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天涯何处无芳草”,才能读懂苏轼和王朝云的爱情

绍圣二年暮春,这是苏轼来到惠州的第二年春天。

眼看着春天即将消逝,苏轼带着万里贬谪的萧条心境,写下了一首伤春的词,表面上看是很能够表现出苏轼的豁达开朗的心境。

我们会理解为:尽管苏轼被贬谪了,可他还能够怀着美丽的心情去欣赏去享受惠州的美

读懂“天涯何处无芳草”,才能读懂苏轼和王朝云的爱情


蝶恋花·春景

宋代: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春花凋零,残红消褪,青青的杏子已经结出小果儿。

燕子,飞来飞去,绿水,静静的绕着几户人家流淌着,好一派宁静祥和的岭南春景。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 不知谁家庭院里,传来了少女荡秋千欢笑嬉闹的声音,给宁静平和的春景,平添了几分的热烈和几分欢喜的气氛。

读懂“天涯何处无芳草”,才能读懂苏轼和王朝云的爱情


表面上一看,这是一首简单的描写春天的春景词,可以,春光虽美,春季的消逝毕竟是令人伤感的。“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树枝上的柳绵已经被风吹得越来越少了,因为柳絮的飘零殆尽,意味着春天的消逝,表达伤春的情绪。

春景中“枝上柳绵吹又少”蕴含着苏轼对个人身世飘零的深切感怀,在花甲之年远谪岭南的苏轼,又何尝不像“柳绵”那样,在暮春时节失意飘零呢?

在感叹身世飘零之后,紧接着一句“天涯何处无芳草”,看似苏轼在为此失意来豁达乐观地去开解,毕竟,春天已然消逝在即,可是天涯间,何处无芳草?所以我们不必伤感呀!在别的地方依然会找到春天的,依然会有芳草,鲜花还会盛开。

这样看来,惠州春天的消逝,应该是不那么令人伤感吧!这是对“天涯何处无芳草”最通常的理解,现在我们经常用这句话来安慰失恋的人。

然而,我们知道,苏轼写完这首词,随他一起贬谪来到惠州的王朝云,每每唱来,便是潸然泪下,这是为什么吗?

读懂“天涯何处无芳草”,才能读懂苏轼和王朝云的爱情


我们对苏轼的“天涯何处无芳草”的理解是有偏差的,甚至是有错误的。这句词所要表达的,非但不是豁达的排解之词,它表达的甚至比“枝上柳绵吹又少”更为深厚,浓重的悲情。

其实,“天涯何处无芳草”是有出处,有来历的,读懂它的出处,才可以领悟它的含义。

《离骚》中有“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这是屈原被流放的时候写的。也就是说:“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既然你楚王容不下我屈原,天下之大,哪里没有容我之处呀?

天下之大,这里的芳草不为我开放,哪里没有我想要的芳草呢?我要去一个有芳草为我开放的地方。

然而,尽管屈原如此说了,但是他终究没有离开楚国。同样,苏轼把自己的身世遭遇和屈原相比拟,苏轼此刻虽然飘零岭南,可是他和屈原一样,无论身世飘零何方,身心始终系在一起,心中始终有一份坚定和忠贞的感情。

苏轼曾经说过:“知我者,唯朝云也”。

王朝云正是理解苏轼跟屈原相比的这样一份忠诚的感情,而且又联想起自己追随苏轼万里贬谪,自己对苏轼的忠诚,又何尝不是苏轼对于君国的忠诚呢?

读懂“天涯何处无芳草”,才能读懂苏轼和王朝云的爱情


“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写,朝云唱。

写的是对身世飘零的感怀,唱的是对自己身世飘零的感怀,正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

“天涯何处无芳草”其实就是“任凭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无论是富贵得意,还是贫贱失意,苏轼不会改变自己对君国的眷恋。

无论是富贵得意,还是贫贱失意,朝云也不会改变她对苏轼的不离不弃,忠贞不渝的爱情。

读懂“天涯何处无芳草”,才能读懂苏轼和王朝云的爱情


苏轼,历尽磨难,不改初衷。

王朝云无悔无怨,情绪和苏轼相通相连,每当朝云想起“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时总会潸然泪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屈原   富贵   天涯   惠州   春景   暮春   绿水   岭南   芳草   豁达   身世   美文   燕子   失意   忠诚   春天   爱情   王朝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