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水流深,光而不耀「自我反省」

#自我反省#

做一个闪闪发光的人,但不要灼伤他人。

老子言:“直而不肆,光而不耀”。就是说,人在光彩得意之时,也不应当过度炫耀自己。有个成语叫做“锋芒毕露”,锋芒本来是指刀剑的尖端,也比喻显露的才干。

有锋芒本来是好事,但过度外露,则可能刺伤他人也刺伤自己。因此,不露锋芒,这是一种深刻的处世哲学,也是一种高超的人生境界。

静水流深,光而不耀「自我反省」

三国演义里,刘备听到雷声吓得落了筷子,假装无能,伺机逃出曹营;阮籍,生逢乱世,身怀大才却放浪形骸,在官场波谲云诡之中求得明哲保身、进退自如;东汉开国元勋冯异,战功赫赫却功成不居,每到论功封赏便独自于树下沉默,“大树将军”的美誉千古相传。

古往今来,贤人雅士多能明了光而不耀的人生智慧。

“谦受益,满招损,器虚则受,实之不受,物之恒也”,装得满满当当的器物自然无法容纳更多,在空的时候反而能海纳百川、包罗万象。真正的智者深藏若虚,泰而不骄,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孔子五车腹笥,仍然谨慎肃恭,一生都在贯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的处事准则,不愧为万世师表。同一时代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也是同样谦虚谨慎,常常在广场上向身份各异的人们请教探讨,始终认为“我唯一知道的就是自己的无知”。圣人如此,更何况是常人?

静水流深,光而不耀「自我反省」

行走世间,一时有钱有势固然是喜,但若不加收敛,也可能在无形之中埋下祸患的种子,招致不幸。“日中则昃,月盈则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观诸历史,锋芒毕露而惨淡收场的例子并不少见。

晁错“疏直激切,尽所欲言”,官至御史大夫,贡献颇多,却得罪众多诸侯,遭人算计被腰斩于东市;“开谈惊四座”的才臣杨修,同样因为不明时弊,露才扬己,最终因事而诛。

项羽刚愎自用,卒是军败东城,令人扼腕。人情世故,错综复杂,人心更是莫测,故而我们必须有招风惹雨、防患于未然的意识。这也并不意味着委曲求全,战战兢兢,恰恰相反,这是一种韬光养晦之举。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这是《道德经》中留下的箴言。自以为高明其实是不明白事理,自以为是其实无法彰显自己,自我夸耀不能建功立业,自高自大不能使人信服。

静水流深,光而不耀「自我反省」

生活当中,口出狂言、让人下不来台、大秀优越感的事情应当少做,一昧争强好胜往往不得人心。如果能做到“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不沾沾自喜,不争一时之勇,不逞一时之能,即便凡事不能十全十美,却总有一个平稳退路,不失为一种省事平安的应变策略。

静水流深,光而不耀,方能善始善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道德经   日中则昃   深藏若虚   功成不居   项羽   苏格拉底   激切   古希腊   万世师表   东城   谦受益   满招损   波谲云诡   锋芒毕露   锋芒   美文   自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