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典籍里的中国》的典籍魅力,学习《道德经》的成功之道

从2月份开播,就引起了广泛关注。半年过去了,至今还没有更完,即使更新间隔一两个月,依旧是国内最受追捧的电视节目《典籍里的中国》。

感受《典籍里的中国》的典籍魅力,学习《道德经》的成功之道

这个节目为什么火呢?

立足于中华优秀文化是这个节目火的根本保障。

民族精神从曾经的只在口耳相传,到节目用舞台演绎的方式把中国的典籍文化呈现在大家眼前。让观众回顾学习中国优秀的典籍文化,感受其中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

感受《典籍里的中国》的典籍魅力,学习《道德经》的成功之道

《典籍里的中国》从电视节目的表达优势出发,综合运用了环幕投屏AR实时跟踪等新科技手段呈现经典,打造出穿越历史时空的感觉,让观众沉浸其中感受历史的源远流长。沉浸式的体验让存在于“故纸堆”和“象牙塔”中的传统文化,能够打破时空间隔,引发共鸣,得到网友的好评。这是节目的突破,也是文化的革新。

感受《典籍里的中国》的典籍魅力,学习《道德经》的成功之道

最新一期《典籍里的中国》,简述的典籍是《道德经》它以老子在守藏之室期间的经历作为核心故事,展现老子求道、悟道、传道的一生,求索“上善若水”的奥义,以此致敬伟大的哲学先贤,致敬伟大的东方智慧。

感受《典籍里的中国》的典籍魅力,学习《道德经》的成功之道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著作。又称《老子》,被道教作为重要经典收入道藏。共81章,分上、下篇,上篇言道,下篇言德。

感受《典籍里的中国》的典籍魅力,学习《道德经》的成功之道

《道德经》主要是论述两个方面:一是世界本体——自然,即道与阴阳。道为世界之真,用阴阳成物。二是意识。意识为物的本性,以谦柔通于道。在这两个层面上,又构建了两重秩序:一是人,意识与自然间的秩序。这种秩序表明人要尊敬、理解、学习自然。二是人与人之间的秩序。这种秩序就是爱。脱离了爱,这种秩序将不复存在。

感受《典籍里的中国》的典籍魅力,学习《道德经》的成功之道

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函谷关,老子浓缩自己一生关于宇宙、社会和人生的思考,为后世子孙留下了一份永恒的精神力量。其中,“圣人大不为”的东方智慧,涵养了华夏儿女如水一般的性格底色,成为中华民族于风云变幻中宠辱不惊的力量之源。

感受《典籍里的中国》的典籍魅力,学习《道德经》的成功之道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提出了一个的观点:“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圣人不为大,故能成其大。’’意思是说,杰出的人并不直截了当的去追求大事,难事,而是有意识的不做大事,不做难事。他们做什么呢?他们做的是比较容易成功的小事。对大事难事的把握和控制,在于从简单容易的方向下手,实现远大的目标,不与高难度的问题正面交锋,主动的避开高难度的问题。从小的细节入手从最基本的事情做起,而不要直截了当的构建一个大的格局,大场面。这样因为没有风险,就没有太大的失败可能性,不断的积累小的成功就能实现成其大的目标。

感受《典籍里的中国》的典籍魅力,学习《道德经》的成功之道

如果让老子来经营中国股市,我相信会做得很好,当然老子肯定是不懂现在经济,财务经济,金融学说,但他有大智慧,从简单入手,从易处入手,避开难的和大的,从而终成其大。

感受《典籍里的中国》的典籍魅力,学习《道德经》的成功之道

这个理念甚至受到了巴菲特的亲睐,甚至是巴菲特成功的根源之一,巴菲特:“我从不试图跨越七英尺高的栏杆,我所寻找的,只是容我轻易跨越的一尺栏杆”。巴菲特的意思是“我不做高难度的事,只做杀鸡宰羊的事!问题的难度降低后,错误自然不会发生。”

感受《典籍里的中国》的典籍魅力,学习《道德经》的成功之道

提升成功率的根本办法是为其易,为其细,为其小,不为其难,不为其大,不为其烦,逐步积累在时间的作用下能够成其大,成其功。这其实才是根本的成功之道。

感受《典籍里的中国》的典籍魅力,学习《道德经》的成功之道

“上有迢迢河汉,下有滔滔江水”。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巍峨矗立;我们灿烂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久弥新。文以载道、以文化人,“典籍”,正是中华文化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是永远给中华儿女以精神滋养、提醒我们不断进行精神反刍的范本。

感受《典籍里的中国》的典籍魅力,学习《道德经》的成功之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道德经   典籍   奥义   中国   直截了当   源远流长   下篇   难事   美文   老子   秩序   意识   节目   自然   魅力   精神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