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民本思想的历史渊源二:汉朝的民本思想

作者:淡淡的乡愁

论我国民本思想的历史渊源二:汉朝的民本思想

汉朝民本思想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汉朝汉高祖刘邦平民出身,他从沛公、汉王、皇帝的位置逐渐认识到,在“天命”和“民情”二者之间,归根结底是“民情”在起决定作用。

论我国民本思想的历史渊源二:汉朝的民本思想

他所确立的德,其基础就是“保民”,而保有对民众的占有的方法,是安定民生,进而取信于民。刘邦入关,封秦府库,约法三章,不使驻军扰民,拒收秦民馈赠。使秦民大悦,唯恐沛公不为秦王。刘邦当汉王不久,便率领汉军平定三秦,第二次进入关中,大赦罪犯,开放秦皇室园林,允许当地百姓改作农田。蜀汉民众支持汉军有功,免两年税赋,登帝位后,刘邦制定了许多利民措施。

论我国民本思想的历史渊源二:汉朝的民本思想

汉五年夏颁发《罢兵赐复诏》,招流民还乡,以往流亡匿藏在山泽而没有登记户口的,只要返还家园,就恢复原来的爵位和田宅,任何人不得刁难歧视。凡因饥饿而卖身当奴婢者,一律恢复自由人身份;对复员归家的官卒,实行“以军功给田宅”,按军功的大小和爵位高低,赏赐给数量不等的土地,使他们成为自耕农。

论我国民本思想的历史渊源二:汉朝的民本思想

减少田租,实行“什五税一”的薄赋政策。鼓励垦荒,在国家与民众的“取予关系”上更多地让利于民,更多地让民众获得经济发展的实惠。同时,西汉初年,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太中大夫贾谊提出统治者应坚持“民为邦本”“闻之政也,民无不为本也”。

论我国民本思想的历史渊源二:汉朝的民本思想

国以民为本、君以民为本。后来,董仲舒又提出“天之生民,非为之也,而天之立王,亦为王也。故其德是以安乐民者,天与之,其恶是以贼害民者,天夺之。因此,要宽民、利民…

论我国民本思想的历史渊源二:汉朝的民本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汉朝   董仲舒   蜀汉   汉王   秦王   关中   田租   自耕农   安乐   民本   汉军   军功   爵位   刘邦   民情   美文   民众   思想   历史渊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