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心灯,自照自知「禅宗智慧」

#禅宗智慧#

有这样一些场景,我们都不陌生:4个人的寝室里,3个人在嬉笑玩闹,你一个人不玩儿,那就是不合群;一屋子的亲戚里,大多都已经结婚生子,你还单身,那就是格格不入;即便是吃豆腐脑,大家都吃咸的,就你吃甜的,看上去也是水火不容。

我有心灯,自照自知「禅宗智慧」

人是社会化的动物,害怕成为异类是人之常情,于是我们往往给自己带上面具,套上枷锁,削尖脑袋都要成为别人。可是无形之中就失去了自我,因为我们早已忘记,“牛羊才成群,狮虎皆独行”。

合群、从众或许能给我们一些虚幻的安全感,但是真正脱颖而出的往往都是那些反其道而行之的人。而当我们无限度地自我同化,个性——这一人最宝贵的财富也就不复存在了。

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中写过这样一件事:人们种树往往早晨去看一眼,晚上又去摸一手,甚至用指甲划破树皮来观察树的死活,摇晃树身来看根茎是否扎得结实。种树高手郭橐驼则全然不同,他认为这种做法表面是爱护树木,实际上却害了树木。

种树需要“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种的时候小心谨慎,种完之后则要当做没有种一样弃置一旁,只有这样才能保留树的本性。这种顺天致性的诀窍使得郭憷种的树长得结实茂盛,郁郁葱葱。

我有心灯,自照自知「禅宗智慧」

蔡元培曾言,“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种树如此,做人也是一样,保持自身本性发展才能成就独一无二的自己。《世说新语》里有一则故事,说的是桓温年轻的时候与殷浩齐名,常常想要竞争较量。

一次,桓温问殷浩:“我们两人相比,谁更强大?”殷浩回答他说:“我已经和自己打交道很久了,宁愿做我自己!”面对他人的评判和外界的干扰时,需要的正是一种“我与我周旋久矣,宁做我”的气概,这样才不会随波逐流,落于流俗。

人人都喜爱牡丹,陶渊明却爱菊花,周敦颐则对莲花情有独钟。千百年前,孟子就曾提出,“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烟火,而正是这种不同造就了精彩。

我有心灯,自照自知「禅宗智慧」

在艺术创造当中,技巧诚然重要,但通常技巧都不是最富有意义的部分,真正为艺术品注入灵魂的是技巧之外的个性——艺术家们的所思所想,那些炽热的情感、独到的见解。正是个性将此物与彼物区分开来,所谓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百里挑一,这不就是个性的意义所在吗?

不过,个性并不是浮于表面、形式上的标新立异,而是本性的自然和精神上的独立。一个人总是奇裝异行,倒不见得一定是个性独特、卓尔不群,也有可能只是哗众取宠。因此,在我们追求个性的道路上也务必不要本末倒置,如果只是把个性当做装饰或者引人注意的资本,最终就会损耗个性本来会为人生带来的积极力量。

“我有心灯,自照自知”,不用羡慕他人的明亮,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盏灯,那是独特性和无限可能性的集合。拥抱差异,保持个性,我们终能点燃自己的那盏心灯。

请您转发分享,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周敦颐   孟子   茂盛   削尖脑袋   树身   禅宗   美文   结实   树木   本性   表面   灵魂   智慧   自我   自然   技巧   艺术   个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