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安阳的成语典故·卫灵公的螳臂教育教出怎样的儿子


源自安阳的成语典故·卫灵公的螳臂教育教出怎样的儿子

源自安阳的成语典故·

卫灵公的螳臂教育教出怎样的儿子

李恩义


“螳臂当车”这个成语出自《庄子·人间世》。

蘧伯玉是春秋卫国有名的贤人,内黄县人,内黄县城旧有蘧伯玉故里碑和蘧公祠。他做事光明磊落,为人无私正派,享有很高的威望。

鲁国有个贤人名叫颜阖,被卫国灵公请去当其太子蒯瞆的老师。颜阖听说蒯瞆德性不佳,是个很暴戾的人。到卫国后,就先去拜访卫国贤者蘧伯玉,请教如何教好蒯瞆。蘧伯玉回答说,您先来问情况是对的,有好处,但要想用您的才能教好太子是很难达到目的的。并进一步说道:“汝不知夫螳蜋(同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戒之,慎之!”

“螳臂当车”用来比喻不自量力。

源自安阳的成语典故·卫灵公的螳臂教育教出怎样的儿子

蘧伯玉画像

卫灵公是个喜欢吃喝玩乐的国君,不喜政事,还长期迷恋重用无才无德的弥子瑕。

有其父必有其子。太子蒯瞶就是一个凶顽暴戾的人,而且不讲恩义道德。属于“竖子不可教”的人。

公元前480年,太子蒯瞶在晋国赵鞅(赵简子)的帮助下,偷偷回到卫国,赶走了他的儿子姬辄当了国君,即卫庄公。他本该好好感谢赵简子,但他是个忘恩负义的家伙,当了国君高傲自大,根本不把赵简子放在眼里,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不肯到晋国表示谢意。赵简子十分不满,就派使者去卫国见蒯瞶,转告他应该向晋国表示一下。谁知蒯瞶竟然断然拒绝,赵简子大怒,立即派晋国军队攻打卫国。

源自安阳的成语典故·卫灵公的螳臂教育教出怎样的儿子

颜阖


蒯瞶自知军力悬殊,向齐国求援,齐卫两国联合把晋国打败。赵简子越想越生气,又集结优势兵力去攻打卫国。在大军即将攻破卫国都城的时候,没想到城内的老百姓到把蒯瞶赶出了都城。卫襄公的孙子公子般当了国君。

这蒯瞶虽然是个不得人心的人,丢了王位并不死心,见赵简子把军队撤走,在齐国帮助下,返回卫国,赶走了只当了一个月国君的公子般,再次夺回了国君宝座。

蒯瞶贪乐无度,暴戾成性,仍然不吸取当政时的教训,继续为非作歹,暴虐人民。命人毁掉了无辜的戎镇;狩猎时见到一个长头发的漂亮女人,就命人强行剃掉人家的头发为爱妃做发髻······

蒯瞶的倒行逆施引起国人强烈愤慨,尤其是都城帝丘的工匠对他恨之入骨。他为了满足自己和宫妃玩乐的需要,命令工匠限期做成功艺术品,否则杀头,为此不知多少人被打杀毙命。于是工匠们联合起来造反,把蒯瞶再次赶出都城。这次他没有以往的幸运,出城时先摔断了腿,逃到今内黄县楚旺时,被围困。愤怒的人们要用大刀砍他,他掏出身上的佩玉,让放他一马。说:“放我,我与汝璧。”遭到拒绝:“杀汝,璧其何往?”人们恨透了蒯瞶,工匠领袖已氏举起锋利的大刀一刀砍下了他的脑袋。

源自安阳的成语典故·卫灵公的螳臂教育教出怎样的儿子

卫灵公


自古教育子女是大事,父母这个第一任老师就是榜样,榜样竖得好,孩子就受益,就品正德高。反之则子孙恶俗,走邪路。俗话说“大梁不正二梁歪”,“啥大人啥孩子,啥萝卜出那啥苔子”,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大人千万不能学卫灵公,只知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等到认识到孩子成了问题,再去教育,就成了螳臂挡车,徒劳无功。孩子错过了最佳习惯养成的时机,就成了正月十五贴门神——为时已晚了。到那时也许就会像卫灵公的儿子蒯瞶,人人唾弃,被人杀戳的下场。教育子女先教他做人,学会做人还怕他不成材吗?

2015·10·4于娱人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内黄县   晋国   内黄   国君   都城   安阳   恩义   螳臂当车   贤人   齐国   暴戾   头发   工匠   典故   吃喝玩乐   美文   太子   成语   儿子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