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者,善于学习!这个思维模型一定要知道!(成长文章)



优秀者,善于学习!这个思维模型一定要知道!(成长文章)

文章作者‖魏晋寒

图片来源‖网络


学习效率的高低,决定一个人的人生高度。这话一点都不假,尤其当人们处于职业生涯、工作岗位的时候,学习效率越高,就意味着人们学到的理论知识、岗位细则、操作经验越多(熟能生巧);就意味着人们融入新环境、新角色、新任务、新行业的速度越快(形成先发者优势);就意味着人们的知识库、技能库越发牢固和贯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开拓创新);就意味着人们获得更大程度的竞争优势(在茫茫人海中脱颖而出)……

然而在我们的身边,总有人焦虑、疑惑、懊恼的诉说着:

为什么我阅读了那么多专业书籍,但是仍然在原地踏步,一点进步都没有?

为什么我做了那么多练习,记录了那么多笔记,但是仍然很难解决实际问题?

为什么我拥有那么多年的工作经验,但是仍然无法获得“质”的提升,仍然无法追赶和别人的差距?

凡此种种,都有一个相同的原因限制着、阻碍着人们的成长高度——学习效率低下。

优秀者,善于学习!这个思维模型一定要知道!(成长文章)

——

——01学习金字塔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

想要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有一个思维模型,我们一定要有所了解;有一个理论概念,我们一定要有所关注:

这个思维模型叫做“学习金字塔”;

这个理论概念叫做“知识留存率”;

1946年,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最先提出“学习金字塔”思维模型。随后,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也通过实验发布了“学习金字塔”的实验报告。

在学习金字塔的思维模型当中,埃德加·戴尔按照学习效率的高低水平,将多种学习方式排列成金字塔模样。具体来说:

听讲(被动学习)的知识留存率为5%;

阅读(被动学习)的知识留存率为10%;

视听(被动学习)的知识留存率为20%;

演示(被动学习)的知识留存率为30%;

讨论(主动学习)的知识留存率为50%;

实践(主动学习)的知识留存率为75%;

传授给他人(主动学习)的知识留存率为90%。

……

优秀者,善于学习!这个思维模型一定要知道!(成长文章)

在了解“学习金字塔”思维模型的同时,我们还需要掌握两个理论概念:一个是主动学习,另一个就是被动学习

什么是主动学习?

简单来说,主动学习就是一个“输入——练习——输出”的学习过程,也可以称之为“学——思——行——用”的闭合链接。人们通过具体的学习练习,将源于书本、他人、环境中的知识经验吸纳过来,内化成自己的经验认知,最后以口语表达、实践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等等形式,反馈到外界环境当中,这就是主动学习。

学(学习)——必须有一定数量的信息输入;

思(思考)——知识是破碎的,需要大脑的梳理和整合;

行(行动)——通过实践行动,验证知识的正确性,以及自己的掌握程度;

用(应用)——只有应用到具体的场景当中,知识才能产生价值;

现实当中,很多人之所以学习效率不高,其根源往往犯了学而不思、学而不行、学而不用的学习错误,尤其是“学而不用”这个习惯纰漏,很多人并没有足够重视,甚至他们因为“知行合一”的字面理解,错误的认为学习的最后阶段就是行动和实践。然而,没有具体的问题指引,没有明确的场景需求,没有确切的任务导向,就算我们的行动干净利落,操作完美无缺,实践的合理合规,依然没有具体的作用意义。

所以说,学习的最后阶段不是行动,而是应用。

优秀者,善于学习!这个思维模型一定要知道!(成长文章)

说一个我自己的例子:

为了解决鞋子乱放、乱丢的问题,我在网上购买了一个木质鞋柜,需要邮寄回来自己组装。商家配有相关的组装视频,这样大大降低了外行人的组装难度。

组装视频并不算冗长,我反反复复观看了三遍,然而观看前两遍的时候,我有些眼高手低,走马观花,根本没有思考其中的关键步骤,没有深究一些钉扣的安装方法,自以为可以轻而易举将鞋柜组装起来。

谁曾想到,自己关闭视频,真正着手组装的时候,自己的表现简直一塌糊涂。面对散落一地的木质板块、连接钉扣、装饰挂件的时候,心头更是一团乱麻,不知道先安装哪个,后安装哪个;不知道这个怎么安装,不知道那个怎么安装。

如此,我不得不将先前的组装视频再次认认真真的观看了一遍,并且一边思考,一边在纸上画了一个草图。

如此这样,动手安装才简单顺畅了一些。

最终,花费了足足2个小时时间,我才把木质鞋柜安装完毕,放到进门口的过道角落。

回顾安装木质鞋柜的整个过程:我手握详细明确的说明书(理论知识),但是依然组装不成;我没有细致思考(分析思考),结果还是组装不成;就算我看过说明书,并且思考了其中的关键要点,但是行动起来的时候,还是会有这样、那样的操作问题(学习过,思考过,但是依然做不到)

这就是主动学习的“学——思——行”三个过程。当然,还有最后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环节——用(使用)。倘若我们把鞋柜组装完毕之后,结果依然不规范使用,依然将鞋子乱放、乱丢。

那么,我费时费力观看说明书、列笔记草稿、动手组装等等过程将变得毫无作用。所以,主动学习中的“学——思——行——用”四个过程缺一不可。

最后强调一下,学习的最后环节,一定是应用。其中包括具体问题的解决,具体任务的完成,具体岗位的适应,具体行业的融入。

优秀者,善于学习!这个思维模型一定要知道!(成长文章)

什么是被动学习?

从学习金字塔的表述来看,主动学习的效率远远高于被动学习。然而在生活当中,绝大多数人都是在盲目的被动学习。在这里,“被动”一词具有3个含义;

一是学习意愿的主动和被动:

被动学习:环境逼着我去学习;

主动学习:我自己愿意去学习;

二是学习内容的主动和被动:

被动学习:环境让我学习什么,我就去学习什么;

主动学习:我会根据自己的想法,扩充自己的知识宽度和知识深度;

三是学习习惯的主动和被动:

被动学习:学而不思、学而不行、学而不用;

主动学习:学——思——行——用。

想要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就要把自己的学习习惯从“被动学习”渐渐转变为“主动学习”,尤其是学习习惯上的“主动化”转变更为重要。

优秀者,善于学习!这个思维模型一定要知道!(成长文章)

——

——02知识留存率

顾名思义,知识留存率就是指我们学习了某个知识经验,在一定时间节点以后,我们对它们的掌握效率。这个时间节点可以是一天、一周、一月、甚至是一年。

比如说:

有些知识经验,即便仅仅过了四、五天时间,但是我们已经变得记不住,做不到,不会用。

有些知识经验,虽然已经过了四、五年时间,但是我们还是记忆犹新,说到做到。

这就是知识留存率的高低差异。

在这篇文章当中,我并非强调知识留存率的概念定义,而是要反问读者一个问题:你的知识留存率,是高是低?你有在意过吗?

现实当中,很多人总是在浑浑噩噩的学习着,一知半解的思考着、按部就班的行动着、得过且过的实践着,他们根本不会在意自己的生活效率,也不会反思自己的知识留存率。知识留存率低了,他们不会反思问题;知识留存率高了,他们也不会总结方法。

很多人之所以学习效率不高,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手段有所偏颇;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人根本没有思考过自己学习效率是高是低这个问题。

在学习这条路上,我们一定要有一把看得见、摸得着、值得反思、值得总结的效率标度。并且时刻警惕,及时修正,主动完善。

在我们的脑海当中,一定要有“知识留存率”这个理论概念,并且经常性、主动性的去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习惯。正所谓:知道水的深浅,我们才能更好的游泳;知道船的速度,我们才能更好的远航;知道汪洋的路程,我们才能更好的到达目的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鞋柜   模型   思维   戴尔   美文   金字塔   说明书   善于   效率   主动   概念   过程   理论   优秀   经验   环境   时间   知识   文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