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就是那眼凉水井

文/燕智勇


乡愁,就是那眼凉水井


水井离家约百余米,是赵姓人家的后门,井台由青石砌成,井壁长满了凤尾草和青苔,井底时不时会晃过鱼影,到了夏天,青蛙也会哇哇跳来和鸣。赵家有一棵"雷爪爪"(拐枣)树从院内伸出枝丫,果实成熟时站在井沿上就能摘来吃。记事起,我每天都要到这儿挑水。井台上有个慈竹竿,节疤处有个孔,上面穿了个铁的挂钩,有时上面结个绳头,将水桶钩上或用绳头套上,往井里一捅一按,提上来就行了。

春天里常见那梧桐花、槐花在井台边洒落一地;夏季梧桐槐叶浓荫覆着井口周遭,三伏时,四邻常携老协幼带着凉席摇着蒲扇来此纳凉。孩童们玩疯了玩烦了就跑到这儿提一桶水上来,将头伸进桶里"牛饮",再或,一桶凉水从头淋下来,那就一个"爽"字了得,现在想来,记忆中只有此井水才配的上"甘冽"二字。秋季一到,水井里虽然飘着许多黄叶,但井水却和月色一样清澈明亮。到了隆冬季节,眼见清霜覆地,但水井口却是雾气氤氲,宛若仙境。

有段时间看了巜西游记》和巜柳毅传书》等神话小说,整个人就象着魔一般,常常找借口一大早或夜晚去挑水。望着夜空和水井里交輝相映的皎月,就常常产生遐想,既然从水井能通达东海龙宫,那么北海?西海?南海呢?还有洞庭湖、潘阳湖等等水域呢?要是一如柳毅样也能遇到个美丽的龙女,该多好……


乡愁,就是那眼凉水井


水井不知是谁的?邻里都用,叶肥枝细的竹子填补了梧桐和槐树之间留下的空隙。一年四季都是翠色,腊月间大人将叶子摘下来包粽子。春天里,孩童用此竹枝做成的吹筒,将麦田里的"乌瓜籽"含在嘴里作为“子弹”,鼓足气喷射出去,会打得手脸生疼,继而在麦浪翻飞的原野上追逐着打起“仗”来。

街的斜对面有一何姓人家,是做木工生意的,老俩口有一老闺女,小名桂花,本是娇生惯养,谁知有段时间竟避近就远到此井来挑水。家长里短的碎语中,才知女子心里有了常在水井傍的林荫处修补魚网的水哥。于是,井台边就常出现这样的画面……,一头自然卷乌油发辫的女子在一青年男子帮助下,提上盈盈两桶甘泉,在充满深情的目光爱抚下,扭着纤细的腰肢,娉娉袅袅,款款而去……


乡愁,就是那眼凉水井


井,在那个年代,是城乡社会群体主要生活资源,更是邻里关系的纽带,它将润泽范围内家庭之间的感情,自然地拧结在一起。远行的人,都会取一些水井里的泥带在身上,便是“乡井土”了。据说,到了他乡,如有不适,取出乡井土泡水喝了,便一切安好。乡愁,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指以井为中心,自然形成的仅次于家庭成员之间的那种亲情。

春来秋去,岁月蹉跎,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大都搬入高楼,或是迁入集中居住小区,水井就慢慢荒芜、渐渐地消失了。"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这样的诗情画意,也随之远去。

井,作为一个文化符号,记载着那时代的生活情趣和浓浓的邻里亲情,已沉淀于民族的记忆之中......


乡愁,就是那眼凉水井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洞庭湖   水井   智勇   西海   槐叶   凤尾草   井台   西游记   井壁   瓜籽   井水   乡愁   邻里   凉水   孩童   美文   梧桐   亲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