   连长   长沙   成都   军校   分校   军官   美文   军人   青年   资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