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静下心来读书?

读书无用?


感觉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争论。


不知道是谁在说读书无用,但老是会看到很多人在那里反驳,说读书有用。


我觉得没有意义。


读书无用,应该是说读书没有效果。


效果包括两个方面:行为和结果。


读书没有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或者没有一个好的结果,那读书就是无用的。


有人确实通过读书,改变了很多,有收获,那读书是有用的。


争论读书有用无用,没有意义。


读书只是进步的一种方式。


重要的是,个人能否成长。


如何静下心来,让读书变得对自己有用,更值得我们思考。


以下是我读书的一些思考,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仅供参考。


从泛读到精读


今天翻一篇文章,她讲的是社群运营,她写道:


“高中历史课本上有一句话说中国的农业:从‘粗放经营’发展到‘精耕细作’后,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工业领域,也是这么讲的。


读书,还是同样的道理,从泛读到精读。


什么是泛读?为什么要泛读?


泛读,就是粗略的阅读。


泛读的目的,是为了广泛的阅读,大量的阅读,尽可能多地接触信息。


阅读哪些书籍呢?


开卷有益,随便读,读什么都可以。


比如畅销书,小说,愿意看下去的书籍,都可以。


为什么呢?


如果第一本就掏出《论语》,这个怎么读?


不是天书吗?


小学生很少看武侠小说,或者一些奇幻小说。


一是因为他们认识的字有限;二是对于世界认识有限。


中学之后,才会去阅读那些东西。


阅读是一个能力,是知识量和理解力的结合。


阅读,要读那些离自己近的书,能看懂。


读完金庸的小说后,可能就会对历史,对古典武侠小说感兴趣。


进而阅读历史、古典小说。


历史书籍里面,会掺杂一些诸子百家的观点;古典小说,多有诗词歌赋在里面。


有一定积累后,去阅读经典,会发现很多东西都是想通的。


阅读起来,障碍比较小,因为很多知识点在之前阅读中接触过。


通过泛读,把阅读能力提升上来。


然后,就可以精读。


找到那些信息密度高,有价值的内容,反复阅读,让那些都沉淀到身体中。


场景化阅读


读书,不管是泛读,还是精读,总归是一种成长的方式。


只要在上坡,一定是辛苦的。


人类本质上还是懒惰的。


怎么让自己静下心来,多阅读一些呢?


场景化阅读。


相比读书,我们更容易接受看电视、看电影。


因为影视化的信息,密度低,接受起来不那么辛苦;另外就是影视是场景化的,容易产生代入感。


这个方法,是从曾国藩那学来的。


曾国藩是这样说的:


“读史之法,莫妙于设身处地。每看一处,如我便与当时之人酬酢笑语于其间。不必人人皆能记也,但记一人,则恍如接其人;不必事事皆能记也,但记一事,则恍如亲其事。”


阅读史书,有按年表去阅读,有按事件阅读,有按朝代阅读,但是都没意思。


很枯燥。


如果像看电影一样,把自己代入进去,体验式的阅读,会有趣很多。


而且会带来思考:



试验多了,这些思考,是不自觉就产生。


当然,不可能一上来,就会产生场景化的,这需要一点点的刻意练习。


如同玩游戏一样,建立场景,就是开地图。


开始的时候,场景少,不怎么好玩。


慢慢探索,把边界不断拉开,让自己不断融入进去。


用一个一个知识点组成一个信息块,让一个又一个的信息快构建一个场景。


当投入了一定的时间和情感进入,那些枯燥的东西,变得鲜活起来。


很多书籍,不是小说,也不是历史。


剧情没那么强的代入感,那怎么办?


建立关系,一个是情感维系,一个利益相关。


读到一些观点,会产生感触,试着把情感融入进去。



读到一些论据,突然意识到,最解决自己当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有帮助。



场景化阅读,是用心在阅读,也是用心在生活。


凡是对生活用心的人,特别容易快乐。


输出式阅读


王阳明有一本书,叫《传习录》,书中有两句:


“未有知而不行者。”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王阳明主张:“知行合一”。


知道却不行动,等于不知道;知道并且做出相应的行动,就是“知行合一”。


可能有人喜欢读书,是单纯的喜欢。


我更希望读书是有用的,有价值的,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是有利的。


最近几年,我一直在刻意练习,输出式的阅读。


这种阅读方式,最痛苦,也是最有价值的。


毛主席说过这么一句名言:“不动笔墨,不读书”。


人的大脑如同一台计算机,读书是输入,思考是处理计算,写作、演讲是输出。


真实的东西,最打动人,也最容易产生情感共鸣。


把读到东西,跟自己真实的场景结合下,写下来,分享出来,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如果不想分享,也可以写下来,自己看。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这是自己很喜欢的一句话,所有的痛苦都是源于不通畅。


血液不通畅,身体就会疼痛;念头不通畅,心里就会难受。


光输入不输出,大脑就会堵塞。


把自己看到的、见到的、经历过的一些事情,记录下来,念头会通畅很多。


读书无用,有没有可能是根本就没有真正使用过呢?


输出,比如说写作,演讲,都是高价值的技能。


比阅读还需要刻意练习。


根据个人性格,安静一点的,看到什么,就写下来;活泼一点的,看到什么,就跟别人讲。


有一个大学老师,印象比较深,他讲课喜欢说话。


同学问他,你的口才很好,是怎么练出来的。


他说:“你们现在读大学,我也读过大学。我读大学的时候,每天晚上在宿舍,就和同学聊天,说多了,就会了。”


很多东西,不会就是不会,如果要会,需要做一点改变,需要去练习。


但是不要着急,有一个过程。


一个缓慢成长的过程,会与不会是一瞬间的事情。


前期的练习,是很漫长的。



推荐阅读:想说说自律这个话题

如果有帮助,麻烦关注、点赞、转发支持一下,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泛读   古典小说   知识点   通畅   美文   场景   有用   用心   东西   书籍   方式   情感   喜欢   大学   信息   小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