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难封侯 飞将军李广的悲情人生


万里难封侯 飞将军李广的悲情人生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这是卢纶在《塞下曲》中描写一名武将射虎的情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将军深入山林,忽然风吹草动,似有虎啸,隐约可见林木深处果然有一只斑斓猛虎,将军搭箭引弓,一箭射出,不得其踪,天亮之后,但见昨夜射出之箭, 已深深嵌入石头中。该诗三言两语道出这位将军箭法高超,臂力惊人。他就是被世人谓之“飞将军”的汉代名将李广。

万里难封侯 飞将军李广的悲情人生

王昌龄在《出塞》中也写道:“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其中“飞将”即指“飞将军”李广。施耐庵在《水浒传》中描写了一个善射的武将名叫花荣,人称“小李广”花荣,可见李广之箭法高超。

万里难封侯 飞将军李广的悲情人生

飞将军名不虚传

李广(?—前119年),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西汉时期的有名战将,其先祖李信为秦朝名将,曾率军击败燕太子丹,李氏家族世袭了“仆射”这一武官职位,世代相传,男丁自幼练习骑马射箭,阵法演练。李广在“习武练兵”家风的熏陶下,武艺日渐精进。汉文帝十四年(前166 年),匈奴大举入侵萧关(今宁夏固原一带),李广以“将门子弟”的身份从军抗击匈奴。李广身材高大,手臂修长,擅长骑射,因为武艺高强,勇猛顽强,置个人生死于不顾,斩杀匈奴首级众多,被朝廷任命为汉中郎。李广曾随从皇帝出行,冲锋陷阵义无反顾,抵御敌寇舍生忘死;搏斗猛兽从未闪失,深受汉文帝赏识和器重。有一次文帝叹道:“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意思是说:“很可惜呀,你没遇到 合适的时机,假如让你生在高祖时代,封个万户侯不在话下!”汉景帝即 位后,李广任陇西都尉,后又改任骑郎将。

万里难封侯 飞将军李广的悲情人生

汉景帝三年(前154),景帝采用晁错的《削藩策》,先后下诏削夺楚、赵等诸侯国的封地。吴王刘濞实力最强,发号施令,并向各诸侯国讲明唇亡齿寒的道理,遂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 等刘姓宗室诸侯王,以“清君侧”为名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叛乱。“七国之乱”之际,李广任骁骑都尉,随太尉周亚夫奉命出征,反击叛军。在昌邑城下,李广身先士卒,率先登城,夺取叛军军旗,立了头等大功,从此名声显赫。当时梁王也想称帝,他错误地判断了当时形势,接受了梁王授给他的将军印,还师之后,没有得到朝廷的封赏。后被调为上谷太守,驻守边疆,防御匈奴进攻。典属国公孙昆对汉景帝说:“李广的才气,天下无双,屡次与敌虏肉搏。”后又调他为上郡太守,转任边郡太守,曾为陵西、雁门、代郡、云中太守,李广曾任七郡太守,皆驻守边防一线,打仗不按常规,行动敏捷,飘忽不定,被匈奴人称为“飞将军”。因奋力作战出名,匈奴闻之色变,不敢越雷池半步。

万里难封侯 飞将军李广的悲情人生

李广在驻守上郡期间,匈奴有进攻的迹象,汉景帝一亲近宦官带了几十名骑兵去打猎,忽然前方出现三个匈奴人,双方交战,匈奴连发数箭,伤了宦官,几十名骑兵也被射伤射杀。宦官死里 逃生跑回营向李广禀报。李广熟悉边情,断言说:“这一定是射雕之人。”亲自带领百名精骑兵急追匈奴。结果射死二人,活捉一人,果然是匈奴射雕之人。待捆绑好俘虏上马返回营地时,忽然发现匈奴有数千骑兵尾随而来。匈奴骑兵见李广只有百余名骑兵,准备围歼。面对这种情况,如果交战,凶多吉少。此时的李广胸有成竹,毫不惊慌,对部众说:“我们孤军出 征,远离大本营,兵员又少,如果此时撤退,匈奴一定会追赶射杀我们,必败无疑。现在我们要沉着冷静,匈奴以为我们是诱敌的先兵,必然不敢袭 击我们。”

万里难封侯 飞将军李广的悲情人生

行军布阵不拘一格

《史记·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记录了这次实战情景:“猿臂 善射,实负其能。解鞍却敌,圆阵摧锋。”李广命令部队朝着匈奴骑兵前进,当行进到距离匈奴阵地二里许时停了下来,又下令大家都下马解鞍,把马放开,随便躺卧,就地休息。部众不理解说:“敌众我寡,又距离敌人很近,如果匈奴发起攻击,如何是好?”李广说:“敌人以为我们逃跑,现在却向他们走来,又解鞍下马就表示不走,可以使敌人更加坚定地认为我们是来诱敌的。”果然匈奴骑兵没敢袭击。天黑之后,匈奴也始终不敢出击。两军对峙多个时辰。直至夜半时分,匈奴深感恐惧,以为汉军伏兵就埋伏在附近,随时准备袭击他们,遂赶紧撤走。可以看出李广戍边时,不但勇猛,而且很有谋略,治军简便易行,士卒安逸快乐,士兵大多愿跟随李广,也甘心情愿为他拼命。

万里难封侯 飞将军李广的悲情人生

《史记·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谓之:“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李广才气,天下无双。”叶适言:“李广自用兵,人所不及,世或以常律论之,固非矣。”李广行军打仗不讲究章法,随便任意,无严格队列要求,不讲究旗帜阵势,宿营时不严格要求地点、程序,哪里有水草,就在那里驻扎军队,三三两两,极其分散,晚上也不打更,但却远远地布置了哨兵,以防敌人偷袭,他简化各种文书簿册,饮食起居,皆针对匈奴骑兵来去迅速,战场情况瞬息万变,所率领的骑兵一听号令,不管在任何地方,都能快速收拢,随时出征,所以不曾遭到过险情。他认为打仗要随机应变,不要过多拘泥于队伍编制、行军队列、作战阵法,如果饮食起居过于繁琐格式化,对军队驻营阵势要求严格,夜里要打更,还要处理军务、考核军吏、回复往来公文,有时通宵达旦,军队得不到休息,这样反而会影响战绩。

万里难封侯 飞将军李广的悲情人生

李广性孤、寡言,不与人多说话,行军休息就在地上画作战阵图,与军士以射箭做游戏,每每作战箭不虚发,只有待敌抵近才射击,敌人往往应弦倒地,匈奴皆畏“飞将军”的勇猛与谋略。汉景帝后元三年(前 141 年),景帝驾崩,汉武帝即位,左右近臣都认为李广是名将,汉武帝将李广从郡太守调任未央宫禁卫军长官。汉武帝元光二年(前133年),武帝听从王恢之言,在马邑伏重兵意图围歼匈 奴主力,但因单于生疑退兵而作罢,马邑之战功亏一篑,徒劳无功,时李广为骁骑将军。公元前129 年,李广从雁门出击匈奴,李广寡不敌众,匈奴单于深知其足智多谋,骁勇善战,下令活捉李广为己所用。李广被俘,匈奴军士将他放置在两匹马中间搭成的网上,李广假寐,突然跳上匈奴骑兵坐骑,驱马向南跑了数十里,数百名匈奴骑兵尾追而来,李广用夺来的弓箭射杀追兵,终于回到汉军营地。

万里难封侯 飞将军李广的悲情人生


破匈奴徒劳无功

朝廷认为李广战败,又当过俘虏,被贬为庶人。李广后来又被朝廷启用,担任郎中令。汉元朔六年,又调任为将军,跟随大将军卫青从定襄郡出击匈奴。三年之后,李广率四千骑兵从右北平出发,博望侯张骞率一万骑兵和李广同行,两队人马分头并进。深入匈奴地域之后,匈奴左贤王率四万骑兵包围李广,在十比一的兵力对比之下,李广毫不畏惧,派遣儿子李敢快马加鞭冲击敌阵。李敢直穿匈奴骑兵包围圈,越左右两翼而回。面对匈奴的猛攻,李广命军士布成圆形阵势,匈奴兵锋所指,箭如雨下,汉军死伤过半,汉军兵力疲惫,箭也即将用完。李广命士兵远远拉弓,不要放箭,待敌抵近再射击,李广亲自用大黄弩弓射杀敌将多人,匈奴畏惧不敢近前。面对强敌,李广气定神闲,振奋了军队士气,天色渐暗,夜无战事。次日仍奋力战斗,后张骞率军赶到,匈奴方才退去。此战,李广士卒死伤惨重,功罪相当,没有封赏。

万里难封侯 飞将军李广的悲情人生

汉武帝元狩 四年(前119年),派遣卫青、霍去病各率五万骑兵由定襄、代郡出击,横跨大漠,远征匈奴本部,是为“漠北之战”,此时,李广已经年迈,几次请求随行参战,未被武帝应允,后经不起李广一再请求,同意他出任前将军。汉军出塞后,卫青捉到匈奴俘虏,知晓单于驻地,自带精兵追逐单于,而命令李广和右将军队伍合并,从东路出击。东路迂回绕远,且缺乏水草,势必难以成功。李广请求说:“我乃前将军,大将军却命令我从东路绕道 出兵,况且我从少年时就与匈奴作战,熟知军情,今日难得与匈奴对阵,我愿做前锋,先与单于决战。”卫青曾暗中受到汉武帝点拨,认为李广年老,命运不好,不让他与单于对阵。李广悲愤地领兵与赵食其合兵从东路出发,不料迷路,没有按预定计划到达指定地域,最终李广失去了最后一次封侯 机会。

万里难封侯 飞将军李广的悲情人生

李广将罪责全部承担,遂仰天长叹:“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 天哉!且广年六十馀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然后引刀自刭,死的甚是悲壮。将士为之痛哭,百姓听闻叹气。汉班固《汉书·广传》曰:“李将军恂恂如鄙人,口不能出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流涕,彼其中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然三代之将,道家所忌,自广至陵,遂亡其宗,哀哉!

万里难封侯 飞将军李广的悲情人生

终老难封抱憾千秋

李广戍守边关,历任七郡太守,前后四十多年,朝廷赏赐均分给部下,饮食与士兵无异。家中没有多余财物,也未曾购置田园美宅。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号令不烦,师徒乡之,其李将军之谓也!”李广墓位于天水市城南石马坪,建于何时已难考究,是为衣冠冢墓,门额题“飞将佳城”,墓前立清乾隆年间重建“汉将军李广墓”碑。李广死时,长子、次子已经过世,仅留下幼子李敢。李敢为霍去病部将,因功被封为关内侯,听闻父亲死讯,认为是卫青任意调离李广,为此打伤卫青。卫青隐藏此情,卫青外甥霍去病后来在甘泉宫狩猎时射杀了李敢。李广孙子李陵,爱士卒,为猛将。

万里难封侯 飞将军李广的悲情人生

后唐朝皇帝李渊、李世民追李广为先祖。唐朝建中三年(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前将军北平太守李广”。及至宋代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李广,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李广亦位列其中。《史记李将军列传》文末曰:“猿臂善射,实负其能。解鞍却敌,圆阵摧锋。边郡屡守,大军再从。失道见斥,数奇不封。惜哉名将,天下无双!”李广英勇善战,与匈奴作战七十余次,立下赫赫战功。历经汉文帝、景帝、武帝,对大汉王朝可谓是忠心耿耿,李广难封,悲壮自杀,抱憾千秋。

万里难封侯 飞将军李广的悲情人生

生不逢时?另有隐情?

千百年来,人们为“飞将军”李广不得志而愤愤不平,高适在《燕歌行并序》中写道:“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唐代著名诗人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吕蒙正言:“李广有射虎之威,到老无封;冯唐有乘龙之才,一生不遇。”说的是汉文帝时,冯唐以孝悌而闻名,拜为中郎署。由于为人正直无私,敢于进谏,不徇私情,时时处处遭到排挤,直到头发花白,年事已高,也没有得到升迁,还只是个郎官。

万里难封侯 飞将军李广的悲情人生

那么,为什么李广难以封侯呢?让我们看几个事例。“七国之乱”时,李广跟随周亚夫平定吴楚联军,立下战功。梁王刘武想做皇帝,看上李广之才,希望李广能日后支持他,私授李广将军印,李广自以为立下战功,错误地站在了梁王一边,竟然接受了封赏,认为梁王授其将军印合情合理,回京还炫耀一番,此举触怒皇帝,未受到奖赏,从此在汉三帝(汉文帝、景帝、武帝)心中,埋下李广不忠的阴影。老子曰:“自视者不章,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由此可见,李广不识时务,分不清 利害,此其一也。当年李广被贬,游猎回霸陵亭太晚,城门已关。随从言: “此为前任李将军”,霸陵亭尉借助酒性呵斥道:“今将军不得夜行,何 况前将军乎!”李广气而无可奈何,只能夜宿城外。不多久,匈奴入侵辽西,杀太守,皇帝任命李广为右北平太守。李广请求霸陵尉与他一起赴任,后而斩之。由此可见,李广公报私仇,气量狭小,此其二也。

万里难封侯 飞将军李广的悲情人生

李广任陇西太守期间羌人发动叛乱,平叛后诱杀八百降卒,损害了大汉王朝的仁义形象,由此可见,李广阴险残忍,背信弃义。李广在参与卫青大将军的漠北之决战时,卫青让其从侧路袭击,但李广急于封侯,请战想当先锋,渴望最后一搏取得战绩,李广命运不好,中途迷路,没有完成任务,气急败坏,自刎而死,失去最后封侯的机会。说明李广崇拜个人英雄主义,不能顾全大局,气量狭窄,留下千古遗憾。这四点权且当作李广难封的原因,但不止这些,还有另外一些原委,有待我们进一步探讨。

(王彦峰 杨秀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飞将军   陇西   单于   太守   北平   史记   汉军   士卒   东路   作战   汉武帝   匈奴   骑兵   名将   美文   将军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