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长城建筑

图一 直隶长城分防险要关峪各口山水形势地舆城图中的山海关

山海关长城建筑

山海关,古称榆关(也作渝关),又名临闾关。山海关之名,源自明初设置的山海卫。据《明史》记载,明洪武十四年(1381),大将军徐达发燕山等屯兵15 000余人修筑永平、界岭等三十二关,山海关便是其中之一。

山海关位于今河北秦皇岛东北15千米,华北平原与东北平原相连的辽河西走廊西端,北倚燕山余脉,东南临渤海湾,山海之间相距7.5千米。边墙纵贯南北,关城紧扼隘口,且东有欢喜岭,为一道天然屏障,西有石河,为一条自然壕堑,将燕山和渤海之间的狭窄陆地布置成一个巨大的军事防御建筑群体。

在总体布局上,山海关充分展示了“主体两翼,左辅右弼”的长城军防体系格局,即以边墙为主线,山海关关城为中心,在从老龙头到九门口的防线上,不但设有10处关隘、7座卫城、37座敌台、14座烽火台、14座墩台等防御设施,还在关东外围设有卫、所、堡城,严格按照长城军事布防“镇城—路城—关城(隘口)—堡城—敌台—烽火台”的格局布置。

图二 山海关总体布局图

山海关长城建筑

作为军事防御中心,山海关关城平面呈四方形,现城高14米,墙厚10米,周长约4 600米,土筑外包城砖。整个城池与边墙相连,以城为关,城外有护城河环绕。关城共设4座门。东门城楼名曰“镇东楼”,共两层,重檐歇山顶,四角戗脊饰以脊兽,楼内外均绘有明式彩画。西面下层红漆木质正门,上层装木质隔扇门,屋檐正中悬挂“天下第一关”巨幅匾额。其余三面分两层开有68个箭窗。西门城楼名“迎恩楼”,南门城楼名“望洋楼”,设在南城墙中间偏西,是关城的正门。望洋楼原为砖木结构箭楼,重檐双层三楹,面阔19.88米,进深10.28米,楼高约13.5米。北门城楼名“威远楼”,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重修,后又毁于火灾。除了在关城东南、东北隅各建一角楼外,还在镇东楼南北两侧修建三座配楼,即“临闾楼”“牧营楼”和“新楼”。临闾楼与牧营楼始建于明万历十二年,与东罗城同期建成。两座建筑规模、式样完全相同,楼高约8.75米,单檐歇山顶,两层砖木结构。楼北、东、南三面辟有20个箭窗。

图三 镇东楼

山海关长城建筑

图四 山海关关城镇东楼正立面、背立面图

山海关长城建筑

在关城四门外均筑有大小不一、平面呈方形或半圆形的瓮城。关城东南、西北、西南隅设3座水门与城外护城河相通。关城东西修建有罗城,南北修建有翼城,外围修建有稍城,前呼后应,左辅右弼,构成犄角,共同拱卫关城。

东罗城建于明万历十二年,其“环城为池,周四百有二丈九尺”,置关门1座,敌楼、角楼各2座。关门上筑“服远楼”,面阔10米,进深5.85米,楼高9.45米,两层,重檐歇山顶。西罗城在关城西侧与关城西墙相连,因是关城后防,故城墙均为土筑。南翼城在关城1千米处,周长1.5千米,城南北各置一门。城内设右翼协领署,明代主要以存放粮草、武器、驻守士兵为主。城北1千米为北翼城,建筑形制与南翼城相仿,城内设左翼协领署。居于关城外东侧的稍城,名为威远城,南侧的稍城为宁海城。其中,宁海城是明末为加强海防而建的城堡,其东、南两墙均为长城主线,并由双边墙围护,占地1.6公顷,形状呈不规则梯形,设南北两门,城内为龙武营驻防。北门城楼三开间,歇山顶,高7.35米。南城门为一面阔11米、进深6.4米的箭楼,歇山顶,高5.88米。

图五 山海关东罗城服远楼

山海关长城建筑

图六 山海关东罗城服远楼正立面图

山海关长城建筑

与关城防御体系相协调的便是山海关高大结实的边墙。这里集海中长城、平原长城、山地长城于一体,构筑成山、海、关的格局。

海中长城,即老龙头长城,位于山海关关城南5千米处。作为山海关长城之首,由入海石城、靖卤台、王受台、南海口关、澄海楼等部分组成。入海石城是老龙头长城深入海中的部分,其北接靖卤台,构成了封锁海面的制高点。靖卤台修建于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实为敌台之始,在南海口尽头,屹立海水之中。靖卤台是座空心敌台,高10.55米,分上、中、下三部分。下部基础高2.75米;中部高4.01米,内设3个券室,6个过券洞口连通各室,券室四周开有6个券窗;上部台中西侧建有出口铺房,即库房,用以储备军火弹药。台面四周是垛口,可用来瞭望敌情。南口海关是坐落在南海口的一座关隘,也是长城在滨海设置的唯一关口。关门所建城楼面阔12.88米,进深7.4米,高约7米。在南海口关北约20米处设置的澄海楼,是在原观海亭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的,其“高三丈,广二丈六尺,深丈有八尺”,为两层重檐歇山瓦顶,木结构。

图七 山海关老龙头靖卤台

山海关长城建筑

图八 山海关老龙头靖卤台剖面图

山海关长城建筑

平原边墙,即关城长城和南北翼长城,它是山海关的中部区段,砌筑在山海夹峙的辽西走廊正中。山地边墙,主要指从角山长城北至九门口段长城。这段边墙大多借用悬崖峭壁随坡就势砌筑,形成了“深沟高垒”的局势。从老龙头向北,中经山海关关城,向东北直到号称“京东首关”的九门口。

作为长城东部的第一个关口,也是长城拱卫明王朝京城的第一道关隘,山海关结构严谨,功能明确,构成“主体两翼,左辅右弼,互为犄角,一线逶迤”的空间格局,是长城军事防御系统设置的典范。

本文引自《中国长城志 建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山海关   长城   翼城   威远   左辅右弼   燕山   敌台   重檐   关隘   进深   南海   城楼   千米   美文   山顶   龙头   建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