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有四种境界!(涨知识)




学习有四种境界!(涨知识)



文章作者‖魏晋寒

图片来源‖网络



学习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但它却会让人生变得更加简单。正如作家刘同说的那样:“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无论是学生时期的答题求解,或者是职场岗位的技能任务,甚至是家庭生活的衣食住行。会者不难,难者不会,一定是“学习”二字带给人生最直观的改变。

我们总是希望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获得更多的学习果实,减少不必要的学习错误。

这个时候“学习四境界”的思维概念,我们不得不了解一下。

学习有四种境界!(涨知识)

——01

学习的第一个境界:无知无惧

面对一片崭新的知识领域,或者是一个全新的职场岗位,某些人往往表现的信誓旦旦、自信满满,认为什么都很简单,认为什么都一学就会,呈现出一种无知且无惧的学习状态。

处于这个学习境界的人,他们往往看重速度而忽略质量,看重大概而忽略细节,看重简单知识而忽略困难知识,很容易触犯眼高手低、马虎大意、挑三拣四、囫囵吞枣、急于求成的学习错误。

任何知识技能的构成,都是遵循“点——线——面——体”的开拓循序。然而当我们处于“见叶不知林、见水不知海”学习阶段的时候,总会错误的认为某些知识、技能的浅显简单。

虽然我们掌握的东西不多,但总感觉什么都很简单,这个是第一学习境界的共同毛病,囫囵吞枣、眼高手低也是人们最容易发生的错误。

学习有四种境界!(涨知识)

——02

学习的第二个境界:无知有畏

当我们渐渐熟悉某一项知识领域,或者是某一个职场岗位,庞大的知识储量、技能要求、学习内容渐渐从知识点、知识线过度到知识面、知识体。

这个时候,我们仿佛刚刚打开一扇小门,却兀然发现一片茫茫大陆般豁然开朗,同时亦有一种“越学越多,越学越不会”的恐惧感和落差感。

这个时候,我们很容易表现出无知、畏惧的学习感受。

处于这个学习境界的人,最大的弊病就是容易半途而废、容易拖延懈怠,容易望而却步。人们渐渐看到了知识全貌的庞大,看到了和理想之间的偌大差距,看到了漫长、艰辛的学习过程。

原先依靠“新鲜感、兴趣感”的学习动力,现在只能依靠意志力去维持和延续。

没有办法,很多书确实很难记忆、很多知识确实很难理解、很多技能确实很难掌握,很多岗位确实很难出类拔萃。

想要平稳度过第二学习境界,没有花招巧招,就是看自己的意志力是否合格。

学习有四种境界!(涨知识)

——

学习的第三个境界:有知有畏

当我们进一步掌握了某一片知识领域,进一步融入了某一个工作岗位,甚至成为相应范畴前20%的能人大咖。这个时候,有知有畏的学习境界就会随之到来。

处于这个学习阶段,我们对于知识面、知识体仍然心怀敬畏之心,只不过我们已经构建出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只需要按部就班、添砖加瓦的学习、实践以及应用,我们就可以持续成长进步。

这个时候,我们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知识技能,解决许多实践问题,然而相对困难的问题局面,仍然需要我们进一步学习和掌握。

倘若我们已经来到有知、有畏的学习阶段,最容易触发的学习弊病就是自满得意,停下前进的脚步。

就像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我们已经攀登了其中的8000米高度,对自己的成绩已经非常满意,就算停下攀登的脚步,仍然可以超过很多竞争对手。

剩下的848米看似不高,可以攀登,也可以放弃。

然而如此848米高度才是决定一个人最终学习效果最重要的十字路口。要知道,真正厉害的人,并不是处于某个领域20%的人,而是处于某个领域1%的人。

学习有四种境界!(涨知识)

——

学习的第四个境界:有知无畏

处于第四个学习境界的人,他们已经和某项知识领域融为一体,和某个职场岗位合二为一。他们已经经历了“学习+实践+解决问题”的全部过程,成为某个领域前1%的能人大咖。

他们不仅可以解决一般性的问题,还可以解决很多困难、疑难的问题。

常言道:学无涯、思无尽、行无止。

常言又道:活到老,学到老。

当我们对于某个领域知识、职场岗位的认知已经达到了前1%排名状态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转换方向,朝着下一个领域,继续经历以上四个学习境界。即:

无知无畏

无知有畏

有知有畏

有知无畏

如此,人生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茁壮成长,优秀卓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无畏   境界   囫囵吞枣   知识   眼高手低   知识面   弊病   美文   无知   岗位   确实   困难   技能   错误   领域   简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