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陪”的质量,影响着孩子的能力


父母“陪”的质量,影响着孩子的能力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教育培训机构将会大幅度缩减,随着政策的深入实施。孩子的优秀程度与父母的教育理念和陪伴方式越来越密切联系

父母“陪”的质量,影响着孩子的能力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优秀孩子是优质教育的成果,问题孩子是问题家庭的产物。

父母“陪”的质量,影响着孩子的能力

父母的错误陪伴方式

1:敷衍了事,没有真正解决问题。

陪伴,不只是陪着这么简单。如果家长一边陪孩子,一边做自己的事情,就等于没有陪伴。

孩子需要的是“被看到”,而不是“被陪着”。

2:耐心太差,没有控制好情绪。

有些家长恨铁不成钢,动不动就发脾气,对孩子又打又骂。

只看到孩子的差,看不到孩子的好,失去耐心的陪伴,会成为孩子成长中的“毒药”。

3:回应太少,和孩子距离很远。

有些家长很敷衍,不管孩子做什么,一句“好的”、“知道了”就应付过去了。

对于3-12岁的孩子,父母参与度过低的陪伴,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4:说教太多,会使孩子产生厌恶。

说教并非教育,只是一种发泄,一场不负责任的指责。

父母总是说教,就是站在了孩子的对立面。当父母用权威武装自己的时候,孩子就会用情绪保护自己。

5:期待太高,给孩子施加压力。

孩子并非机器,不是我们付出了爱与关心,就一定要最大限度得到孩子的回馈。

教育孩子,不应该抱有太强的功利心。

陪伴孩子,也不能只为了让他考出好成绩。

陪伴是个很复杂的概念,父母陪在孩子身边,更重要的是了解孩子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害怕什么。

只有深入地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父母的陪伴,才是有效的教育。

父母高质量的陪伴方式

父母“陪”的质量,影响着孩子的能力

真正优质的陪伴,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陪伴的质量。

第一种:用心的陪伴。

陪伴孩子要“用心”,而不是“用力”。

用心关注,用心倾听,用心帮助,只有父母用心了,才能帮助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二种:尊重的陪伴。

不要打击孩子,不要一味指责,不能高高在上,哪怕是自己的孩子,也要给予应有的尊重与信任。

真正的陪伴,是和孩子做朋友,我们都要放低姿态,互相尊重,彼此包容。

第三种:耐心的陪伴。

和孩子沟通时,一定要注意措辞和态度,讲明道理,切忌发火、给孩子贴标签。

有些道理我们都懂,但孩子未必就懂,所以要花更多的耐心来教育孩子。

第四种:平常心的陪伴。

不是所有孩子都能考100分,有孩子登上第一名,就要有孩子在路边鼓掌。

成绩并不意味着一切,孩子还有很多可能性。我们要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找到最合适的成长道路。

第五种:共同成长的陪伴。

董卿说过: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你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父母陪伴孩子的过程,就是给孩子做好榜样的过程。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父母“陪”的质量,影响着孩子的能力

最优秀的父母,在陪伴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也在不断进步,努力跟上孩子的步伐,做好孩子的引路人。


小学阶段父母“陪伴”需要关注

小学一、二年级

父母“陪”的质量,影响着孩子的能力

1.写字工整

如果不从一开始就让孩子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等到了高年级的时候再去纠正他,会让孩子做作业的效率就直线下降,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


2.做作业速度


成绩明显低于班级平均分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做作业速度慢。


所以一开始不要求正确率,只要求速度,严禁边做作业边玩,尽量做作业中途不吃东西、不上厕所。先做他不擅长的作业。


这个阶段切忌把追求成绩错误地表现为要孩子当第一名,更不该只重视分数高低和名次,使孩子错误放大成绩的意义与重要性。


鼓励孩子追求"自己的最佳表现"、"跟自己竞赛",让孩子了解成绩是一种自我检验而不是分数、名次的追求。


小学一二年级还要培养孩子每天朗读、写简单日记的习惯。总之,一定要培养好孩子的学习习惯。


小学三、四年级

父母“陪”的质量,影响着孩子的能力

小学三年级的学习习惯直接决定高考的学习成绩,小学三年级和高二成绩相关系数为0.82,重要程度不用多说了。

这个阶段是孩子学习逐渐定型的重要阶段,这时的孩子有了自己的主见,所以又是一个不稳定的阶段,孩子在一二年级养成的良好习惯一定要加强不能放松。


三年级后不用跟一二年级一样再坐在旁边陪伴孩子做作业了,他们开始主动积极的接受新知识,但你要教会孩子做计划表、整理错题、做笔记。


1.语文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阅读计划表,记录每个月的阅读字数。中年级也是孩子写好作文的关键时期,平时孩子写日记要引导他多写生活中发生的事儿,多描写细节。


2.数学


从三或四年级开始,如果孩子学习轻松,喜欢挑战,那么可以学点奥数,但是千万不能强迫。


学奥数要抱着训练态度和平常心,但不是指随随便便应付,学奥数最难得的是坚持,首先家长要坚持,做好情绪的疏导,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既然选择了就坚持,既然坚持了就努力做好。


3.英语


三四年级英语是从听说到读写的过度期,平时多看看英文绘本,要求孩子拼写单词等。


三四年级开始教孩子画重点、整理错题本、简单记笔记


记笔记和找重点是相辅相成的,但是要让孩子尽量做到边听边写,记多少算多少,千万不要为了记笔记而错过老师的讲课内容。

小学五、六年级

父母“陪”的质量,影响着孩子的能力

到了小学高年级阶段以后,不用再过问课业细节了,只要在他偶尔犯懒的时候提醒他,遇到挫折的时候鼓励他,在他实在找不到解决办法时跟他一起寻找方法,是不是很轻松?


这时候孩子有了自主的学习能力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不是很感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古话?以后初中高中你也同样省心的。


1.语文


语言素养是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小学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孩子,进入初中语文再差也不会差哪去。


小学学过的或者要求必备的古诗词,最好分类整理一下,并定期朗读背诵,做到滚瓜烂熟。


成语和文言文词句积累一定要知其意识其字,并且要体会文言文的语感。


2.数学


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家长尽量让孩子去学奥数,不管孩子学不学得好,肯定不会让孩子越学越笨!


那些学过奥数的孩子进入初中以后,他们的思维明显比没学过奥数的活跃,新知识接受能力也比他们强,这些孩子便越学越带劲,考试分数就慢慢拉开了距离。


数学考试也是以中考为标准,很多题都是中考原题。


都是找规律、周期循环、图形数数、简便计算、定义新运算、数列求和、方程解题等等......运算律尤其是分配律要反过来倒过去地会运用。


总之小学奥数的知识多学一点最好。小学里的所有几何知识(图形知识)一定要学好,初中才不会苦恼,小学的几何与初中几何联系得很紧密。


3.英语


现在初中英语虽然从字母学起,但进度很快,还没消化又讲新课,作业全是课外试卷,周末更是几大张。


建议在小学将英语学得扎实点,学得多一点,进入初中英语学习也会轻松许多。小学英语听、说、读、写、背一样都不能少,不然就会变成老大难科目。

父母“陪”的质量,影响着孩子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父母   孩子   作业   文言文   英语   美文   几何   耐心   用心   家长   初中   成绩   阶段   年级   能力   质量   小学   笔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