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话"山""水":从禅宗中窥见人生的三重境界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有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

这山水之间所参透的,是禅,也是人生。

​戏话

看山是山

看山是山,这一层简单来讲就是执着于相。

涉世之初,我们还怀着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与新鲜,对一切事物都用一种童真的眼光来看待,万事万物在我们的眼里都还很还原,山就是山,水就是水。

我们对许多事情懵懵懂懂,却固执地相信所见到就是最真实的,相信世界是按设定的规则不断运转。贪嗔爱慢,人我是非,五欲六尘里面流浪生死,见色生淫,遇境沉迷,被物质现象所迷惑,被外境牵着鼻子走。

在模棱两可的情况下,我们的认知系统和客观世界对接,看山是山,这一层是概念的建构。

​戏话

看山不是山

看山不是山,则是执着于空。

红尘之中有太多的诱惑,在虚伪的面具后隐藏着太多的潜规则,看到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一切如雾里看花,似真似幻,似真还假。

山不是山,水不是水,我们很容易在现实里迷失了方向,随之而来的是迷惑、彷徨、痛苦与挣扎,有的人也就此沉沦在迷失的世界里。

​戏话

当我们开始用心地去体会这个世界,对一切都多了一份理性与现实的思考,山就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山,水也不再是单纯意义的水。

此时关闭六根,视而不见,听耳不闻。眼见色不被色尘所转,耳闻声不被声尘所转,享受着内在的甚深禅定。
看山不是山,是对物质虚无性的本质认知。

​戏话

看山还是山

看山还是山,综合来讲就是:空即空,相即相;空即相,相即空。

人生的经历积累到一定程度,不断地反省,对世事、对自己的追求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认识到“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要放弃的是什么,这时,看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只是这山这水,看在眼里,已有另一种内涵在内了。

​戏话

这个时候我们看待事物就不再是仅仅停留在内在和外在,而是包括这个事物所在的一整个系统,这是一种洞察世事后的反璞归真,是超越世俗的大彻大悟。

所谓红尘超红尘,在俗而不俗,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身在三界内,心超三界外。
看山还是山,这个境界就是对客观世界的重构。

​戏话

看山就是看人生

我们生存在一个由无限长的因果链条构成的次元空间,当我们看到一个结果,引发自己的主观认知与情感,这时山是你对这些结果的主观认知。所谓看山是山,这个时候我们执着于相,思想觉悟停留在“现在”。
如果你有幸可以向前追溯看到这个结果的因,于是主观认知改变,你发现山其实是地壳运动引起的褶皱,山就不再是原来主观认知上的山。
这个时候,我们执着于空,思想觉悟被牵引到“过去”。

​戏话

再继续向前追溯更早的因,你发现了一些规律,于是学会推测现在因的结果,原来地壳的褶皱会崩塌,会变成撒哈拉里的沙,地中海下的泥,几十亿光年以外的星球上的一颗石子。你突然明白,在无限漫长的因果链条中,只能窥嘘到很小的一段,你无法找到能够描述整个因果链条的词语,而在你能够看到的这一小段中:山还是山。山还是山,这个境界对人生来说,就是同时把持着过去和未来。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我们参透了禅的境界也就参悟了人生的境界,不执著于“过去”,不局限于“现在”,从过去看到未来,这或许就是大师三重境界背后所蕴含的人生哲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撒哈拉   境界   人生   地壳   禅宗   褶皱   这个世界   链条   因果   美文   主观   认知   世事   红尘   执着   事物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