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情泥塑 发表在2004年8月9日《安阳日报》社会特刊

发表在2004年8月9日《安阳日报》社会特刊

自从去(2003年)年得了一场大病,有了与死神擦肩而过的切肤体验之后,我终于大彻大悟: 人生苦短啊。从岗位上退下来后,时间上过得从从容容,如今身体好像焕发了第二青春,在见马克思之前,总不能一天天无所事事,空耗时日吧。去年(2003年)10月,我突然萌发了要搞泥塑的想法,于是找来胶泥进行尝试。

开始捏泥人根本没有经验,由于和的泥不到位,辛辛苦苦塑的第一个泥人半成品放在阳台上,经风吹日晒,第二天就四分五裂了,后来不断改进办法,终于使泥人站了起来。

敝人自小生长在农村,那里的黄土地滋养了我,与农村、农民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于是,捏泥人就从我最熟悉的农村题材人手。

20世纪60年代,,亲眼目暗了父辈们头顶烈日在田里辛勤耕耘的身影,我就想让他们形象永驻,于是塑造了《扬场》,(锄禾日当午》以及妇女采摘苹果的《硕果累累》泥塑,竭力反映农民耕作的难辛与收获的喜悦。为了反映农民苦中有乐的景况,还塑造了夏日爷孙对奕的《老少乐·对弈》和反映天伦之乐的《爷爷,我给你点烟》的组塑。后来进一步深化题材,与时俱进,我创作了“三个代表"在基层的《绿化祖国》组塑,反映了新时期的干部形象。

儿时,我们绝没有现在的孩子幸远,大人哪有钱给买玩具啊?但那时农村孩子玩法真是丰富多彩,我们是在快乐和游戏中长大的。每当看到亲手创作的反映童趣的泥塑《摸瞎》,我总是沉浸在对童年的美好回忆中。

青少年时代外出求学、工作无数次离家别母,母亲总是对儿子饱含深情,我把对母亲的爱和思念,塑进《慈母手中线》之中,这尊塑像是无数母亲的化身,也让我永记母子深情。

妻妹的儿子春节来玩这里串亲戚,孩子聪明活泼,见他胆大心细地点燃炮竹,我突然来了灵感。塑造了头戴瓜皮棉帽,一手捂耳朵,一手拿香探身点炮,随时准备逃离的儿童形象。我把它列为童趣系列,命名为《过年啰·点炮竹》。另外还塑造了反映一线干部讲空话、大话、假话,而不踏踏实实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官僚干部形象。这个形象双手叉腰腆着将军肚,唾沫星四溅,空话连篇,我定名《啊——这个,这个······》。我还塑造了 露着肚脐穿着超短裙的现代酷女形象······

我深知我的泥人算不上艺术,而只是自我陶醉而已,是一种精神藉慰与寄托,但每一个泥塑都是我的朋友,闲暇时我仍将倾情我的泥塑,与他们对话,让他们永驻我心间。

后来市电视台来我家给一位民间笛子演奏家羋七贤拍专题片,见到我捏的泥人,要给我拍专题片,因我长的形像丑陋,怕对不起观众,被我婉拒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安阳   泥塑   空话连篇   棉帽   胶泥   炮竹   泥人   专题片   童趣   特刊   美文   题材   深情   母亲   形象   干部   农民   日报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