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下来,可以做很多事情


看到剽悍一只猫写这样一段对白:


“友问:你以前那么爱热闹,现在怎么忍得住?”

“我答:对于远离热闹这事儿,刚开始是忍受,现在却很享受。”

“我也因此得到了很多,比如,有时间读书、写书、与有智慧的人一对一深度交谈。”


热闹是什么?


人是群体性的动物。


任何事情,都往生存结构上去靠,总能找到底层原因。


不合群的人,容易被排斥。


现在不合群,还可以;古代不行,生存条件太差,没有家族的人,生命朝不保夕。


合群的基因,留在身体中。


所以大家对于远离热闹,是恐惧的。


现代人,越来越不喜欢团建,因为选择的余地多了。


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赚钱养家,而团建一般占用的是工作之外的时间。


心里有个感觉,团建没意思,还不如直接折现。


整天上班聚在一起,下班还在一起,那种排斥感很强烈。


泰戈尔说:“孤独是一群人的狂欢,狂欢是一个人的孤独。”


狂欢时刻,其实人是最孤独的时候。


《乌合之众》主要讲了一个观点,人一旦进入到群体之中,会变得“无意识”。


“不管情况如何,我们都要顺从于群体的势力,正是由于群体狭隘的视野,使得让它循规蹈矩的所有障碍都逐一被消除了。”


团建也是如此,人一旦置身其中,就有一种顺从的感觉。


人同样是不喜欢被动。


每个人都希望,掌握自己生命的主动权。



远离热闹,不是代表远离人群。


只是单纯地安静下来。


当人一旦安静下来,做事情的效率会大幅度提高,个人幸福指数是狂欢的状态。


安静,更多指的是内心的平静。


很多人,身体停下来,内心还在狂奔。


很痛苦,如同一辆踩满油门,又紧踩刹车的汽车,在轰鸣的烦躁之中,进不能进,退不能退。


在曾国藩那里,学到的最重要的是一课,是“静坐”。


“每日不拘何时,静坐一会,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刻意地训练平静下来。


当你停不下来,其实也等于没有精力去做事。


身体停下来时,内心还浮躁着,做事,更不可能沉下心来。


只有平静了,内心踏实了,做事的深度和广度都会提高。


古人讲:“心猿意马”,就是心思如猿猴一样,到处流荡;意识如奔马一般,控制不住。


在《西游记》中,最喜欢的情节是大闹天宫,刚好符合内心的放荡不羁。


而孙悟空逃不出如来佛祖的掌心,最震慑人心。


就像一个人小时候,在父母的庇护下,自由茁壮成长;成人的那一刻,再也欢脱不了,应该自己去承担生活的重担。


心理学家王峘说:“天空是鸟儿的樊笼,大海是鱼儿的罗网。不愿长大的彼得·潘,永无乡是你永远的监牢。”


童年虽好,但不要贪恋。


长不大的彼得潘,只有在书本和影视中可爱;现实世界,是大家厌恶的妈宝男。


因为承担不了事情,没有了自我,失去了生命的主动权。


大家常常觉得,人越成熟,越沉默。


不是沉默,而是承担。


沉默,可以减少很多无谓的事情,有更多的时间承担生活的重担。


承担,没有什么不好。


生命本是如此,父母带你一程,你带子女一程,代代相传。


静下来,学习、生活、工作、休息,每时每刻都是高质量。


最后,以伍佰的《挪威的森林》中的一段结尾:


“那里湖面总是澄清,那里空气充满宁静。”


推荐阅读:学习的最好方式之一,就是把它写下来

如果有帮助,麻烦关注、点赞、转发支持一下,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奔马   彼得   事情   主动权   重担   美文   群体   热闹   安静   平静   内心   沉默   孤独   身体   生命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