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皇帝与汤阴宜沟宝黄琼浆“双头黄”


光绪皇帝与汤阴宜沟宝黄琼浆“双头黄”

光绪皇帝与汤阴宜沟宝黄琼浆“双头黄”


李恩义


引子

敝人不善于酒,却也品尝过不少牌子的黄、白酒。但我最钟情的莫过于“双头黄”酒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在一个山城的一隅工作,一个朋友从他的家乡给我带来了两瓶酒,精美的包装上印着行楷“双头黄酒”。打开包装,一瓶宝黄色的琼浆出现在眼前。晃动瓶子,酒似蜜一样不怎么游动,有一种浓浓的视觉感,开口品尝,果然如蜜一般甜甜的,黏黏的,口感润滑,还有一种酒的醇香,度数不高,喝起来不那么冲。这对于不善酒的我来说特别投缘,很符合我的口味。朋友说这是滋补酒,因此不舍得喝,带回老家让老父享用了。


光绪皇帝与汤阴宜沟宝黄琼浆“双头黄”

“双头黄”的来历


这种叫双头黄的酒产于“邺南首镇”——河南安阳市汤阴县宜沟镇,离安阳市约32公里。

以前贯通南北的官路与现在的107国道平行,从宜沟经过,官府在镇上设有驿站,交通便利,旅客云集,是一座工商业较为发达的集镇,素有“邺南首镇”之称。至今古镇还有御路、慈禧行宫、裤腿桥、永通桥、西明寺、田氏院角楼、张古贤楼房等古迹。西南4公里濒临107国道的将城是“信陵君窃符救赵”故事发生地遗址,晋鄙就被锥杀于此。

清朝咸丰年间,宜沟古镇有五六家酒作坊,郭老俊老板的“福兴源”坐落在宜沟镇南门外路东,前脸是酒店,后面是酿酒作坊,自酿自销。酿造的小米白酒醇正浓郁,芳香四溢,在镇上颇有名气。加上老板生意活道,对人态度和善,小小的“福兴源”整天顾客盈门,生意异常兴隆。

后来镇上有些人看到酒业赚钱,就纷纷投资开设酒店和酿酒作坊,几年功夫,宜沟镇上的酒店由原来的五六家,猛增至一二十家,竞争自然激烈,生意渐趋冷淡。郭老俊的儿子郭富不甘就此萧条,就去请教父亲的老友“大生堂”药铺的老中医张老时。张老时建议他另辟蹊径,生产黄酒。并提出要酿好酒必须有好水,郭富听从张老时的意见从西边找泉水酿酒。

说起泉水还真有来历呢。

公元220年魏文帝曹丕定都洛阳,外巡回京的时候,走到宜沟,患了头晕之病。请来巫师医治,巫师“以沟水饮之,立愈。”

原来沟水是从县西南黑山流下来的泉水,清澈冰凉。魏文帝当时中了暑气,饮过此水后,暑气退去。魏文帝龙颜大悦,夸道:“真乃宜师之沟也!”宜沟因此得名。

豫北地区盛产谷子和稷子,于是郭富与张老时合作,以小米和稷子为原料,经过发酵,改做黄酒。小米和稷子都是黄色,因此叫双头黄酒。

街上一家小店失火,郭富给予经济救助,小店把过火的冰糖送给酒作坊,郭富把它掺入黄酒,不想成就了双头黄酒,又兑入蜂蜜,这种酒宝黄色,如液体玛瑙,甘甜绵远 质浓适口,度数20度,有21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成了老少妇孺皆宜的滋补身体的美酒,因而大受欢迎。


光绪皇帝结缘“双头黄”


光绪皇帝与汤阴宜沟宝黄琼浆“双头黄”

田中角荣与周总理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逃亡西安,次年10月回北京的路上驻跸在宜沟镇,当地官绅为了讨好二人,除了有人献了一桶生姜外,还献了宜沟特产双头黄酒。慈禧看了一桶生姜,懿颜大悦:这不是寓意我大清一统江山吗,于是赐黄马褂一件。光绪皇帝喝了双头黄酒,赞不绝口,立即援笔题诗道:

“邺南黄玉浆 ,色宝味美香。 佳酒酿独特,朕口尝无双。”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时,身为中国通的日本田中角荣总统来华访问,在招待宴会上问接待他的周恩来总理:“现在双头黄酒生产情况怎么样?它常常使我缭梦绕怀哟”。总理一听,当即巧妙的回答:“还可以,还可以”。

随后周总理让人立即询问双头黄酒的生产情况,汤阴县于1974年建厂扩大生产双头黄酒。如今双头黄酒把它地道绵甜醇香滋补的佳酿已传遍四方。

22016·5·23于娱人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光绪   琼浆   汤阴县   汤阴   安阳市   田中角荣   皇帝   暑气   度数   醇香   黄酒   生姜   镇上   小米   作坊   泉水   美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