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使物,不为物使「禅宗智慧」

#禅宗智慧#

物我关系,一直以来都是处世哲学中一道深刻的命题,也是我们生活中避无可避会面对的问题。简单来说,就是我们要如何看待外物与己身的关系?

《管子·内业》给出了这样的回答:“君子使物,不为物使”。成功的人会恰当利用外界事物达成目的,却又不会受外界事物的牵制与拖累,这无疑是物我关系的一种理想境界。

君子使物,不为物使「禅宗智慧」

而要达成这样一种理想境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善假于物”。

正所谓,“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在高处挥手致意,手臂没有变得更长,但远处的观者能看得更清楚;顺着风向呼喊,声音没有加大,但远方听众却能听得更明白。巧妙地借助外力,无疑会让我们事半功倍。智者往往能发现这一规律并将其贯彻到行事之中。火烧赤壁的战役中,孔明神机妙算借东风之力大败曹军。曹冲称象时,借助水的浮力和便于分开称量的石头,化整为零,解决当世之难题。观诸历史便可见善用外物外力之智,也就不难理解“好风凭借力,助我上青云”的深刻涵义了。

诚然,世间之物为己所用便能发挥莫大助力,但无论是一昧依靠外物还是一心执迷外物,都是过犹不及。

君子使物,不为物使「禅宗智慧」

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爱金如命,对金钱的渴望和占有欲缠身之后便只能沦为金钱的奴隶,一步步丧失了生而为人应有的情感与心灵的自由,也为自己的家庭带来沉重的苦难。由此可见,“同有一物,善使物则成,为物使则靡”,物之汶汶终成人心枷锁。

《归去来辞》里,陶渊明写:“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身处横流物欲,熙来攘往的世界当中,追名逐利、器物膜拜者众,却不意味着我们应当空陷其中而无所察觉,正相反,时刻叩问与反思更是一种应有之义。

《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则故事:阮裕其人,有一辆十分好的车子,他自己也十分喜爱、珍视这辆车。尽管这样,当有人想要借用这辆车时,阮裕也会慷慨答应。有一个人急需用车为母亲送葬,心里迫切地想要用车却不敢向阮裕张口提出。许久之后,阮裕听说了这件事,就叹息道:“我纵然有车,却让人不敢来借,要车又有什么用呢?”之后,阮裕就将车焚毁殆尽。

君子使物,不为物使「禅宗智慧」

阮裕爱车,却不吝啬借车,不耽溺与物,更可贵的是没有为此失去自己乐于助人的良善本性,这就叫做“不为物役”。思量此事,不难得出:人生在世,光怪陆离,万象丛生,声色货利交织缠绵,构成一道道欲望的怪圈。“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直道而行”,唯有清减物欲,才能不偏不倚,持守本心。

须知人有人性,物有物性,人“寓意于物,而不留意于物”,方不以物伤性,如此便能达到物我和谐的至高境界,尽享乘物游心之人生妙趣。

请您转发分享,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巴尔扎克   之义   声色货利   直道而行   赤壁   君子   青云   万象   借东风   禅宗   外力   物欲   美文   外界   深刻   境界   智慧   关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